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鱼池中的亚硝酸盐主要来自饲料和肥料,饲料蛋白质经鱼消化后,大量的氮排入池中,饲料氮和肥料氮在水体中一般以氨氮的形式存在,在正常条件下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硝酸盐,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硝酸盐被异养型细菌还原为亚硝酸盐,这样亚硝酸盐就进入了鱼类的养殖系统。  相似文献   

2.
随着集约化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密度的不断加大,对池塘的投入也在不断地增加,水体负载大都达到或超过饱和程度,进而使水体的理化条件不断恶化,水体的氨氮、亚硝态氮等有毒有害物质大量产生,致使水产养殖动物容易生病甚至中毒死亡,往往会造成较大的损失。根据笔者多年实践经验,加强水质和底质的调控,能有效预防亚硝酸盐含量过高。  相似文献   

3.
水体氮循环,氨氮及亚硝酸盐的有效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氨氮,亚硝酸盐是水体氮循环的反应产物和中间形态,极不稳定,在温度比较高,碱度比较高的"双高"或"三高"养殖水体中,它们的毒性比较大。水体中的含氮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残饵、鱼虾代谢产物、动植物的死亡有机体等。含氮有机物首先经过氨化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氨(NH4++OH-和NH3+H2O,同时水体中存在动态平衡NH3+H2O=NH4++OH-),该过程时间较短,氨在亚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下,产生亚硝酸盐NO2-,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N2)或一氧化二氮(N2O)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造成养殖池塘水体的亚硝酸盐和氨氮超标原因很简单:就是水体中的氮积累(比如投料和施肥、底泥释放等)速度高于水体中的氮消耗速度(比如水体藻和其他植物、微生物等吸收无机氮的生物不给力),又或者水体的溶解氧已经不能承受池塘水体中这么多氮的净化需求了(比如底泥和水体富营养化条件下水体微生物太多、耗氧量太大)等等原因。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密度的不断加大以及现在整个环境水源条件的不断恶化,养殖水体的总体情况是不断变坏,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亚硝酸盐和氨氮等有毒物质的产生,本文着重对亚硝酸盐的危害,产生过程以及解决办法做一个浅述。  相似文献   

6.
<正>(接上期)五、亚硝酸盐的治理多年的养殖实践证明,养殖水体中养殖动物一旦出现亚硝酸盐中毒现象,说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较高并已维持了一段时间,此时,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急救,才能防止养殖对象大面积死亡,避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治理一直是水产养殖工作者研究和探索的主要问题,但当前还没有能降解亚硝酸盐的特效药,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处理办法来缓解和降低亚硝酸盐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正>在养殖水体中,施肥、投饵早已成为常态的养殖方式,外来含氮物质的大量投入使养殖水体中常常形成氮积累或氮污染。相对而言,养殖水体中磷常常成为浮游植物的限制性营养元素,各类养殖水体常常因为氮污染而使得养殖水体中氮循环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由于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水产养殖环境的恶化程度也越来越高,除了水体溶氧不足引起的鱼类浮头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理化因子浓度过高也会引  相似文献   

9.
<正>在草鱼养殖中,亚硝酸盐含量过高会破坏其免疫系统,诱发其他疾病,严重者会直接导致草鱼的中毒死亡。高浓度的亚硝酸盐是诱发草鱼出血病的原因之一。当水体溶氧不足时,分子氨和亚硝酸盐含量高,导致鱼体代谢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由此可见,控制亚硝酸盐的浓度对草鱼养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水产养殖业的日益发展,集约化养殖的不断扩大,亚硝酸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近两年,人们提到其危害性,简直是望"亚硝酸盐"而兴叹。一、亚硝酸盐的危害性亚硝酸盐偏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危害性:1.增加养殖成本。鱼类长期生活在亚硝酸盐偏高的水体中,食欲不强,饲料转化率不高,饵料系数升高,最终导致养殖成本的增加。2.易引起鱼类疾病的发生。亚硝酸盐超标引起鱼体通透性较差,鱼类黏液  相似文献   

11.
一种亚硝酸盐降解新方案及其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水产养殖中亚硝酸盐超标已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是危害水产健康养殖的关键因素之一。亚硝酸盐是氮元素的不稳态,是诱发水产动物暴发性疾病重要因素。亚硝酸盐的长期蓄积,使鱼、虾、蟹等养殖动物抗病力降低,招致各种病原菌的侵袭,通常被视为是鱼、虾等养殖动物的致病根源。养殖水  相似文献   

12.
养殖水质中亚硝酸盐、氧氮、硫化氢、pH值、化学耗氧量等含量的高低将决定着养殖水质的好坏。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如果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pH值等指标过高,将对养殖的水生动物带来很大的危害,现简单地介绍一下它们形成的原因、危害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养殖水体中氮元素的转化与氨氮、亚硝酸盐的危害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元素是生物体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水体中的氮元素来源于投饵、施肥、生活污水流人。以及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氮等。并在水中以二氧化氮、氨态氮(铵离子、氨分子)、亚硝酸氮、硝酸氮等形式存在,在生物机体中以氨基酸、蛋白质、脂肪等形式存在,以及动植物尸体等分解的中间产物胺基氮等。  相似文献   

14.
在养殖水体中,溶解于水中的氮素养分主要以氨态氮和硝态氮形式存在。这些氮素养分是浮游植物所需要的。有了它游浮植物才能生长,为鱼类提供天然饵料。另一方面,水体中的氨态氮含量过高又会破坏水生动物的鳃组织,并渗透进血液,降低血液载氧能力,使呼吸机能下降。值得一提的是,以氨气分子形式存在的氨态氮对鱼几乎没有毒性。在池水pH值小于7时,水中的氨态氮几乎都以离子形式存在;pH值大于11时,则几乎都以分子形式存在。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要严防水体氨态氮过量,造成鱼、虾、蟹等养殖对象死亡。夏秋季水温高,大量动植物死亡腐烂、鱼虾粪便和残…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水环境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越来越高,降解越来越难,对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与生存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亚硝酸盐能促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不能与氧结合,造成血液输送氧气能力的下降,即使含氧丰富的水体,鱼类仍表现出缺氧的浮头症状。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在池塘养殖甚至水库和湖泊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相当严重,给养殖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即使有时达不到致死浓度,但由于含量超过养殖对象的忍耐程度,导致其生理机能紊乱而影响其生长或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一、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形成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形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养殖中、后期,鱼的密度增大,大量投喂饲料,粪便增多,含氮有机物多。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针对当前养殖中亚硝酸盐的控制方法及其效果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供大家。一、直接降解法1.氧化法亚硝酸根离子中的氮为中间价态,具有被氧化的特性。当介质中的NO2-遇氧化剂时则会改变氮的价态,发生得失电子的变化而被氧化,最终NO2-离子会转变为毒性较小甚至无毒的物质。具有氧化亚硝酸根离子能力的物质很多,如:臭氧、双氧水、次氯酸钠等很多物质,但适合在养殖水体中使用的仅三氯异氰脲酸、二氯异氰脲酸、溴氯海因、二氧化氯等几种强氧化消毒剂。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仙桃地区水产养殖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和养殖密度的极大提高,再加上水体环境的日趋恶化以及不规范用药导致常规养殖鱼类疾病频繁暴发,特别是2011年进入7月份以来,仙桃地区养殖水体普遍存在有机物丰富,亚硝酸盐居高不下,寄生虫和细菌大量滋生,再加上投喂量的快速增加,池塘存鱼量加大,鱼吃食凶猛,鱼体之间的相互摩擦加剧,更进一步加剧了病情的复杂性以及根治的难度。  相似文献   

19.
<正>白镇语亚硝酸盐是硝化过程的中间产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氨态氮先由亚硝化单胞杆菌转化为亚硝酸盐,再由硝化杆菌转化为硝酸盐,而在缺氧的条件下,硝态氮由反硝化菌转化为亚硝态氮—亚硝酸盐。所以,亚硝酸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缺氧造成的硝化过  相似文献   

20.
<正>亚硝酸盐(NO2-)是氮循环的中间产物,广泛存在于各类食品中。它还是食品加工过程中常用的一种食品添加剂,起到着色发色、防腐以及增强风味的作用。但是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能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