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依据37个硫同位素及20个铅同位素数据,结合矿床产出的地质环境,利用各种环境中同位素参数类比,讨论了内蒙占东升庙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中矿质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从研究东升庙矿床的地质特征入手,依据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等持征,指出东升庙矿床为与火山活动无明显联系的海底喷气沉识成因,区域变质作用仅在已成矿基础上对矿石组构和矿体形态进行了某些叠加改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流循环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3.
河北赤城青羊沟铅锌银矿床发育热液充填交代、条带、压碎、揉皱、脉状及交错脉状等各种组构。反映了该矿床经历了沉积变质、岩浆热液改造等多成因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内蒙东升庙多金属硫铁矿典型矿床研究》是“七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的一个专题。我院于耀先教授等经过近五年的潜心研究,完成了设计书所要求的内容。最近该项目通过了专家评审。本次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重新建立了该区狼山群的地层层序,恢复了原岩,肯定了主要含矿层为增隆昌组二段,次要含矿层为阿古鲁组一岩段;查明矿区主体构造格架为复式倒转向斜,进一步划出了三期褶皱和四期断裂;发现阿古鲁沟组一岩段炭质板岩中有重晶石的存在,明确指出了矿化与硅质、泥质关系密切;研究了含矿层、含矿  相似文献   

5.
杏树台矿区层状硫化物矿床产于太古代变质岩系中,变质程度达绿帘角闪岩相,含矿岩系原岩为玄武岩及中基性火山成分的杂砂岩。通过变质岩构造分析,确定了含矿岩系层序及三期叠加褶皱。硫化物矿床产于块状斜长角闪岩与含铁硅质岩层的薄层互层带之间的固定层位内,矿石具与火山沉积同生和受变形变质的构造结构,变质热液对矿床的改造比较明显.富碱质流体伴随构造变形的出现是变质热液成矿作用的有利因素.硫化物矿床与含铁建造有明显的共生及过渡关系.磁铁矿—磁黄铁矿—黄铁矿矿石的分带可能是在沉积形成的基础上,受变质热液局部改造的结果,铜矿体的形成主要是变质热液作用的产物。本区硫化物矿床与近火山相的加拿大块状硫化物矿床在构造环境、矿体类型、金属组合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温都尔宙蛇绿岩中枕状玄武岩和辉绿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出发,确定其源岩为大洋中脊拉斑玄武岩。温都尔庙蛇绿岩属异地蛇绿岩,是古洋壳在板块俯冲带的残留岩块。微量元素显示的岩石成因信息表明,枕状玄武岩和辉绿岩是同源岩浆,它们是在没有明显分馏和分异作用条件下,依次冷凝结晶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北方地区“华北地台”的南北缘,自晚古生代以来,特别是燕山期,由于古大陆板块的活动,在古大陆边缘内陆一侧,形成了近100个与酸性斑岩体有关的斑岩型、矽卡岩—斑岩型、矽卡岩型钼矿床和极少数钼(铜)矿床(占全国钼矿储量80%以上),按矿床空间分布和大地构造环境,可分为东秦岭钼矿成矿带和燕山台褶带钼矿成矿带。其侵入时间主要集中在110~190m.y.。既燕山期。区域内斑岩型及有关类型的钼矿床大致可分为花岗岩—流纹岩辉钼矿系列和花岗闪长岩辉钼矿系列。花岗岩—流纹岩系列岩体与钼矿间的成矿专属性最明显,其岩石化学特征为高硅((?) SiO_2>73%),富钾质( K_2O>5.4%, K_2O+Na_2O>8)、低钠Na_2O<3%),并具高Rb、低Sr、高F、Rb/Sr>1等特点;而花岗闪长岩系列岩体则与钼(铜)矿有关,其岩石化学特征与铜矿斑岩体相似;由于“华北地台”区花岗闪长岩系列所处大地构造环境与斑岩铜矿者不同,故只是形成极少数几个规模有限的斑岩型钼(铜)矿床。源岩浆形成深度相当于23~45km;岩体分异指数DI>80。与岩体上侵成岩和成矿作用相伴,一般产生强烈云英岩化、硅化、绢云母化和钾质交代等蚀变;并出现萤石、黄玉、电气石等含F矿物。矿体一般与钾硅化带密切相关,多产于岩体与围岩接触带。矿化以单钼、钼(钨)或钼多金属建造为主,常出现W、Sn、Bi的独立矿物,有时可形成矿体。只有花岗闪长岩辉钼矿系列中,铜矿化有时可富集为矿体。北方地区基地岩石厚度>40km,为一套含钼克拉克值1—n倍的中深度的片麻岩混合岩,以及作为盖层的元古界浅—中度变质岩;而与钼矿有关的小侵入体含钼量也较高(一般是克拉克值的n—n十倍)。岩体Sr~(87)/Sr~(86)0.7046~0.7100,平均为0.7072;δS~(34)为两组,一组小的正值为+0.24~+7.35‰,另一组较大的负值为-0.3~-15.9‰;δO~(18)+7.2~+9.0‰;稀土总量平均为192.95p.p.M.;∑Ce/∑Y平均为6.98,为稀稀土型,有一定的Eu负异常出现。以上所列数据表明中国北方地区斑岩钼矿“成矿”侵入体的来源与斑岩铜矿者基本一致,均属壳幔型,或“Ⅰ”型。但通过混合参数计算锶的来源,结果表明:57~76%来源于下地幔,24~43%源自地壳。因此,本区燕山期“含矿”岩浆相对比较富钼。然而由于所处大地构造具体环境不同,切割深度有别,从而源岩浆的壳源,幔源物质比份不一,所以在“地台”区南北两侧形成各具特色矿物组合的以斑岩型为主的钼矿成矿带。  相似文献   

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