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持续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主要经济体现阶段都处于经济危机后的复苏时期,但对于深陷"去杠杆化"的美国,其经济增长仍然缓慢,信贷萎缩,失业率居高不下。2008年末开始,美联储试图通过"零利率"以及"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挽救经济,却收效甚微。2010年8月,美联储义无反顾地开始了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本文围绕着美国持续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原因进行分析,首先回顾了该政策的背景和内容;然后,用排除法分析说明美国选择"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原因;接着,通过分析该政策的失效情况及其原因,得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能解决美国信贷萎缩和高失业率的问题,由此引出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的深层原因;最后,站在我国的角度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对伯南克来说,美联储和财政部应该合作并尽可能强化货币政策的"财政政策部分"从而达到提振宏观经济的目的。然而2009年伯南克提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和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在理论上自相矛盾,货币政策的"财政成分"是量化宽松政策起效的主要原因,缺乏财政政策配合的单纯量化宽松无法对美国实体经济起到提振作用。  相似文献   

3.
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正式启动。其主要内容为在维持0-0.25%利率水平条件下,从当日起至2011年6月份前,每月购买75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总购买量为6000亿美元。此举意在降低长期利率,提高通胀预期,降低失业率,促进美国经济尽快复苏。本文主要分析QE2对美国的作用和对中国的影响,并从对冲流动性角度分析中国应对量化宽松政策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2007年~2009年,美欧等国爆发金融危机,美国连续数月非农数据与ADP数据惨淡,就业率骤降,为应对经济下滑,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一方面拯救了日渐衰退的美国经济,另一方面量化宽松是一把双刃剑,虽然缓解经济危机带来低利率下的流动性陷阱,但同样带来种种弊端。美联储在2014年退出量化宽松,此举会对处于全球一体化浪潮中的中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包括亚洲金融危机在内的很多区域性金融危机,都有一个相同的背景,即美国等大国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收紧,2013年12月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进程正式启动,这一相同的背景再次出现,全球金融市场气氛再次紧张。本文简要介绍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退出进程,梳理美国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渠道,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对宁夏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次贷危机波及国际金融业,大洋彼岸美联储的一举一动,无不牵动着全球经济的神经。最近,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提出了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案,美联储的权力将极大加强。美联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机构?  相似文献   

7.
受2013年6月美联储表态将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行为及其预期的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发生了剧烈地动荡,而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步伐却并未由此止步。这不仅会作用于美国的经济增长路径,同时也必将会使得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遭受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外溢性风险。文章就当前美联储退出QE预期及步伐加速的背景下,分析了美联储退出QE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从实体经济传导和金融市场传导层面探讨了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认为美联储退出QE对我国而言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并最终提出了以"保持稳定"为目标的防范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溢出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的次优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瑞明 《西部金融》2009,(7):30-31,15
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发表声明,宣布将在未来6个月内买入总额为3000亿美元的美国2-10年期长期国债和7500亿美元MBS债券,以及1000亿美元的机构债.这标志着美联储时隔40年再次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该政策短期内会导致美元走软,但从长期来看美元仍会继续走强.同时,该政策对美国经济复苏总体上是有利的.然而,这一非常规的货币政策的实施,是当前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的无奈之选.因此,在借鉴日本的经验基础上,本文认为美联储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仍然具有一定局限性,是次优选择.而中国应采取积极措施,应对该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计量,从宏观经济波动和名义利率两方面对比分析2008年以来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的两阶段操作分别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关联储缩表1个百分点,将引起中国产出5.04个百分点的下降,远高于美国加息对中国产出的正向影响,这是因为缩表政策将引起美国居民收入的减少,进而通过财富效应降低其对中国产品的进口需求.就对利率的影响而言,美联储缩表1单位,会引起中国利率4.77单位的上升,这是因为中国需要通过紧缩银根来规避美联储缩表可能带来的通货紧缩风险.而美国加息1单位会引起中国利率2.01的上升,原因在于中国需要通过缩小与美国的利差,来避免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出.当下美国又释放出较强的减息信号,这会对中国出口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引起中国利率的下降.针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缩放举措,中国政府应实施反向措施,以消除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金融、中国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在实体经济层面,中国需积极扩张内需、加大政府支出,避免对美国的单一出口依赖;在金融市场方面,中国需重点管控国际热钱的流动,挤出投机泡沫,减少国际冲击引起的资本流出.  相似文献   

10.
美联储基准利率是美国整个利率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利率,是在整个金融市场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在金融危机的应对中,美国政府虽然采用了许多非传统的金融政策,但是金融政策中最基本的工具还是利率的升降,使美国经济较快摆脱了危机,实现增长。其中基准利率体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借鉴美联储基准利率的选择和利率的调控,对于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定价能力,深化利率市场化进程、完善基准利率体系建设、指导货币市场产品定价以及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阐明了美联储提出QE4的现实背景和政策思想渊源,分析了QE4的经济后果以及中国面临的政策挑战。面对QE4冲击,认为中国不应立刻跟风出台4万亿投资的2.0版,暂时也没有必要大规模减持美元资产而盲目进行外汇资产多元化配置。中国现在要做的是扩大内需,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逐渐减少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以控制美元资产规模。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美联储频繁使用联邦基金利率这一调节货币市场供求关系的重要工具,对美国货币市场的长短期利率以及美国经济产生了复杂的影响。2004年以来,美元短期利率总体走势先抑后扬,而长期利率总体走势先扬后抑。基于美国2005年经济形势以及美联储利率政策回顾与总结,文章预测:美联储将以每次加息25个基点的方式在2005底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中性水平”4.2%,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将缓慢上涨到5%,长短期利差也将进一步收窄。  相似文献   

13.
美元作为最常用的世界通用货币,其利率的高低变化势必将会对各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前全球经济尚处于协同上行,缓慢增长的阶段,全球经济日益呈现一体化趋势,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在持续将近十年的货币宽松政策之后,2015年开始美联储持续数次加息,采取持续收紧政策,美元加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会涉及中国货币、金融、股市、房产等方面,中国将如何正确应对美元加息后的经济政策十分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美元加息的基本情况,其次具体分析了美元加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最后结合已有文献总结提出应对美元加息的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美联储和欧央行2008年至2021年非常规货币政策实施情况,通过统一划分实施阶段和政策类型,对比美欧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运用TVP-VAR模型比较不同渠道的政策传导效果,探讨美欧非常规货币政策分化的时间、表现和原因。研究发现,美欧非常规货币政策在危机初期和危机应对阶段已经分化,在操作阶段、政策工具、政策目的、政策效果方面呈现出多维度分化的特点。美国和欧元区国家在经济基本面、危机爆发来源、危机应对方式和政策实施效果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美联储和欧央行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多维度分化现象。结合政策特点和基本国情,我国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时应强化风险控制,重视国际风险;及时精准施策,善用工具组合;加强政策沟通,作出明确承诺;把握经济全局,政策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5.
美联储定量宽松赞币政策推出背景 2004年,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前理事会理事伦斯?梅耶首次提出了"定量宽松"政策,这是一种非传统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其主要内容是:由央行定量地向政府或私人部门直接注入流动性,从而改变私人部门对利率和汇率的预期,刺激实体经济尽快复苏."定量宽松"政策通常在虚拟经济高度发展的背景下,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传统货币政策受限制时,为维持虚拟经济的稳定和增强流动性而采用.  相似文献   

16.
2013年年初以来,所有与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相关的问题都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2013年12月18日,退出的序幕终于拉开,美联储宣布自2014年1月开始,每月缩减资产购买计划100亿美元,其中包括长期国债400亿美元,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350亿美元.同时,继续维持联邦基金利率0.0%-0.25%不变.这是美联储退出量宽的第一步,下一步美联储将会继续缩减购债规模、结束购债计划,最后退出零利率政策.如果美联储退出实施了五年之久的量化宽松政策,世界经济、国际金融市场、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将会发生什么变动?本文试对这些问题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7.
随着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的深入,世界各国经济均受到严重影响,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对此,从美联储新货币政策框架及目标分析美联储加息的内因,从我国目前经济现状、货币政策趋势分析我国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我国应在货币政策独立性、金融监管、汇率改革和国际货币政策协调四个方面发力,以对冲美联储加息带来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8.
肇始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美联储为了挽救美国经济,实施了史无前例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现行的全球储备货币体系下,美联储的这一行为引起了中国持有以美元为主、规模巨大外汇储备的中国高度重视。为了从根本上摆脱对美元的过度依赖,中国政府应当积极推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并倡议SDR在全球储备货币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引发了全球经济的动荡,主要工业大国的经济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衰退。为应对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出台适合本国国情的货币政策。欧洲中央银行、日本中央银行和英格兰银行出台数量宽松的货币政策,选择向金融市场提供无限额注资计划;美联储则选择改变其资产负债表结构,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以救助市场的信贷宽松货币政策。本文通过对各国实施的不同货币政策进行对比,评价了政策实施后的经济复苏效果,最终判断各国货币政策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20.
小资料     
美联储主席格林思潘: 目前美国经济的成长放缓只是库存调整的结果。经济将很快恢复高速成长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