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先秦两汉典籍多以“御”来说理言事,在《淮南子》的说理中,“御”作为一个包括车、马、术、人各方面在内的整体意象而被作者有意识地反复运用,从而使之成为一个具有艺术高度和自觉意义的文学意象。  相似文献   

2.
<淮南子>对御艺的描写借鉴了道家、儒家、法家著作中的御艺事象,在秉持道家"自由天性"思想的基础上,使御艺事象从一般性的喻体成功蜕变成一个成熟的、完整的艺术意象,也从而确定了御艺事象的文学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雷雨”作为一种以“郁闷、压抑、触目惊心”为特征的意象在《雷雨》中具有多重象征意义。“雷雨”既是作品人物性格特征的象征,也是整个戏剧的氛围和剧情展开的节奏,更是作品矛盾冲突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人格的道德价值、崇尚节操的民族,这已经深入到民族文化心灵的深处,并且表现在审美意识之中。而松柏在我国又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厚的“松柏意象”里,世人不仅可以感受到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精魂,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历史悠远并绵长延续的“松柏情结”的审美佳境。  相似文献   

5.
意象可以作为文学、文化翻译及其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中国翻译界与文艺理论界一样,对“意象“的概念和类别存在不同程度的模糊、相互矛盾、甚至错误的理解.为此,必须继承、发展相关研究成果,澄清错误或片面认识,正确认识意象的语义流变、多义性及其对翻译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贤亮长期的“饥饿”生命体验,使其创作了许多特别的“饥饿”意象。这种意象在《绿化树》中所表达的内涵有:人生的“饿”运,生存的困厄与尊严的缺失,灵魂的超脱与精神的重塑。张贤亮所塑造的饥饿意象,不仅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特色,更让人感觉到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现存苏轼词中,涉及“月”意象的词作凡88首,其中“月”意象出现的频率更是高达121次以上。这些“月”既是词人托意寄怀、惜别思乡的得力助手,又是词人抒发人生哲悟的绝佳帮手,还是我们寻觅词人仕途踪迹的优良向导。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探讨我国新诗“泰斗”艾青诗歌意象的营造和结构艺术。艾青诗歌营造了描述性、比喻性、通感性、象征性等意象;其意象组合有平行式、叠映式、辐射式等形式;艾青在其诗歌其中实现了意象转换;正因如此.艾青诗歌构筑成一个有机的意象艺术系统。  相似文献   

9.
本刊刊出《赚健康钱:御饮堂养生茶庄火全国》后在全国引起轰动效应,据该公司董事长王东文先生介绍,现在前来联系加盟御饮堂开养生茶庄的每天平均有50人次,电话联系加盟的每天不少于200人,山东、河北、湖南、广东等地相继掀起一阵阵”御饮堂旋风”,有的地方要求加盟“御饮堂养生茶庄”的竞排成了长队。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为百年御饮堂倾尽心智?最近记者再次飞抵安徽合肥,对御饮堂的“火爆点”进行了采访,发现它的火爆至少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有饮茶的习惯,不论在哪一个城市都有许许多多的茶庄,可并不是每个茶庄的生意都好,但近年来出现的“御饮堂养生茶庄”却开到哪里,火到哪里.成为一个新兴的投资热点。这个茶庄的创始人便是安徽合肥御饮堂养生茶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东文。  相似文献   

11.
梅尧臣“平淡”诗论是宋初反对浮华浅切的模拟诗风的背景之下出现的,它以关注现实和针砭时弊为主要内容,梅的诗歌创作鲜明地体现了其平淡风格。他的“平淡”诗论,是宋人以“平淡”论诗的先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宋代文治斐然,是文化和艺术的天堂,书法艺术更是其中璀璨的明珠。中国古代钱币的出现及发展也印证着书法艺术的演进过程,“御书钱”的诞生为钱币书法艺术增添了绚烂的一笔。北宋之前各朝各代,钱币上的书法多以篆、隶为主,这两种书体虽然风格端庄浑厚,循规蹈矩,但不能很好地体现书法艺术千姿百态的灵活变化。宋太宗的手书“御书钱”开“御书钱”书法艺术先河,在艺术高度上也秉承了宋代美学巅峰时代的诸般艺术特征以及宋太宗个人的美学理论修养,也可以说宋太宗为钱币书法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浙江是中国漆器的起源地。靖康之变之后,大量的北方人南迁。其中,髹漆工匠的散布与定居,以及为了满足统治阶层奢侈的生活,再加上浙江地区原有的漆器制作基础,使浙江地区很快成为全国漆器制作中心,也为嘉兴在元代成为雕漆制作中心奠定了基础,并在全国漆器制作中形成了以张成、杨茂为代表的"嘉兴派"。他们制作的漆器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并远播日本。日本人将张成、杨茂的名字各取一字,合称为"杨成"。因此,元代嘉兴地区的雕漆事业异军突起,影响所及至于明代前期,对于现今的漆器制作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中国漆器制作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关于引申规律的探讨,世人多推许清代学者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并从中归纳出众多类型。《六书故》是宋元之际戴侗所著的一部字书。本文从《六书故》中找出相应的例证,以说明早于《段注》几百年的《六书故》已能反映和描述这些引申规律。从而说明《六书故》在词义引申规律方面的探讨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赵红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7,20(3):95-96,F0003
在以往对《伤逝》的研究中,文本中有些东西被遮蔽了。在这一爱情悲剧的叙述中,涓生带有明显的男性中心主义色彩,他用传统赋予的话语霸权遮蔽着另一主人公子君的言说。为了还原这个爱情悲剧的实际形态,必须拨开涓生文本中叙述和抒情的迷雾,走进子君真实的内心世界,以女性的视角对这一爱情悲剧做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比考察《太平经合校》中的"师策文"与史籍所载的汉哀帝建平四年(公元前3)的宗教运动所表现出的诸多特征,认为《太平经合校》中的"师策文"应是汉哀帝建平四年(公元前3)宗教运动的行动纲领,在甘忠可的《包元太平经》中应已存在。此次宗教运动表明民间道教团体至少是在西汉哀帝之时便已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唐代诗人杜牧《清明》、李白《客中行》读后感来浅谈一点关于广告文案认知期和认同期多集中诉诸于消费者感观冲击的特点和广告认同期求真、求实用、求融合写作特点,希望促使大家多读一些文化底蕴深厚的作品,从多个角度思考、写好广告文案。  相似文献   

18.
该文作者认为,人们常以故弄玄虚的多余之论贬抑蒋敦复的论词宗旨“有厚入无间”词说。其实,此词说在演绎周济词学的同时,也是蒋氏顺乎自己个性的主张;在反思张惠言词论机械性的同时,也是对周济词学精神的一次点拨,指出了常州词派在晚清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9.
"味"范畴在清代词学中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批评层面对"味"的承传运用;二是理论层面对"味"的承传阐说。在第一个维面,"味"在北宋中期进入到词学批评中后,其实并未得到大量运用,而发展到清代,它成为了人们品评词人词作的主要审美范畴;在第二个维面,其承传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对"味"作为词作审美之本的标树及对词味创造与生成的探讨上。上述两个维面,将"味"作为词学审美范畴的内涵较为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