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呈现投机过度的局面,政府现已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对打击房地产投机行为的影响并不明显,大量商品房积压,房价已远远超出居民可承受的水平。房地产投机过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关房地产市场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政府应从立法源头抓起,通过将房地产数据纳入官员考核内容,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开征物业税和住宅空置税等法律调控手段来控制房地产投机行为,以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栾斌  张雪占 《特区经济》2010,(10):118-120
近年来我国房价增长速度过快已成为影响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政府进行多次政策调控其目的在于减少市场中的投机行为、稳定房价的增长速度、构建一个健康的房地产市场。文章通过构建投机者的效用函数并对影响投机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提出减少房产交易中的投机行为政策措施,达到稳定房价增长速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房地产业投机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华军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2):71-74
文章首先对2001-2005年的上海房地产作了概述,然后由理论分析得出上海房价增长速度过快,存在过热现象.于是构建了适合上海的投机理论模型.对时间序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投机度很高,可支配收入对房价的影响不大,房价的上升主要是由投机因素来推动的.尤其在加入时间变量后,模型投机系数增大,投机行为更为明显,这说明房地产价格极大地偏离了长期均衡值,市场出现了非理性繁荣.所以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采取适当的措施,积极引导消费者和投资者,减少房市中的泡沫成分,让其健康、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市场利益主体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房价过快上涨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发商、投机客、自住客等多方利益主体复杂博弈且利益格局严重失衡的结果。房价持续上行以至调控难以奏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对土地供给的垄断经营以及由此衍生的反市场化行为。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贸》2012,(4):14-17
房地产行业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温家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12年要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相似文献   

6.
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房价过快上涨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发商、投机客、自住客等多方利益主体复杂博弈且利益格局严重失衡的结果。房价持续上行且调控难以奏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对土地供给的垄断经营、以及由此衍生的反市场化行为。  相似文献   

7.
政府宏观调控的坚决性和方向性,主要表现为大造保障性住房,而不是用强有力的措施来严厉打击住房投机炒作,去除房地产的赚钱效应。因此,房地产市场还难以得到真正的调整。 对于下半年国内房地产市场趋势之判断,一是看当前形势,二是看政府下半年的宏观调控。从当前房地产走势来看,一线城市飚升的房价开始稳定,住房销售开始下降,投机炒作有...  相似文献   

8.
对于房价异常上涨,地方政府高价卖地、房地产开发商提价、金融机构放贷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那些难以预测的投机性、投资性需求。并不是只要开征财产税就可以抑制房地产投机,要使财产税能起到抑制房地产投机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多房屋所有者的持有成本,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采用较高的财产税税率,如美国的方法;二是采用累进式财产税,如韩国和中国台北地区的方法。重庆、上海推出的房产税试点暂行办法,涉及面不够广,且没有采用累进式,因此对抑制房地产投机的效果有限。但这两个方案是全国改革房产税的破冰之旅,其意义非凡。累进式房产税可有效的抑制房地产投机性需求,避免房价大起大落,对房地产市场起着稳定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2003年6月以来,央行和银监会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房地产信贷的件,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稳定房价的相关意见,要求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抑制价格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这些政策的目的:一是通过对房地产开发贷款调节,控制房地产业务发展速度:二是通过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调节,控制房地产需求:三是通过对房价涨幅调节,控制房市投机炒作。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市场中的投资投机行为造成房价快速上涨,增加金融风险,影响社会稳定。在分析投资投机行为的原因之后,结合国家近期推出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宏观经济下影响城镇居民房地产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有土地价格上升导致房价过度上涨、 房地产开发成:本增加必然使住房价格上涨、 金融业的资金信贷强力支持使房价迅速上升和消费者对经济预期的乐观刺激房价上涨等.平抑房地产价格要采取完善土地管理体制,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整顿金融秩序,规范房地产信贷及遏制房地产市场投机等策略.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要充分考虑其投资品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关系到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房价飞涨的根源是投机,房地产投机的根源在于其本身的投资属性。房地产泡沫的挤压,只有真正从打压投机入手,才能取得长远的效果。因此,抑制房地产投资品性质,突出其消费品性质,是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住房政策体系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下半年起,全国各大城市商品房价格一路上扬,远远超出了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国务院从2008年年底陆续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特别是2010年出台了“国十条”,从“调结构、抑投机、控风险、明确责任”4个方面,正式确定楼市政策基调,表示政府遏制房价过快增长的决心和态度。为贯彻国务院调控房价精神,建设部、银监会等部门迅速出台政策,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响应。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精神,2010年9月国家有关部委又出台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快讯》2012,(5):79-79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31日指出。要“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继续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胜需求的政策措施,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是必须。去泡沫化、稳定经济的重要任务之一无疑就是调控房地产市场,抑制房价的非理性上涨。国家应适当控制和调整,抑制先富者占有过多资源,  相似文献   

15.
夏斌 《中国发展评论》2010,(2):32-37,125-132
当今,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看法,几乎是个“万花筒”。宏观决策者、地方政府、开发商企业、行业主管、投资投机者、低收入百姓及各种媒体等,对过去和当下的房价与房价政策,众说纷纭,公婆说理各有一套。过去不一样,现在仍不一样。一边是一些人在喋喋不休宣传“刚性需求”,一边是低收入百姓拼命感叹房价太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全国大部分地区房价涨势明显,个别地区过快过猛,甚至影响到社会公平与和谐。如何通过税收政策进行调控,有效抑制房地产过热、房价过高的状况,已成为民众普遍关心的焦点,其中开征物业税的问题更是引起各方的热议。适时推进物业税,构建合理的税收制度和进行配套改革,不仅可以合理调节政府与房地产占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也可以调节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加快房地产市场规范管理,遏制盲目投资和投机行为,在房地产供需双方行为合理化导向上形成一种经济参数和税赋约束。  相似文献   

17.
邱强  谭文忠  潘宇 《特区经济》2005,(4):241-243
<正>房地产泡沫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投机气氛过浓。在于银行资本过多流向房地产市场,形成溢值;在于开发商利用信息不对称,欺诈消费者,狂抬房价,使得房价远高于成本,制造泡沫;在于媒体不公正、  相似文献   

18.
200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从一度低迷到迅速膨胀,使房价的泡沫、居民的住房保障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文章首先定义了房地产泡沫,然后基于房地产投机理论,探究了济南市房地产市场供求状况,并通过投机泡沫模型以及房地产泡沫指标进行实证检验,得出济南市房地产市场存在过热现象,甚至有些年份出现泡沫的结论,并在现行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周江涛 《发展》2012,(1):92-94
在当前严厉的政策调控之下,全国房地产价格走势进入到僵持甚至下调通道。但分区域来看,东中西三大地区的房价无论是在上涨阶段还是在当前的下降阶段,都表现出不同的变动特征。本文分析认为,东部地区房地产价格过高实际上是一种货币现象,而中西部地区房价变动则更多地依托于实体经济的增长。因此,政府的调控政策必须要重视区域差异性,并注意区分真实需求和投机需求。  相似文献   

20.
政策·要闻     
《中国招标》2012,(36):33-34
张平:我国将采取措施防止房价反弹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8月29日在介绍下半年经济工作时说,要稳定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切实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特别是中小套型住房供应,防止房价反弹;加强舆论引导,稳定市场预期,避免不实信息炒作误导。受国务院委托,张平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他介绍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取得阶段性成效,投机投资性需求得到有效抑制,7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有58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下降。张平同时表示,近期房地产市场房价反弹压力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