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汤杰 《广西经济》2011,(1):37-38
环保节能的再生资源产业已被国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等再生资源产业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何?广西应该如何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在近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广西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邱定蕃、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专职副会长刘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2.
资源有限,再生无限。在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日益凸显的情势下,再生资源产业作为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渐受到重视。伴随着再生资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报废汽车拆解、洋垃圾污染、再生资源园区建设等诸多问题几度成为舆论热点吸引着公众的高度关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环保频道就一些公众关心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话题专访了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秘书长高延莉。  相似文献   

3.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已被列入"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务院2010年印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也把回收行业列入了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4.
产业发展情况 根据《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分类统计目录》,2012年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3827.59亿元,同比增长6.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3.7%.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产业结构相对集中.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节能环保、新材料和生物产业.2012年,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的产值分别居九大产业第一、第二位,两个产业产值合计占了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57.3%;处于第三位的是生物产业,其产值约占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10%.  相似文献   

5.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包括节能环保产业在内的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被许多国家和地区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途径,通过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抢占新的国际经济竞争制高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率先科学发展,建设美丽青岛是青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具体行动。本文以青岛节能环保产业为例,探索节能环保产业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美丽青岛的积极影响和青岛市节能环保产业的振兴路径。  相似文献   

6.
冯沽 《浙江经济》2009,(10):19-19
5月21日,财政支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上透露的信息显示,我国将不失时机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新能源产业是促进消费、增加投资、稳定出口的一个重要结合点。  相似文献   

7.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在各项政策措施的扶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但对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给予高度关注.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趋同现象严重从目前国内各地区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来看,大多数都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等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存在着严重的趋同现象.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开始实施,我国环保产业进入一个重要发展时期。随着环境设施投资的持续增加,我国环保产业将由环保装备制造业为主向环保综合服务业为主转型升级。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正式发布,节能环保产业  相似文献   

9.
赵弘 《首都经济》2011,(1):34-36
近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中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并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步走"发展目标,力争到2030年前后,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2010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正式将节能环保产业确立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产业同时成为"十二五"期间珠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本文就珠海市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对环保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了粗略的判断,并提出了促进环保产业进一步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政策配套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被加快推进.推进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是我国振兴国民经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大举措.本文简要阐述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对其发展思路进行了浅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经济》2011,(7):61-61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中国于2010年明确提出重点培育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提升。未来,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和布局调整的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13.
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对于促进节能减排工作,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的战略部署,高度重视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工作,围绕工业调整振兴,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10年9月8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七个领域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10月26日,中国环保技术与产业发展推进会将在宜兴举行。这个以"科技支撑环境保护,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为主题,以"科技点睛产业,成就美丽世界"为理念,以"面对新挑战,把握新机遇,探索新模式,迎接新发展"为主线的会议,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出台之后,选择在有着"环保之乡"美誉的宜兴举行,不仅是对宜兴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工作的肯定、鼓励、鞭策,更为宜兴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带来了机遇、指导、对策,使得宜兴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步入了快车道。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正当时,是因为国家对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视程度已经达到空前高度。从《"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节能环保产业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到十八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并同经济建设、政治  相似文献   

16.
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提供重要产业支撑,为保障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江苏省节能环保科技平台发展现状,分析阻碍节能环保平台发展的瓶颈和面临的挑战,提出节能环保科技平台建设思路和发展方向,对促进全省节能环保科技平台发展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产业》2010,(7):62-62
目前,浙江省已经确定的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域,分别为: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海洋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物联网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核电关联产业。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区位熵的方法对西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现状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西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上集聚程度不高,且呈下降趋势,并且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不平衡,各产业发展差异化明显。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程度较高。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较快。生物产业集聚水平呈下降趋势。节能环保产业集聚态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动态与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采取措施加快培育和发展以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信息网络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举措包括:部署未来一段时间的产业发展重点,更加重视通过培育市场、引导需求发展产业,创新投入方式,颁布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等。种种迹象表明,伴随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又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性突破关头。这为我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20.
马文东 《发展》2014,(3):26-27
正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位产业。白银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实现白银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一、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重大意义白银市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对加快城市经济转型,拉动投资和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节能减排和民生改善,实现跨越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一)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