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评选说明     
界定跨国公司在中国经济与社会系统中的新角色、新地位,识别跨国公司2012年度在华发展趋势是我们制作“跨国公司本土化指数”榜单的目标.今年在样衣企业的选择上,我们将财富500强作为重点考察目标,在兼顾行业特性、细分市场冠军的基础上,筛选出100家在华发展最具代表性的跨国公司作为指数企业,通过对它们的本土化评价全面反映跨国公司整体在华发展的实力与运营现状;并重点推出“本地创新20强”,表彰那些“为中国而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跨国公司。  相似文献   

2.
房晓莉 《河北企业》2004,(11):31-32
<正> 纵观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有赢家也有输家。赢家有一个共同口号:"我们是中国公司"。摩托罗拉公司亚洲总裁说:"摩托罗拉以中国为家,立志确立‘爱心、耐心、诚心’。"飞利浦公司电子集团总裁说:"请不要把我们当成外国公司,我们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公司。"跨国公司赢家的营销策略已为我们指出一条国际营销之路。全球化经营使企业置身于不同的文化之中,营销是一种跨文化营销,企业是把本地营销组合"原样"扩展,还是使本国营销组合适应当地文化。跨国公司失败的例子给我国企业提个醒,成功的经验值得我国营销者借鉴学习。国际市场营销是跨文化市场营销1.跨文化市场营销的涵义。文化是生活方式的总和,它包括行为、信仰、价值观、语言和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等要素,即为某区域内人们的价值观、特性或行为表现。文化是由数千年的经验和知识沉淀而成的,它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不断采纳新的,抛弃无用的、旧的东西。市场是三维因素相互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时代》:我们知道药品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如果市场上出现不利于拜耳的负面消息,你们将如何去应对呢?华威廉:解决,决不回避!我们会找出事实背后的缘由。我们需要得知事实的真相,然后去避免在其他方面出现这样类似的问题。把问题隐藏起来,是非常有害的一件事情,因为你将会失去别人的信任,所以要去创建这种信任,使问题公开化并去解决它。《中国新时代》:在拜耳中国工作了20年,你比较喜欢拜耳公司哪些方面?华威廉:在这里工作和生活这么多年,我了解BAYER的风格,他们不空谈,只是做事。我们的理念是:不一定什么事情都要听你的,我们帮你…  相似文献   

4.
中国要想在全球化中从被动到主动,就不能够用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的力量对抗"全球公司"《中国企业家》:自2006年以来,围绕外资并购对中国商业环境的影响发生了激烈争论,放在更宏观的座标系中考量,它有怎样的背景?王志乐:我们研究跨国公司通常把1992年当作转折点,1992年以后,跨国公司开始在中国大规模直接投资,这是全球新一轮并购潮的一部分。跨国公司正在向"全球公司"转变,他们希望把触角延伸到相对陌生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土洋结合     
47年前是“大跃进”,毛泽东讲过“土洋结合”。在对外封闭状态下,指的是乡下的落后设备和城市的先进设备并存互补,尽管“大跃进”没有成功,但土洋结合的思想并没有错。其实说到底,毛泽东思想也是土洋结合的产物,即外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土化的过程。在对外开放的今天,我们讲土洋结合,主要是指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的本土化。几乎所有的跨国公司都在讲本土化,这是跨国公司成功的关键。可是怎样本土化?怎样去和当地的员工、市场、文化进行融合?所谓的本土化,从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外来的东西都要逐步向适合本地、立足本地、认同本地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中国与8个主要文化贸易伙伴2000-2010年的文化产品贸易数据,从本地市场效应与要素禀赋优势的角度,对中国文化产品贸易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本地市场效应决定了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相对规模,并逐渐取代传统的要素禀赋优势成为中国文化产品贸易发展的新源泉.本地市场效应主要存在于印刷类和视觉艺术品贸易中,对贸易相对规模的影响明显高于要素禀赋优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陈胜 《经营者》2000,(4):41-42
<正> "邦家"系列食品自1999年春节前后正式在西安"闪亮登场"以来,短短一个多月,就已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不仅成为西安市场本地品脾中的佼佼者,而且使西安终于有了自己的可以和春都、双汇、得利斯等产品相媲美的品牌。从无到有建立起一个品牌,"邦家"究竟使用了些什么手段呢?让我们来领略一番:  相似文献   

8.
跨国公司为何加大在华的采购?无利不起早,来自全球各地的采购大鳄无一例外地承认价格便宜是他们看好中国产品的最重要因素。翠丰亚洲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卫哲向记者介绍说:"我们在中国采购的商品有90%供出口,中国产品最大的优势是价格便宜。翠丰在中国采购的产品金额占到总体的7%,但是数量却能占到15%,同样的产品同样的质量,加上运费和保险费用,在中国采购的价格与在东  相似文献   

9.
今年"两会",海尔总裁杨绵绵就"如何打造全球知名品牌"谈到: 海尔企业的目标就是要使海尔品牌成为全球的知名品牌,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朝着这个目标,我们有一些战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做三方面的资源准备: 一、我们的产品资源应该是一流的 做世界一流的品牌,就要做一流的产品资源.什么是一流的产品资源?它应该是节能的、环保的、带数字化概念的,另外是能够被用户首选,并且是引领市场的产品.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行销中国的利器——品牌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五百强已有四百多家进入中国市场,拥有世界知名品牌,是大多数跨国公司进军中国市场的先决条件,而品牌本土化则是它们开拓中国市场,保持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策略。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高价的国际品牌的偏好在增长。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强烈地感受到跨国公司品牌的强大攻势,与其说消费在消费产品不如说在消费品牌,如何应对跨国公司以产品为载体、以品牌为利器的本土化策略的挑战,这是我国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跨国公司发展新动向 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科技高新化、产品多样化、使得各国经济在市场和生产方面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生产要素实现了跨国界流动,资源配置得到优化,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发展.中国"入世",跨国公司正积极研究我国政府的新战略、新政策动向,调整在华发展战略、跨国公司将出现如下新动向.  相似文献   

12.
2008,恰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七个年头;七年来,在与海外跨国公司短兵相接的竞争中,历练和拼杀出了一批诸如格兰仕、联想等具备国际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巨擎;这些企业,被誉为"中国血统"的跨国公司;七年来,与改革开放同龄的世界微波炉龙头格兰仕,在全球市场开疆拓土、筚路蓝缕,从输出产能到输出技术,从输出产品到输出品牌,成为"中国血统"跨国公司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2005年3月,洋品牌产品如雀巢奶粉、宝洁SK-Ⅱ等因为质量问题相继在中国市场触雷,引起中国消费者对"洋品牌就是代表优质产品"这一观念产生怀疑.最近,索尼数码相机产品缺陷导致索尼神话的破灭再度引发我们对洋品牌产品质量的思考.究其根源,是因为我国尚未建立有效的技术贸易壁垒体系,没有制定全面保护消费者人身安全的技术法规、标准,无法对洋品牌产品质量进行合格评定,导致跨国公司漠视我国消费者的权益,在我国市场生产、销售质次价高的产品.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中国入世后过渡期结束的第2年。根据世贸协定,中国将进一步开放市场,中国企业将全面经受国际竞争的严峻考验。激烈的市场攻防战由此打响,没有"准备好"的企业.来不及探知水深水浅就将迎战波诡云谲的市场风浪。在这种大背景下,"整合"作为企业主动应对外部生存环境的剧烈变化、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主动进攻"能力的战略思维.自然成为众多企业领导人的不二选择。那么,在企业"整合"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呢?  相似文献   

15.
九十年代初,整个经济市场陷入了一种狂热躁动之中,那时营销不叫营销,更多的是叫点子和策划,就凭着一个想法谋划一番,产品就可以上市了,于是就有著名的何阳"点子",据说一个"点子"可以救活一个厂,神奇得不了了,"点子大师"个个都仿佛能"点石成金",不知是不是真的?现在看来,有些可笑,作为市场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我们在摸索中难免有些很奇怪的想法,改革三十年,我们的经济发展是突飞猛进,对于市场的理解我们在抱以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加以了很多中国元素,以自已的方式生存发展着.  相似文献   

16.
跨国企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中国市场。 20多年前,很多老外会“天真”地说:“中国有10亿人口,如果每个人买我一个产品,我们的未来将会怎样?”而今,当一个跨国企业的总裁将“战略之剑”指向中国市场,并投入巨资和庞大的研发与管理力量时,没有人再认为他是“天真的”。 最新的统计数字表明,目前全球5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中已有  相似文献   

17.
总体来说,20多年来,我们主要是利用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和市场潜力,吸引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重组中国的生产要素,使中国进入跨国公司产业链的全球布局,并通过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采购、定牌生产,来料加工等形式,使中国的产业、产品、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这期间、我们吸引外商投资累计约55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跨国公司越来越多的将目光投向大型新兴市场,中国作为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吸引了众多的大型跨国公司。我们看到,跨国公司的进入极大的改变了国内的市场环境和市场格局,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跨国公司和中国市场的磨合,势必对双方都产生巨大影响。跨国公司在新兴市场的成功和失败正在改变着西方管理者传统的母国中心主义的逻辑思维,跨国公司必须重新考虑其经营模式的各个要素。  相似文献   

19.
《经营者》2004,(Z1)
<正> 未来10年,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如何取长补短,化“竞争”为“竞合”?9月24日,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领袖及本土企业首脑500人汇聚中国大饭店,参加了主题为:“决胜中国,共享未来黄金10年”的2004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共同研讨跨国公司融人中国市场,本土企业完成国际化之路等话题。在高峰论坛中,企业家就“中国未来10年,分享商业未时代”、“中国能否持续领跑新兴市场”、“跨国公司如何在中  相似文献   

20.
开场白:目前,全国各行各业正在兴起一股名牌热,可以说,政府正加大培育名牌,企业在争创名牌,消费者在购买名牌,理论界在研究名牌,新闻界在宣传名牌。今年9月,第二批“中国名牌”产品也即将出炉,我们借这一时机,请来了有关专家、企业家、消费者来聊一聊这一热点话题。 企业:创国际名牌要靠内功 主持人:请问,作为企业对“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介及实施名牌战略有何看法? 闵成军: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外市场产品的竞争日益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