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发达经济体竞相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引发"货币战"的讨论如火如荼,也成为3月份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期间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但细化来看,在这些发达经济体中,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似乎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从真实通胀出现的时点来看,通胀风险形成的时点可能在2010年下半年 2009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逐渐企稳,前期大规模金融救助政策和经济刺激政策的效果集中显现,发达经济体正在走出衰退,进入向复苏周期过渡的转折阶段。我们判断,发达经济体将于2010年初正式进入新一轮的复苏周期。  相似文献   

3.
郭可为 《银行家》2012,(4):82-85
正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由于经济增长乏力和通胀压力有所减弱,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和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竞相实施了超低利率、长期再融资操作、量化宽松、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宽松政策。目前看来,全球货币政策正处在空前的宽松化进程中。这一轮货币宽松周期形成的动因和影响,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全球经济乍暖还寒,风险因素此起彼伏从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全球经济显现出一定积极信号:美国经济数据呈延续好转态势,欧元区方面,希腊债务危机的  相似文献   

4.
2021年,全球经济有望强劲反弹。在大规模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的呵护下,发达经济体消费者价格将呈现温和通胀,工业品价格通缩有望得到改善,全球公共债务规模扩大,金融脆弱性上升。2021年世界经济复苏主要面临疫情控制和疫苗普及低于预期、新兴经济体债务风险上升、财政赤字货币化、宏观政策失效等方面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回望2011年,从全球经济来看,发达经济体虽仍在经济危机阴影中挣扎,但总体而言,经济增长速度处于较低水平、物价水平基本稳定;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较快的同时面临通胀压力。不过,专家预计新兴市场国家周期性通胀缓慢见顶。  相似文献   

6.
近段时期,新兴经济体通胀持续高走引起各方的密切关注,各经济体已"各显神通"积极应对通胀.本文在分析新兴经济体通胀形势、应对措施的基础上,探讨新兴经济体应对通胀措施存在的风险因素.同时分析发达经济体的通胀形势及其对新兴经济体的不利影响.最后分析我国通胀形势,探析我国通胀加剧主要成因,并提出具体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7.
发达经济体试图用通胀来解决自身问题,但通胀式救赎的优点极易被高估长期以来,通胀被视为投资的障碍和对节俭的赋税,甚至是一种经济灾难。因而当现在发达经济体突然把通胀当作解决其自身经济问题的备选方案之时,这种做法看上去比较奇怪。乍看之下,用通胀拯救经济似乎有效,如若提高通胀目标,那么中央银行就可以在衰退背景下将实际利率。降至更低水平。此外,更快的通胀还有利于不景气产业和区域的成本竞争力的恢复,并将减轻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的债务负担。不过实际上,加速通胀有利更有弊。  相似文献   

8.
全球流动性的规模、结构、流向和币种构成等变化将对全球经济金融发展格局和金融稳定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在对全球流动性概念进行厘清和界定的基础上,分别从理论机制和经验分析的角度探讨不同维度全球流动性对通胀和金融资产价格的差异化影响,分析主要国际货币在全球生产和金融循环体系中的跨境流动对全球金融稳定的影响。结果发现,央行流动性是全球流动性的核心,跨境流动性主要影响他国债务和金融市场稳定,私人资产和跨境流动性的顺周期性变化将放大央行流动性对经济金融体系的影响。欧美等国际货币发行国可以将货币超发成本转嫁给其他国家,经济呈现“高全球流动性、低通胀和高金融资产价格”特点;工业出口国和大宗商品出口国货币跨境使用较少,金融资产价格除受本地流动性影响外,还受跨境流动性影响,波动较大。实体经济货币活性下降、资金分流金融市场、私人非金融部门加杠杆空间下降、新兴经济体出口价格低廉等因素共同作用,弱化了发达经济体央行流动性对通胀的影响。当前全球流动性面临拐点,我国面临的输入性金融风险加大。对此,应搭建系统、全面的流动性统计监测框架,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和政策储备,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巴基斯坦中央银行副行长Ashraf Mahmood Wathra在发言中指出,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在近期遭遇了严峻的经济挑战。一是危机的范围更广,影响更深、更加复杂。特别是依靠出口的新兴市场,由于发达经济体需求和出口下降,导致电子产品以及其他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收益率降低,失业率上升,工资、消费和生活福利下降。二是外资流人有所减少,外汇市场面临更大的压力。三是全球危机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对货币管理,特别是通胀管理和通胀预期的管理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10.
李扬 《中国外汇》2014,(1):14-17
一个以美联储为中心、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参与的超级国际储备货币网络已经形成。这个互换网络,可能会成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架构。2013年10月31日,美国、欧洲、瑞士、英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六家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同时宣布,它们之间已达成长期、无限、多边货币互换协议。这一专业性较强因而较少引起人们重视的异常举措,清晰地向我们传递了三个极端重要的信息。其一,危机可能在近期内进一步恶化,或者,主要国家可能于近期实施"量宽退出"1。无论如何,全球金融市场都会遭遇长期、巨大且高  相似文献   

11.
2013年第一季度,在发达经济体央行同步推行无限量宽松货币政策及欧债危机形势缓和的共同影响下,全球经济迎来新的复苏曙光,金融市场受到极大的提振。展望第二季度,除了欧洲经济依然疲软之外,预计全球经济的复苏力度将会继续增强但另一方面,在局部风险可能增多的背景下,金融市场的过度乐观情绪将会面对调整压力。基于此本期报告重点关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欧元区面临的风险、日本激进货币政策的效应以及新兴市场面临的货币战等议题。  相似文献   

12.
风险依旧     
2011年: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增速仍将明显快于发达经济体,二者的两极分化趋势将导致国际汇率产生较大波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存在进一步加深和蔓延的可能性,欧盟成员国为应对债务危机采取的财政整顿措施短期内可能抑制经济增长;全球贸易可能因发达国家去杠杆化和主权债务危机导致的财政紧缩而出现下滑;就业不足问题将继续困扰主要发达经济体;全球金融系统有毒资产尚不能完全清除……这些因素的存在将使  相似文献   

13.
刘煜辉 《中国金融》2007,(21):48-49
中国通胀输入型特征明显通胀本质是货币过多导致的货币贬值,源头在于美元本位制下美元的滥发。自2001年美国新经济泡沫破灭后,美国就在不断地转移经济调整的成本,格林斯潘的一系列降息,把大量流动性源源不断地注入世界经济体,过去五年全球官方储备增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下半年。金融海啸裹挟全球:世界经济遭受重创,全球金融市场几近崩溃。国际货币体系面临挑战…… 受危机影响。主要发达经济体60年来首次同步陷入衰退,发展中经济体经济严重放缓。2009年,主要发达经济体能否走出衰退?发展中经济体整体上能否抵御危机的冲击?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奥巴马的新政能否救赎困境中的美国经济?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势头持续向好与主要经济体基础货币累计投放量大幅增长的背景下,居高不下的“通胀”成为当前困扰各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包括中国央行和欧洲央行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体央行已通过使用以提高利率水平为手段的货币政策来应对“通胀”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汤云飞 《证券导刊》2010,(14):15-15
强势美元对大宗商品价格构成明显的压力,较低通胀压力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维持宽松货币政策提供条件,有助于各国经济及企业利润的持续复苏。强势美元对大宗商品价格构成明显的压力,较低通胀压力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维持宽松货币政策提供条件。宽松货币环境有助于各国经济及企业利润的持续复苏,股票市场在经济基本面的支持下有望继续表现良好。美元强势抑制全球通胀总体来看,我们认为目前全球经济处于复苏的中前期,且复苏趋势  相似文献   

17.
《甘肃金融》2011,(9):1-1
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上升、欧债危机久拖未决、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起伏……世界经济复苏充满变数。在中国大连召开的新领军者年会传出信号:中国仍会将抑制通胀置于宏观调控首位,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做好自己的事情",努力为全球经济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吴旻 《证券导刊》2008,(27):14-15
发达经济体通胀上升趋势加速。在信贷紧缩与经济景气程度下降的掣肘下,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使用前瞻后顾,货币政策收紧与否仍不确定。估值水平下降,配合企业盈利的低迷或者继续下行,将带动全球股市继续延续其下行趋势。  相似文献   

19.
通胀趋势与货币政策的渐进退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认为,明示货币政策适时退出或中性化,将是扼制通胀预期强化的重要举措随着中国经济复苏强劲以及发达经济体也在进入复苏通道,人们开始担心通货膨胀。2009年11月份CPI同比  相似文献   

20.
进入2011年,全球经济复苏的脆弱和不确定性依然困扰着各国政府。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的复苏出现分化,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仍将延续,这将对主要货币的汇率、国际资本流动和大宗商品价格产生显著的影响。受外部流动性充裕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高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