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水保险是一项重要的非工程防洪措施,是行之有效的洪灾风险管理手段。本文首先对美国的洪水保险运行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通过对中美两国洪水保险开展情况的比较分析,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洪水风险防范措施和保险制度框架的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小流域洪水对县域经济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日益增大,且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已成为当前防汛工作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介绍了小流域洪水特点,分析了当前小流域防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防御小流域洪水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柴文豪 《现代经济》2009,8(5):125-126
在水利工程施工设计中,一般都要涉及到施工洪水计算。不同的工程、不同的河流、不同的施工时段施工洪水的计算途径和方法是不同的。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河流基本情况、既有资料进行了分析、对比、分类,根据河流的不同特点、工程的不同工期,对非主汛期施工洪水计算途径和方法提出了一点粗浅的看法。并就推理公式中各参数的选用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通过2010年8月6日发生的暴雨过程,采取降雨径流相关法,利用东辽河王奔水文站短期洪水预报方案和中国洪水预报系统该站的已有参数,参考东辽河历史水文资料,对该场暴雨所形成的王奔水文站洪峰及洪峰流量过程进行的实战预报,然后在洪水之后进行了总结及评价。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黄河中游“揭河底”洪水的发生成因以及对水文测报、河道形态的影响,同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洪水保险是一项重要的非工程防洪措施.就国内外洪水保险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简要回顾,并以美国为例,对美国的洪水保险发展进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通过对中美两国基本国情差异的比较分析,探寻适应中国国情的洪水风险防范措施和制度框架.研究认为,我国洪水保险的经营模式应实施政策性保险商业化运作的制度创新.在此基础上,为建立健全我国洪水保险制度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经济学的公共品理论出发分析,认为洪水保险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政府介入洪水保险的必要性,认为政府应当在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基本理论的研究、洪水保障基金的建立、税收优惠政策制定、洪水保险宣传和普及等方面对洪水保险进行介入,以确保我国洪水保险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水域广阔,天然水系复杂,随着泛洪区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大,洪水风险暴露也不断增加.2016年夏季我国南方遭遇了自1998年以来最大的洪水灾害袭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洪水风险管理再次被提上日程.本文将洪水风险与指数保险的特征相结合,提出洪水指数保险创新性设计,阐述了洪水指数保险的基本理论,将洪水指数保险与传统洪水保险相比较,研究了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最后提出了险种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桓台县孝妇河流域河网密集,排水不畅、洪水蓄滞能力不足.本文通过对桓台县洪涝灾害环境和致灾因素的分析,针对孝妇河流域防洪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洪水按照标准内洪水和超标准洪水进行调度的调度方案,以保障区域内防洪安全,保障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10年伊通河流域"7.21"大洪水的预报分析研究,全面了解和掌握了暴雨洪水的形成原因、过程和影响因素,对今后如何做好和提高中小河流的洪水预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论述东辽河洪水特性,以及防御洪水应采取的措施,从中总结经验,使其发挥最大防洪效益。  相似文献   

12.
洪水灾害是导致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2010年我国洪涝灾害损失各项指标达到历史极值,再次警示我们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体制刻不容缓。一直以来,英美洪水灾害风险管理都作为成功案例为饱受洪灾威胁的国家纷纷效仿,然而一场巨灾,不但检验出两国现有洪水灾害风险管理体制在转移巨灾风险设计方面的制度欠缺,也将其在转移一般洪水风险设计中未曾解决的逆选择严重、政府防洪投入压力大等隐患暴露出来。综合别国风险管理的经验教训,创建安全设防、救灾救济、应急管理与风险转移相结合的新型洪水灾害风险综合管理体制,开发长期洪水保单,发展洪水再保险,运用资本市场新技术实现对洪水风险的多层次转移,是未来我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3.
2003年秋,陕西渭河下游地区发生了特大洪灾.洪灾给渭河下游流域人民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也对陕西的经济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渭河洪灾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的、自然的原因,但也有人为的原因;有偶发因素,也有必然因素.为了防患于未然,彻底根治渭河下游洪灾发生的隐患,建议尽快优先启动并实施渭河综合治理规划;重新审视评估三门峡水库存在的必要性,至少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降低三门峡水库的蓄水位,减轻库上游地区的防汛压力;加快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落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以减少渭河的泥沙量;加大对南山支流的治理,按"上栏""中护""下疏"的思路,对14条南山支流进行防洪保安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4.
广布於燕山地区中元古界的洪水庄组,除在燕山东段有缺失或与下伏雾迷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的报道以外,其它地区皆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作者於燕山西段河北涿鹿县井沟地区洪水庄组底部首次发现底砾岩及下伏雾迷山组顶部具风化壳,并据此确定该区洪水庄组与下伏雾迷山组顶部平行不整合接触。结合燕山东段洪水庄组或缺失、或与雾迷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的资料,本文提出燕山地区的南部雾迷山组沉积以后地壳的抬升具有区域性意义,建议将此次地壳上升定名为涿鹿抬升(或运动)。这个区域性的不整合面为中元古界蓟县系的进一步划分提供了确凿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洪水保险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灾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威胁和损失.洪水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工程措施,对防洪减灾和灾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国洪水保险发展现状,从洪水保险的经营模式、承保主体、基金来源与管理、再保险体系的建立等方面探索中国洪水保险未来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在神话的花园中有一朵奇葩——灾难神话,这其中不乏大量优秀的、广为流传的灾难神话,很少有人探讨其在产生伊始是以怎样的形态出现的,本文主要集中对与洪水相关的灾难神话的演变进行讨论,关注灾难神话在最早的"万物有灵"时期的静态存在到后世成熟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1996年8月发生在河北省太行山中南部地区的特大暴雨及由于此次特大暴雨所引发的京广铁路以西山前区河道的洪水行洪特点进行了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18.
刘颖 《全国商情》2011,(4):65-67
近年来地震、洪水灾害频发,对于中国人来说,我们经历了太多的考验。然而,坚强的背后,却隐匿着一份坚韧、一份凝聚,一股民族的精神力量,筑成了一座钢铁般坚不可摧的城墙。《国语·周语下》中讲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无论是对一个民族,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出现约有4000年的历史,人们为了生活交通的便利,往往“城非河不守,河非堤不安”,因此城市的发展与江河、湖海密切相关.但是,这在给城市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带来洪水的频繁灾祸.我国几千年来水灾频频,主要发生在长江、黄河、淮河、珠江、海河、辽河、松花江七大水系的中下游和沿海地区,因水灾而毁灭或废弃城市的事件更是不胜枚举.我国的江苏省泗州城,十七世纪末因水灾陷入洪泽湖底;新疆的楼兰城、高昌城,陕北的统万城等,则因水源断绝或干旱而废弃.明代桃源诗人江盈科曾作诗描述了水灾发生后百姓生活的痛苦情形:“一雨淹旬月,河流处处通.危株栖鹳鹤,大陆走蛟龙.破屋三农泣,炊烟万灶空.江天望鱼艇,蓑笠倚孤蓬.”南宋隆兴元年主簿王梦雷《勘灾诗》则描写了当地农民因旱无收、老幼皆哭的情形:“散吏驰驱踏旱丘,沙尘泥土掩双眸.山中树木减颜色,涧畔泉源绝细流.处处桑麻增太息,家家老幼哭无收.”有常和无常的水,联通着人与地球的内部与外部,使得大禹治水变成人类关于水的恐惧与水的治理的最初记忆,使得水患灾害变成人类与世界息息相关的疼痛神经,永远警示着人类必须关注生存的种种危急时刻.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已经严重威胁到生态系统、人类生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球每年因气候逐渐变暖导致的森林火灾、旱灾、洪水、飓风、热浪、极寒等极端天气事件频频发生,并由此给经济和金融带来巨大的风险.投资者和金融行业开始意识到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决定企业远期前景的重要因素,大量资本开始以气候变化作为投资战略的核心考虑进行重新配置.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