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被广泛地认为是一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业已成为众所周知的道理。现如今,我国各大城市都已进入了兴建轨道交通的高速阶段,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通车里程也跃居世界前列。而我国对轨道交通的相关研究尚且停留在交通学、城建学以及工程学等领域,考虑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的经济效益的研究在学界依然缺乏关注。基于对我国目前轨道交通建设热潮的关注,以及我们对轨道交通与区域经济之间影响的好奇,我们展开了调查研究,并得出了一些研究成果。从宏观角度看,地铁线路对城市整体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考虑交通基础设空间网络布局特性基础上,利用2001—2011年中国省级数据和空间计量研究方法,从直接效应和空间外部效应两个层面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建设差异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在地理空间上已然形成了三类稳固的差异化集群;虽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但是受其自身空间建设差异化对经济增长负向效应影响,其对经济增长应有的促进效应未能全部体现。虽然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建设差异化存在显著的空间负外部效应,不过该效应正在逐年减弱。扩大交通基础设施覆盖面与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存量两者对经济增长都有着相近的正向弹性,不过前者的实际操作成本要明显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3.
在考虑交通基础设空间网络布局特性基础上,利用2001—2011年中国省级数据和空间计量研究方法,从直接效应和空间外部效应两个层面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建设差异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在地理空间上已然形成了三类稳固的差异化集群;虽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但是受其自身空间建设差异化对经济增长负向效应影响,其对经济增长应有的促进效应未能全部体现。虽然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建设差异化存在显著的空间负外部效应,不过该效应正在逐年减弱。扩大交通基础设施覆盖面与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存量两者对经济增长都有着相近的正向弹性,不过前者的实际操作成本要明显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8—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绩效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区域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分布特征;整体来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促进了本地创新绩效的提升,对周边城市创新绩效提升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不同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呈空间异质性.基于此,从协同创新、因地制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优化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区域创新绩效水平的提升,助力创新型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甄别各城市的综合承载力是推进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依据。基于协同理论建立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理论分析框架,从人口、环境、资源、经济、交通、科技6个层面建立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并利用改进熵值法,对京津冀城市群内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综合承载力进行测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内城市综合承载力整体处于中上水平,呈“南北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从承载力的供给与需求角度看,多数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超载现象;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制约因素和受限程度存在差异,且制约因素之间互相影响。可以从以城市综合承载力为支撑推进各级城市协调发展、加快交通一体化建设、推进产业对接合作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提高碳排放效率是实现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基于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的准自然实验,构建企业异质性分析框架,从理论与实证分析试点政策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影响、传导机制与时空异质性,利用2006~2020年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会显著促进城市碳排放效率的提升;在影响机制方面,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会通过绿色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的渠道,提升城市碳排放效率;创新试点政策对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作用在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基础、不同规模的城市存在差异化影响;空间视域下,创新试点政策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会显著带动150千米至250千米内城市碳排放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全国区域发展规划和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区域城市组团式发展趋势愈加明显,城市空间溢出效应是衡量区域内不同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山东省17地市2001年—2011年组成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运用Matlab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山东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差异较大,溢出效应大小与城市经济规模成正相关;各市溢出效应值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在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中,资本对山东城市经济增长发挥着最重要的促进作用,技术次之,最后是劳动力,从变化趋势来看,技术的相对重要性在逐渐增加,资本和劳动力则在下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聚集促进制造业升级的机制出发,利用2003~2011年全国230个城市数据,以地理距离作为空间权重矩阵并进行了标准化,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空间聚集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及其空间外溢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对本地区制造业升级的影响,而且通过空间外溢效应对周边区域制造业升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交通发达程度与信息化水平通过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间接地促进了制造业升级。  相似文献   

9.
盛丰 《产业经济研究》2014,(2):32-39,110
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聚集促进制造业升级的机制出发,利用2003~2011年全国230个城市数据,以地理距离作为空间权重矩阵并进行了标准化,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空间聚集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及其空间外溢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对本地区制造业升级的影响,而且通过空间外溢效应对周边区域制造业升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交通发达程度与信息化水平通过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间接地促进了制造业升级。  相似文献   

10.
在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建设项目中,要正确认识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其加快建设的紧迫感;必须把区域城际轨道交通放在整个交通工作中全面考虑,统筹协调;要提高交通规则的连续性和地方政府的广泛参与性;要加强城际轨道交通与所连接城市的协调;要开辟多样化的融资渠道,而且建设与管理必须公开、规范、稳健。  相似文献   

11.
Lucas是第一个提出空间溢出效应概念的人,他将其定义为某一区域的经济增长对其他区域尤其是相邻区域经济的影响,是外部性的经济学本质。自从空间溢出效应的概念提出以来,不同学者分别从不同层面对其进行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中国沿海与内地、三大区域以及省份等宏观和中观层面的研究,而对城市层面的微观研究涉及并不多。潘文卿和李子奈㈦利用投入一产出法对中国沿海与内陆地区间的溢出与反馈效应进行分析,提出沿海地区对内陆地区的溢出效应不明显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在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建设项目中,要正确认识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其加快建设的紧迫感;必须把区域城际轨道交通放在整个交通工作中全面考虑,统筹协调;要提高交通规则的连续性和地方政府的广泛参与性;要加强城际轨道交通与所连接城市的协调;要开辟多样化的融资渠道,而且建设与管理必须公开、规范、稳健.  相似文献   

13.
经济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聚集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强烈的正相关性,随着新经济地理学的兴起,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重新成为热点.本文结合不同学派对聚集经济效应的产生原因和发展机理的认识,从聚集经济效应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角度,构建了聚集经济效应指数,并以长三角为研究对象,对地区内部三大区域的城市聚集经济效应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构建公共投资与住宅或土地价格关系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检验了公共投资对地价、房价的溢价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土地价格受公共投资的影响最显著,公共交通投资对住宅的溢价值相对较高,生态环境投资对土地和住宅的溢价值也较高;教育投资,尤其是中学教育投资对两类房地产的溢价值较为稳定,以燃气普及率为代表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对土地和住宅的溢价值也较为稳定。这一结果说明,我国城市居民住宅区位需求已向多元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交通易达性是居民住宅选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经济繁荣与发展的基础,重新设计房地产税种和税率是我国房地产税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人口流动改变了创新资源的空间配置,会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创新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创新能力的空间相关性则导致人口流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空间效应。采用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7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普通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表明:人口流入会促进本地创新,而人口流出会抑制本地创新;本地和邻近地区的人口净流入均有利于创新能力提升,人口流动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口流动促进人口净流入地的创新能力并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会抑制人口净流出地的创新能力并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劳动力人口流入正向影响创新能力并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老年人口流入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及空间效应不显著,但老年人口流入达到一定规模后有利于创新能力提升;人口流动对人口规模较大城市和距离中心城市较近城市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较强,不同的城市群也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因此,应采取差别化的人口流动引导政策,充分挖掘各年龄段流动人口的潜力,有效促进各地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同城化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是都市圈和城市集群发展的延续与补充。文章运用都市经济圈效应分析方法分析了成德同城化发展的聚集效应、扩散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成德都市圈GDP占全省比重呈明显增长态势,成都对德阳的城市公共服务延伸及产业扩散效应不明显,成德产业结构效应从负效应向正效应转变。为促进成德同城化发展,文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大力加强区域产业分工,建设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同城化文化品牌建设,建设创新型城市。  相似文献   

17.
以绿色转型推动"城市病"治理,是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从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视角出发,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城市绿色转型的作用机理,以2011—2018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以上城市为例,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等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城市绿色转型及"三生"空间转型水平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在空间上表现一定程度的趋同性,而上、中、下游地区差异明显;数字经济能够驱动城市绿色转型,相较于生态空间转型的影响,对生产空间转型、生活空间转型的影响效应更加突出;在区域异质性上,长江下游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驱动城市绿色转型及"三生"空间转型,而中、上游地区数字经济不能够有效驱动生态空间转型。为进一步强化数字经济作为城市绿色转型的引擎作用,应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依托地区比较优势,实施数字经济驱动城市生产空间转型差异化发展路径;强化数字技术在城市生产、生态空间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以城市房地产风险为研究对象,基于35个大中城市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动态因子模型从房地产开发风险、融资风险、价格风险、库存风险、城市环境风险五个维度科学构建房地产风险综合指数,使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检验各城市房地产风险的空间相关性。结果显示,人口增长变动和经济增长变动均会对房地产风险产生负向影响,人口和经济可以作为调控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基本面因素。房地产风险空间滞后项系数和空间误差项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城市房地产风险会受到邻近城市房地产风险的正向影响,且这种正向溢出效应会在邻近城市间加强。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3—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的面板数据,从理论层面分析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影响外围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机制,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经研究发现,京津冀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与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具有空间正相关性,且两者同时表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态势;京津冀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外围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涓流效应”,中心城市科技创新核心区域的资源向外扩张促进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影响的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进一步扩展分析发现,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经济创新发展与经济绿色发展有更显著影响,但对经济协调发展与经济开放发展的影响不显著,反而对经济共享发展有显著挤出效应;在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构成的科技创新维度的估计结果中,创新产出对本地以及周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明显高于创新投入。  相似文献   

20.
关于建设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络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建设项目中,要正确认识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其加快建设的紧迫感;必须把区域城际轨道交通放在整个交通工作中全面考虑,统筹协调;要提高交通规则的连续性和地方政府的广泛参与性;要加强城际轨道交通与所连接城市的协调;要开辟多样化的融资渠道,而且建设与管理必须公开、规范、稳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