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责任观应该是在科学的世界观的指导下,通过责任意识的内化,从而产生的对于责任的一种科学的认识与态度。在新时期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的责任观点为理论依据,不断加强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提出了,不同于传统形而上学式的空间观,也不同于纯物理意义的空间观.海德格尔的空间观是基于此在的在世的操劳活动.本文意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出发解读海德格尔的空间观. 相似文献
3.
交往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手段,更是思想政治教育本体性的问题。在对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反思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阈,对解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和经济快速恢复的时期,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着最庞大的人口,进行着最空前的经济建设,以最快的速度消耗着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资源,面临着最突出的人与自然的矛盾,而生态和谐、低碳经济等理念又为社会所积极倡导。因此,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观为指导建设生态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方案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整合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整合后的新课程更加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逻辑性。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应该在教学方法、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相应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切实提高“原理”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无产阶级政党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认识和观点,它为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实施民族政策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系统梳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基本内容,对于今天正确认识和看待民族问题,处理相关具体事务有着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在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解观,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理解的对象、理解的条件性、理解的有效性以及理解的性质等方面来理性分析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理解观及其局限性,这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实现哲学领域的革命变革关键在于实践观的确立。马克思的实践观贯穿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为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创立提供了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为此,以早期哲学家们的实践观为理论依据,阐述了马克思实践观的具体内容,并梳理了马克思实践观的发展历程,从而凸显了实践观的重要理论价值,同时也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9.
张洪伟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35):71-71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具备一定政治思想觉悟的懂理论、会操作的应用技术性、技能型人才,在组织教学中更重视实践教学。加大会计实践性环节的改革力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我国高等职业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南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线操作型、技能型人员,因此要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增加动手实训的教学内容,以利于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环境,熟练顶岗工作。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一是要使实训课程密切联系岗位需要,加强针对性;二是要注意与理论教学同步,作到边教学边实践。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其实质上就是从实践观的角度肯定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一实践性理论论断。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从实践观这一角度澄清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就是加大实践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实践教育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可以通过提高认识、贴近学生的需要和提高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来解决。 相似文献
12.
悲剧,又称悲剧或悲剧性.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是美的一种存在形态,即具有悲剧因素的客体对象.并不仅限于戏剧类型的悲剧,还存在于正剧、喜剧和小说、诗歌、绘画、雕塑、音乐、电影等其他艺术样式之中,也广泛地存在于历史和现实的社会生活之中.马克思主义美学科学地总结悲剧性矛盾和悲剧艺术发展的历史经验,正确揭示悲剧的客观性和社会根源,把悲剧概括为: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土壤。而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又必将推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进程。文章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经济理论上的一系列创新。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有关收入分配问题的反思应该回归本源,这个本源在于马克思主义公正观。对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认识,应该建立在人类实践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即公正是一个历史发展的概念;同时,公正应当是人的自由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分配的不公平已经使得经济发展偏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针对其产生的原因,利用马克思主义公正观来纠正当前分配不公的现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方面,他不仅首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完整性,而且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的实际,开创了中国的革命事业。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当代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把"七要素"引入民族概念;把发展引入民族问题的内涵;揭示当代民族问题的基本特征,强调民族问题事关国家主权和民族团结;概括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提出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主张;明确现阶段民族工作主题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相似文献
17.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观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思潮之一,是20世纪60-7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当代的生态危机,探讨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生态危机观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们必须关注的内容之一。国内学者的研究虽较系统和完善地评析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各学派的思想,但仅停留在介绍其思想的阶段,缺乏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研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很多新变化,以前马克思恩格斯眼里资本主义马上就要灭亡的论断越来越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强势现实形成鲜明的反差。很多人开始怀疑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的科学性,甚至从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的否定扩大到对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否定。现在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如何与时俱进发展的问题而不是其是否科学的问题。只有这样,才真正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的科学实质,最终推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具有深远的前瞻性,对目前人类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获得连年快速增长,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仍然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采取果断措施,加速我国从工业文明向现代生态文明转变。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海权观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与马克思主义海权观一脉相承的毛泽东海权维护思想,弘扬马克思主义海权观的邓小平和平解决海洋争端的理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海权观的我党新时期领导人的海洋法治理念,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海权观,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