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语言迁移的角度,考察中国英语专业学生法语写作中的词汇错误,探讨在第二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和第一外语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法语的过程中,同时受到汉语和英语负迁移的影响;汉语负迁移多于英语负迁移;同时,英语也对法语有正迁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永礼 《魅力中国》2013,(32):224-224
英语既是活的语言,也是枯燥无味的语言。如何激发差生,提高差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作为一个英语教师我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许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学英语无用,我叉不出国,只要学好母语就够了,但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改革开放的今天,英语有多么重要,许多外商的投资以及大量商品的进出口都需要用语言来交流,没有正确的语言又怎么能沟通呢?因此学英语势在必行,作为一个英语教师首先应让学生明确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许保明 《中国西部》2013,(30):103-104
开设外语课程有没有意义?当然有!而且我们还必须开设各种不同语种的外语课程,而不仅仅是英语,至少在汉语成为世界语言之前,我们必须通过学习外语来主动参与国际交流。但是就现在而言,我却要支持取消小学英语课程,因为目前的多数小学在开设英语课程方面存在着太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实践中常出现受汉语思维定式影响的错误,这是由于认识角度不同、表达方式不同造成的,为此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汉语文化修养,不断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分析比较母语和目的语,反复练习,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5.
戴玉 《魅力中国》2010,(8X):209-209
母语是学习者根深蒂固的第一语言,而外语则是在母语系统已经牢固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第二语言系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母语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母语会干扰学习者的语音、语法掌握和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学习者应在明确分析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的基础上,讨论避免负迁移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英语教育是我国新课改以来的重要科目之一,大学英语四级也是大学生学习项目中的重点考核内容之一。但即使是有一定英语学习基础的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因母语汉语而造成的语言负迁移现象,最终导致英语学习的效率难以提升,学习效果也不够理想。笔者将通过此文对目前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汉语负迁移现象进行一定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旨在帮助各教育工作者与语言学习者能更好的掌握英语学习,避免出现汉语负迁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英汉矛盾”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院校英语教学实践中,英语和汉语始终是一对难以解决的矛盾。英语的教与学似乎永远存在“顾此失彼”之虞,而直接后果则是,英语冲击了汉语,英语淡化了学生的汉语概念,导致汉语水平降低。英语学习的终极目的是信息的传达与转换,抑或称之为“跨文化交流”,汉语水平的低下不仅影响了交流、交换的真实价值,还制约着英语学习质量的提高。因此,解决英语教学中的“英汉矛盾”侧重点之一是提升学习者的汉语水平。  相似文献   

8.
丁娟 《魅力中国》2014,(17):219-219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着及其激烈的市场就业环境,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他们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其中英语技能就是其中一种。中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偏差,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学的教材在编排和选材上更具有自己的特点,也更符合学生的使用。而高中的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后也要通过高考的选拔。因而书面表达也是非常重要的。针对目前的高中院校英语的教学和学习来说,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就造成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滞后。我国的英语教学和学习。很少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只看重词汇的积累和其他知识的学习。所以要想提高英语的写作能力,就必须与时俱进,分析学情,并结合英语学习的规律,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英语是各年龄段学生进一步学习必考的关键科目,培养英语学习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关键,为此,要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娃娃早期英语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进一步培养英语学习兴趣,使他们具有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English only"一直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首要原则,母语完全被排斥在英语课堂之外,根据现代外语教学和心理学理论以及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较差的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用汉语辅助英语教学是必要的,这不仅能使学生理解难点,发挥积极性,还提高了学习英语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响云 《中国西部》2013,(30):100-101
取消小学英语课,加强国学教育,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解放孩子,救救汉语!……这是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微博上最近一个月来发出的呼吁,听起来很热血,很有号召力,大有将汉语和英语捉对厮杀的架势。其实,先抛开小学英语教育本身的争议不谈,王旭明短短二十来字的呼吁里就有两个逻辑上的问题。所谓“解放孩子”,无外乎是王先生认为小学英语和少儿英语班抢占了孩子们快乐的童年时光,所以只要取消了英语就能解放孩子。  相似文献   

12.
杨军 《西部大开发》2009,(11):152-153
本文探讨了在汉语为母语,英语为外语的使用背景下的“假被动”结构现象。同时回顾了早期的研究成果。本文在此基础的前提下提出了“话语句法”新方式,对数据的分析揭示了“假被动”是汉语作为话题优先语言的作用和结构驱使所然,“假被动”体现为话题被动是在特定上下文中句法增强的结果,因此也揭示了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马阿木 《魅力中国》2013,(25):307-307
语音和拼读的掌握程度如何往往影响到每个学生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以前来自山村的彝族学生英语成绩好的很少,有人甚至认为小学汉语基础差的彝族学生不可能学好英语。而我的教学实践证明。若能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则可以让汉语基础差的山村彝族学生学好英语  相似文献   

14.
唐跷丹 《发展》2010,(12):149-149
小学英语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激发和拓展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些成功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也证明,只有让学生有了持久的学习兴趣,逐渐形成了喜欢尝试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能明显提高学习效果。现就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邵亮 《发展》2009,(6):83-83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译能力以及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但是,从现实的学习活动来看,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目标和大纲的要求基本是相悖的,通过四级考试似乎已经成了他们学习英语的惟一目标。  相似文献   

16.
陈万英 《魅力中国》2014,(5):127-128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后进生也不例外。他们在进人中学以前,英语已经学了近四年,但却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者在考试中连糟失败,使他们对英语学习失去了信心,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这时我们要主动接近他们,用积极的态度,真诚的微笑缩短师生之间,学生与英语之间的距离,对他们进行外语学习的心理疏导。教师如果能换一种眼光。用理解、用关爱去体会学生的一切,就会认识到那一切原来是那么美好。一位名人说:“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适时对学生赏识鼓励,让不同性格的学生都能增强自信心。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如何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转化学困生的策略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冀培芳 《魅力中国》2013,(10):235-235
随着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英语逐渐成为世界人民交流所用的共通语言,这要求新时代的年轻人能熟练掌握英语,用英语进行交流。因此,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是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现实生活交流的能力。语言学家弗斯认为,在有人类的交际活动中,语言环境对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语言功能的掌握。依赖于真实情景,要设法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交际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印象。创设情景不仅为训练学生语言创造条件,而且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其他品质的协。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构设教学情境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18.
英语是发扬传播中华文化,学习借鉴西方文明的重要沟通工具。但二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受母语文化的影响而产生语言变体———中式英语及中国英语。中式英语是母语文化负迁移的畸形英语;中国英语具有中国特有语言文化内涵,是被英语母语者所接受的语言变体。本文归纳总结了两者特征区别,希望引起学习者重视母语文化。  相似文献   

19.
面对英语这样的强势语言在我国的全面推进,我们在惊诧之余更应做出理性的反应,提高母语文化意识,改革国内语文教育,并不断开辟建立英语和汉语和谐关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偏误为例证,分析了中国大学生用英语进行写作的难点,重点论述了以汉语为母语的思维定势对英语写作产生词汇语义、句法结构、语用规则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