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生犯罪现象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视为“象牙塔”中的“天之骄子”。过去我国大学生的犯罪率的确是比较低的,但是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犯罪率不断升高,犯罪情况开始严重化。对大学生犯罪问题进行初步研究,以期预防大学生犯罪。  相似文献   

2.
运用1981年~2006年中国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中伤害犯罪与财产诈骗犯罪的数据,检验以基尼系数衡量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对伤害、财产诈骗两类犯罪的影响,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收入差距与犯罪率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且收入差距扩大初期犯罪率加速上升,具有显著的门槛特征;二是犯罪防御行为对犯罪的抑制作用没有得到验证.最后根据结论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诱惑侦查是指针对隐蔽性强、无被害人、取证困难且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犯罪,在有一定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有实施犯罪的意图或犯罪倾向的条件下,侦查人员根据法律的规定,为犯罪嫌疑人提供犯罪机会或条件,待其实施犯罪行为时将其人赃俱获的一种特殊侦查手段。诱惑侦查具有明显的主动性,有利于侦查人员在犯罪过程中收集相关证据,有效避免了以往调查取证难这种局面的出现。不但节约了司法资源,提高了司法效率,而且能有效收集证据,惩罚犯罪,使犯罪行为人能及时受到法律追诉。在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价值权衡中,通过牺牲一小部分人的正当权益来维护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是被法律允许的,即为诱惑侦查的法理正当性。  相似文献   

4.
手机在高校学生中的普及一方面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也使手机短信诈骗犯罪率增加。本文介绍了高校手机短信诈骗犯罪的主要类型,对导致其频发的各种原因作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5.
政府在制定惩罚税收犯罪的政策时,需要考虑其成本和收益,对有限的资源加以有效配置。惩罚税收犯罪的有效政策,并不是要铲除所有税收犯罪,而应该在惩罚确定性和严厉程度之间找到一个最优组合。我国目前首先应提高对税收犯罪的量刑力度,其次应该建立健全税务司法保障体系,提高刑罚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在校学生犯罪率的不段上升,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预防、减少在校学生犯罪,学校责无旁贷。本通过对在校生犯罪情况的分析.探讨了构建三大“育人网络”作为防范对策的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一直以来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以"教育、感化、挽救"为方针,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为原则,随着未成年人犯罪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一个城市不进行管理是不行的。我们现在城市管理的难点是什么?城市居民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有安全感。现在我们的安全感怎么样?我们的犯罪率怎么样?目前我国的犯罪率大大超过我们的城市化率,犯罪率居高不下。中国现在最大的秘密不是原子弹、导弹,而是每年死刑犯的人数。贫富差距过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交往的密切,文化交流与传承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社会在转型,文化在多元化,人们心理机能也开始产生变化,犯罪率开始悄悄爬升。许多学者开始研究文化与犯罪原因之间的联系,更有塞林等发现了文化冲突与犯罪原因之间的相关关系。文化冲突在犯罪成因中的作用确实不可忽视,甚至是一些犯罪产生的本源性条件,但是文化冲突作为犯罪原因论中的一种,只能解释一部分犯罪的成因,不能以此来试图理解所有的犯罪现象。  相似文献   

10.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犯罪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在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持续扩大,基尼系数连续几年超过国际警戒线,全国刑事犯罪率连年攀升,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目前,国内学者对收入差距与犯罪之间关系的研究做了一些探索,普遍发现收入差距与我国刑事犯罪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以此为基础,通过建立相关的数据模型,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犯罪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梳理女性犯罪、犯罪率概念和相关犯罪原因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从犯罪社会学的环境论视角分析了改革开放背景下女性观念、社会地位改变女性犯罪的可能性因素,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贫富差距、社会结构、生存环境失衡造成的女性弱势群体增多等因素;探讨了女性性资源优势与女性犯罪增加的内在关联。指出应通过完善立法,为女性权益保护提供法律依据;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女性生存环境;促进性别平等为女性提供合法有效的行政和司法救济等途径预防、遏制女性犯罪,最大限度地降低女性犯罪率。  相似文献   

12.
在校学生犯罪率的不段上升,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预防、减少在校学生犯罪,学校责无旁贷。本文通过对 在校生犯罪情况的分析,探讨了构建三大"育人网络"作为防范对策的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与中国单一的法院系统相比,美国的法院组织显得十分复杂。在美国,国会和州立法机构都可以分别组织自己的法院系统以适应各自的需要。其结果不仅联邦法院的结构和制度不同于州法院,州法院之间也有巨大的差异。在实体法和程序法上,每个州都能自由地决定他们自己的犯罪标准以及对犯罪的量刑和惩罚的方式。因此两个州对同一个犯罪行为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惩罚。同样,在民事案件中,不同的州有不同的民事法律。  相似文献   

14.
在梳理女性犯罪、犯罪率概念和相关犯罪原因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从犯罪社会学的环境论视角分析了改革开放背景下女性观念、社会地位改变女性犯罪的可能性因素,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贫富差距、社会结构、生存环境失衡造成的女性弱势群体增多等因素;探讨了女性性资源优势与女性犯罪增加的内在关联。指出应通过完善立法,为女性权益保护提供法律依据;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女性生存环境;促进性别平等为女性提供合法有效的行政和司法救济等途径预防、遏制女性犯罪,最大限度地降低女性犯罪率。  相似文献   

15.
政府在制定惩罚税收犯罪的政策时,需要考虑其成本和收益,对有限的资源加以有效配置.惩罚税收犯罪的有效政策,并不是要铲除所有税收犯罪,而应该在惩罚确定性和严厉程度之间找到一个最优组合.我国目前首先应提高对税收犯罪的量刑力度,其次应该建立健全税务司法保障体系,提高刑罚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李莉 《企业家天地》2009,(6):173-174
近年来,在校就读大学生犯罪现象已呈上升趋势,犯罪手段多样化、智能化,这给高校教育与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研究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分析犯罪的原因、探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式、预防或降低大学生犯罪率,已成为高校教育管理的工作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有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多重原因,建议开设未成年人心里辅导课,加强学校的道德品质教育和法制教育,加强对游戏厅、网吧、录像厅、酒吧的监控和管理,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控和管理,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防范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8.
诈骗犯罪是一种智能型犯罪,行为人要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并交出财物,他首先必须采取有效的欺骗手段。在欺骗手段上采取漠不关心的放任态度是不可能使人上当受骗的。实际上,行为人之所以采取欺骗手段,其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使受骗者交出财物的结果,使行为人自己或让第三人占有了这些财物。在我们司法实践中,由于诈骗的动机、目的、手段及后果形式多样,极易与民事欺诈相混淆,本文通过分析个案对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进行区别。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安定的重要因素之一.遏制与预防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针对当前青少年犯罪呈现出的新特点,分析其复杂的社会背景和犯罪根源,并提出了对青少年犯罪采取社会、学校、家庭三个层面共同积极预防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对抢劫虚拟财产的行为不以犯罪论处,势必放纵这种极具社会危害性的不法行为,使人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最具制裁力的刑法保护,这其实背离了刑法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和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从而最终有违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