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建设,领导全国农民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1949~1980年国家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共有800亿元左右(包括水利基建投资、农田水利事业费和其他水利经费),加上社队自筹共达1,000多亿元。到1980年底,全国共建成各类水库8万多座,塘坝640多万座,总库容4,000亿立方米;建设万亩以上灌区5,200多处;机电排灌动力达到7,400多万马力;机井从无到有,发展到209多万眼;农村小水电站9万多座,装机容量达到600多万千瓦。灌溉面积达到6.7亿亩(建国初为2.4亿亩)。全国76%的易涝地,56%的盐碱地得到了初步治理。还提高了江河的防洪能力和农业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这对于保障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解决山区4,000万人、2,500万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农村动力问题以及城市人民生活和工业用水等,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坚持“三主”方针广泛开展综合治水工程王耕今一、水利建设应贯彻“三主”方针我国水资源匮乏,同时又是旱涝灾害严重的国家。各级政府每年都组织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水利建设,对江河堤坝实施加高培厚、清淤除障和分洪滞江工程,并修建了8万多座水库和大量塘坝以...  相似文献   

3.
3月初,石门县易家渡镇丁家山村全长8.2公里的12条高标准灌溉渠、5条排水渠竣工.至此,石门县3年来已经在粮食主产区蒙泉镇、易家渡镇、维新镇等地,共投资1.7亿元,建成了480公里的高标准灌溉渠、538条排水渠等系列工程.15万农民因此受益,20万亩"望天收"农田,从此水旱无忧.石门县历来旱涝灾害多,很多小型民生水利工程建设由于受资金制约,一直不能得到有效解决.2010年石门成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后,开始整合各类资金1.7亿元建设小型水利工程.  相似文献   

4.
以内含扩大再生产为主是必由之路辽宁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差异性很大,历来旱涝灾害频繁。在反动阶级统治下的旧社会不修水利工程,解放前全省只有5座水库和廖廖无几的提水、引水工程,几条大河上只有一些参差不齐的封建套堤,河道破烂不堪。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和人民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搞水利,三十二年来总共投资(包括群众自筹)38.6亿元,建成了上千座水库,上万公里河道堤防和星罗棋布的闸、站工程。这些工程设施在防洪除涝方面发挥了显著效益,改变了建国初期那种大雨大灾,小雨小灾的局面。水利还为工业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大量用水。但是,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和缺乏经验,在水利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本建设战线长,摊子大,配套不全,管理不善,效益不显著。全省现有工程设计灌溉面积2,10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400万亩,保证面积1,160万亩。178处万亩以上灌区还有147万亩没配套,有水不能灌田。多年来打了10万眼机电井,现在只有8万眼,平均单井效益只有40亩。现有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没有充分发挥,丰富的水土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全省水库可养鱼水面91万多亩,平均每亩水面产鱼只有9.2斤。水利管理单  相似文献   

5.
我县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地区,境内岭谷相间,高低悬殊;土质瘠薄,气候多变,干旱是全县农业生产的最大灾害.据21年的记载,春旱频率为52%,伏旱为95%.全县共有耕地89万多亩,97万多人.现有中型水库两座,小型水库96座,堰塘6,200多口,能蓄水1.2亿多方.大小石渠20多万米,机电提灌设备3,700多台,形成固定资产七千多万元.有效灌面29万多亩,保灌面积17万多亩.一、目前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县很多地方对水利设施的管理使用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许多可行的经验.但是,损坏水利设施的现象比较普遍,用水矛盾比较尖锐.有的塘坎堰坝和放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引黄灌区现有引黄涵闸41座,虹吸25处,引水能力达2000立方米/秒。八十年代以来年均引水60多亿立方米,实灌面积2000多万亩。灌区内粮食产量从灌前的100余公斤/亩提高到400公斤/亩以上,棉花产量从灌前的15公斤/亩提高到60公斤/亩以上,初步改变了低产落后的面貌。据分析计算,引黄灌区总投入为13亿元,占地损失为9.9亿元,总增产值为74.4亿元,净效益为51.5亿元。现将灌溉成本及经济效益计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统计了皖东地区500年间旱涝次数,发现该地区具有较强的旱涝灾害连发性,集中性和近20或30年一遇规律性,后半世纪较前半世纪多发旱涝灾害,以及定量计算和推测每个年代的具体年份旱涝发生的可能性,认为防灾减灾工作应加强旱涝年代人际研究。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原阳县有土地约200万亩,其中耕地123万亩,农户9.2万户,农业人口46万,农业劳力17万,人均耕地约2.8亩。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是人少地多地区。 原阳位于黄河及黄河故道之间。由于黄河多次泛滥、改道,形成了该县十分复杂的地形。全年降水549mm,分布不匀,旱涝灾害交相危害。土地瘠薄,有机质含量很低,  相似文献   

9.
完善农业保险体系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解农业风险需要农业保险 2006年和2007我国遭遇了新世纪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碧利斯”、“格美”、“桑美”及南方冰雪灾害接踵而至。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2006年8月份的数据显示,我国受灾316亿人,死亡2006人,直接经济损失近1600亿元人民币,农作物受灾面积近3600万公顷,绝收面积440万公顷。农业部门的资料表明,自然灾害平均每年使江苏200多万亩作物受灾,直接积极损失在25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10.
简阳地处丘陵,全县低山和丘陵占百分之九十七,坡薄土多,水土流失严重,旱象频繁,历史上水利设施少,冬水田比例大,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生产发展缓慢.从1964年起,特别是1976年以来,我们以农田水利为突破口,狠抓了农田基本建设.目前有水库99座,蓄引提总水量5.18亿方,有效水量4.38亿方,有效灌面91万亩,占全县耕地的57.8%;共改造低产田土82.39万亩,占耕地的52.3%,其中:改造冬水田33.7万亩,坡改梯26.55万亩,土改田22.05万亩;森林复盖率  相似文献   

11.
胡火金 《中国农史》1999,18(1):78-85
该文从岁星纪年制作的背景出发,认为:一、岁星纪年制作的原始意义与旱涝灾害有关;二、岁星纪年的应用(星占功用)在一定的意义上反映了旱涝灾害的周期性变化;从而得出结论:岁星纪年与旱涝周期有某种切合,是规律性反映。最后,文章还对旱涝周期的原因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今年1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先后出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农业受灾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强度之大,品种之多,损失之重,为历史罕见.截至2月25日,21个省(区、市)农作物受灾面积超过2亿亩,其中成灾超过1亿亩,绝收2900多万亩.油菜、蔬菜和柑橘受灾害影响大,油莱受灾面积5000多万亩,蔬菜受灾面积4700多万亩.畜禽和渔业受灾也比较重,因灾死亡的畜禽6900多万头(只),水产养殖受灾面积1400多万亩,部分养殖温室大棚垮塌.灾区龙头企业生产基地、设施设备和产品销售也遭受了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3.
岗埠农场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近郊,场区铁路、公路、内河、民航兼而有之,交通方便。全场总面积85平方公里,耕地7.1万亩。场内的三条河流与配套健全的水利排灌体系,使农场具备了较强的抗御旱涝灾害的  相似文献   

14.
据了解,江西省新干县10.28万亩柑桔全部因冰冻雨雪天气受灾,减产8万吨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达2138亿元以上。面对严重灾情,新干县组织全县干群积极开展灾害自救工作,目前全县柑桔已有6万亩完成了对受灾桔树进行修剪、截枝和药物保护工作,8万亩柑桔进行了叶面喷肥,2万亩进行了土壤追肥。  相似文献   

15.
石台县丁香镇新中村有4个组,71户,270人,坐落在海拔500多米的石头山上。总面积4450亩,其中裸露的岩石占1/3,山场平均坡度在25度以上。70年代,这里环境恶劣,旱涝灾害频繁,群众生活极其艰苦,197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为122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中人制定了"高山栽杉松,缓坡种茶叶,石头缝里植棕榈,房前屋后种果林"的发展生态农业之策。同时,抓好山、水、园、林、路综合治理,改善了生态环境。首先是狠抓小流域治理,搞好水土保持,实施水土兼治。组织村民炸石垒坝,挖塘建池,全村先后投工7万多个,完成土石方6.5万立方米,修筑保土保肥堤坝220多条,建梯地700多亩,造大小蓄水池130多个,既  相似文献   

16.
枣庄市果品批发市场于1996年元旦开业。占地面积20334平方米,投资2128万元,市场的整体外形综合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市场建设的模式,内设封闭式摊位5000多平方米,香蕉加工房2200平方米,6层综合楼一座,销售国内外名优干鲜果品的大型商场一处。经过两年多的运行,现有长期经营户300多个,在入场客户中,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从烟台到新疆,辐射面达20多个省市地区,经营各种干鲜果品达50多种,交易额呈上升之势。市场实现批发交易额1996年为5364万元,1997年为2.5亿元,1998年达到3亿元。在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沟通产销渠道,推动当地果品外销,帮助果农增收方面取得成效。仅1998年就组织购销当地果品8000万斤,增加果农收入5000余万元。从而丰富了城乡居民生活,达到"建一处市场、活一方经济、富一方人民"的要  相似文献   

17.
我国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总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流域开发与治理的主要成就1.从江河的综合开发与治理来看。首先,建国以来修建了各种蓄水工程,有效地调控了江河水量,为防洪和兴利创造了有利条件。据统计,7大江河共兴建大中型水库7万多座,总库容3000多亿m~3。其中大中型水库近2000座,总库容2760多亿m~3。这些水利枢纽灌溉土地3800多万公顷,提供水电装机1200多万kw,从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流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一些大中型水利枢纽多具有防洪、发电、灌溉、城市与工业供水、水产养殖和水运等综合利用效益,这些工程的建成对流域工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巨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花县位于珠江三角洲北缘和清花丘陵南端,地势自北向南倾斜,水土流失严重。建国前,水利失修,旱涝频繁,农民大多靠田间小井吊水和用水车车水灌田,历来是一个地脊民穷灾害多的三等县。建国后,全县人民积极投身水利建设,特别是农业合作化以后,掀起了大办水利高潮,先后建成了4座中型水库和干渠长70公里的流溪河引水灌溉工程以及一大批小型山圹水库,形成了一个引蓄水利网,自流灌溉面积达23万多亩,占全县耕地面积近六成,1963年虽遇上六十年一遇的大旱,但粮食亩产却首次超“纲要”。“文革”期间,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水利建设陷于停顿状态,管理规章制度废弛,粮食生产长期徘徊不前。1978年平均亩产只有452公斤,12年间增长不到2.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搞活”方针的贯彻,花县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被批准为经济开放区以后,国民经济更有迅猛发展。社会总产值由1978年的1.7亿元跃增至1988年的14.1亿元,增长7.3倍;粮食单产从1978年的452公斤增至1988年的688公斤,增长52.2%;农村人均收入由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为防御洪潮的侵袭,福建省在沿海地区修建了千亩以上江海堤防463处,长2100多km,保护面积34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51万亩,人口463万人,保护年工商业产值达120亿元。这些防洪挡潮工程直接保护着该省精华地带。对减少洪潮灾害损失、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该省地处东南沿海,风、洪、涝、潮灾频繁,且堤防工程线长、量大,每年需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工程维修加固。而近年国家防汛岁修事业费严重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增加农业投入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农业投入有渠有水,逐步形成了多渠道的农业投入机制,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1995年,全市已改造低产田109万亩,开发利用非耕地98万亩,达到8条建设标准的吨粮田100万亩,兴建改建圩口闸1000多座,小沟以上建筑物3.1万座,新增农机动力15万千瓦以上,使农机固定资产总值增加到9.45亿元,比"八五"初期增长30.3%。这几年,我们根据实践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总结完善,配套落实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根据《农业法》和中央、省里的文件精神,研究下发了《关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