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初步实现了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中的各种问题逐步显露出来,急待解决。农村市场体系的核心是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村日用消费品供应及农产品销售,它是保证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的物质基础。发达的农村物流体系,可以保证农业生产资料、农民生活资料的供应,实现农产品的市场价值,有效保证农民利益,促使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当前困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近13亿人口中9亿人在农村.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为解决"三农"问题,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新的进展,农民收入继续增加,农村社会保持稳定,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地解决,农村市场的开拓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要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这个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头等大事,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积极探索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的新思路、新办法,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先进文化建设,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确保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不断夯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已成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瓶颈因素.农民增收难成为三农问题的核心,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基于此,在深入分析农民增收难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农民增收的几点对策:站稳立足点——贯彻执行中央各项惠农方针政策,促进农民增收;找准切入点——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把握着力点——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领域,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拓宽农业增收空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抢点制高点——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发展农业科技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信息体系、质量标准和监测体系的建设;加强农业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关键点——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农村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乡桥》2007,(1):50-51
解决好"三农"问题仍是各项工作重中之重。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必须坚持把"三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当前,在"三农"领域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农业基础依然脆弱,抗灾能力不强;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一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搞形式主义,损害农民利益;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就无法实现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就会引发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将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了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传递出一系列重要信息:⊙切实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6.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农村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出来,突出体现在农村乡镇统筹费和村提留制度上,它不仅扰乱了农村公共分配关系与农村社会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原则。与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和乡镇财政体系的发展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阳春三月,具有历史意义的九届政协四次会议和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与会委员和代表畅所欲言,共商国家发展大计,绘制“十五”发展蓝图。两会期间,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焦点话题。加强农业是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国务院总理朱基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十五”期间要把全面贯彻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着重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  相似文献   

8.
一、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目的和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普查作为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主要是为了查清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变化情况,掌握我国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基本信息,为研究确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各项社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距今已十年了,十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农业、农村、农民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实施第二次农业普查。有利于进一步摸清农业资源状况。制定科学的粮食生产政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9.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1996年,我国成功地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2006年,在中央提出城乡统筹,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政策背景下,国家统计局又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对比两次农业普查的数据,我们看到了北京农业、农村、农民十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必将促进全国农村的稳定,和农村经济和发展,加快农民奔小康的进程。和城市经济一样,经济越发展越需要强化审计监督,这是一个不可违背的规律。若缺乏有效的审计监督,不可能保持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支柱产业。我国是农业大国,有九亿农民。如若没有建立乡镇审计机构,如何谈得上加强审计监督?按照经济发展与审计监督互相促进这一关系,为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在农村建立乡镇审计机构势在必行。其理由是:  相似文献   

11.
建立农业自然灾害风险转移分散机制,利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和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产品流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于繁荣农村市场,对于夯实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农村消费,进而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产品流通领域存在的问题农产品从产到销的产业链断裂,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依然突出。2011年4月份以来,陕西多地出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问题是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的一个缩影。农民工的称谓带有歧视性文化色彩、经济能力成为农民工定居城市的主要问题、公平感影响农民工的城市融合等,成为了困扰农民工的几个问题。解决农民工本土化的就业问题,要积极引导,改变农民工的传统就业观念,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实行农民工“公民”身份,促进农民工的城市融合;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农民工权益;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三农点滴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赵建新 《数据》2008,(6):51-53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1996年,我国成功地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2006年,在中央提出城乡统筹,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政策背景下,国家统计局又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对比两次农业普查的数据,我们看到了北京农业、农村、农民十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任务,这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阶段作出的一个重大政策选择。现在,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在解决温饱问题的阶段,“三农”问题可以在农业和农村的内部解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解决“三农”问题就难有大的突破。因此,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超越农业和农村的层次,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把农业生产放到整个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循环中,把农村发展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把农…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重大而长远的历史任务,也是加强"三农"即农业、农民、农村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事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针对现实国情,必须解决好农业、农民、农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以乡村为依托,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传统县域经济向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以非农经济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县域经济转变,把发展、壮大新型县域经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稳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刚闭幕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温家宝总理提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是2008年着重要抓好的九项工作之一,这也是2008年财政支持“三农”,突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的发展目标,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必须建立能够有效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体系,以有效的金融政策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但是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本身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总结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以此来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保护农民权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三农”问题是新、旧两届政府都非常重视的问题。朱镕基在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而在“三农”问题中,保护农民权益又是其中的关键。实现和维护农民的权益必须采取得力举措:农民直选乡镇官员;组建具有独立性的农会;允许农民自由迁徙;调整分配实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相似文献   

20.
农业审计概念与资源整合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农业审计日益体现出重要的意义。关于农业审计的概念,主要有政府农业审计、农村审计和乡镇审计等。在审计实践中,以上三种审计还存在着重复审计、效益审计不足、审计信息难以共享、农村审计和乡镇审计权威性不强等问题有待解决。要通过联合审计、增加效益审计力度、加强审计信息交流、改革乡镇审计管理体制等措施,加强农业审计资源的整合,实行优化配置,更加充分发挥审计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