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杉 《商业时代》2012,(21):49-51
本文分析制造业国际价格变动对外包与失业问题的影响。由于生产成本上升,致使高工资国家制造业的整体生产过程缩短,将制造业中相对劳动力密集的生产过程转移委托到低工资国家进行。外包促使高工资国家失业率提高和低技术工人工资的降低。  相似文献   

2.
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Austin的全球战略智库Stratfor公司在2013年7月30日的最新报告中指出,“凭借低工资征服全球市场的中国发展时代正在终结,因为如今出现了其他工资更低并具备有利条件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文章根据WIOD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在相关理论框架下,实证研究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变化对中国行业内高、中和低技术劳动者工资报酬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变化缩小了高技术劳动者工资报酬与中、低技术劳动者工资报酬的差距;对于货物行业来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变化同样缩小了高技术劳动者工资报酬与中、低技术劳动者工资报酬差距;对于服务行业来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变化缩小了中技术劳动者与高、低技术劳动者工资报酬的差距;价值链位置变化对服务行业高、中、低劳动者工资报酬变化的影响系数的绝对值均大于货物行业相对应的技术水平的劳动者工资报酬变化的影响系数的绝对值。  相似文献   

4.
本认为当前中国尚存在的计划工资体制影响劳动力配置的优化。工资是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指示器,是对已消耗的劳动力的补偿,低工资已经严重制约着总需求的扩张,从而制约着中国经济增长。只有引起市场机制才有可能彻底改革低工资体制。中国连续多次降息,通过货币政策刺激需求的预期目的并未达到,从而证明,刺激需求不可能绕开低工资体制。结论:改革低工资体制,通过市场机制把工资水平提高到劳动力价值的水平是刺激需求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5.
低薪隐忧     
薛涌 《中国工商》2004,(6):143-143
人们在谈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时,常常把“劳动力成本低”作为我国的比较优势之一。然而,我们是否想到,劳动力成本低必然是与低劳动生产率、低工资、低收入联系在一起的。其实,吸引外资,也并非只有压低工资这一条路。提高劳动生产率才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水平的必然出路——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劳动禀赋结构和技术效应结构视角建立模型,研究中国近20年贸易增长与工资差距的关系。回归、Granger检验和Chow突变点分析发现:工资差距主要受与人均GNI更高国家之间贸易占贸易总额比率的影响,两者呈负相关关系;与低技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值占GDP比重关系密切;同时也和加工贸易、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增长有显著的负的线性相关关系;事实表面上有悖于实际却佐证了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和S-S定理,而被广为引用的中间产品贸易模型和贸易的科技进步效应理论在某个角度上却缺乏经验支持;全球化与"赶超"式发展必然导致工资差距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7.
曾昆 《中国物价》2011,(2):49-53
本文利用2001-2010年CPI与工资季度数据,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框架下,分时期分部门研究了物价与工资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长期,物价与总工资存在均衡关系;短期,物价上涨推动工资上涨,但工资对物价没有影响;(2)物价与不同类型的工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短期,物价上涨推动了国有单位工资的上涨.国有单位工资的上涨又可以引起城镇集体单位工资的上涨。所以,物价上涨推动总工资水平的提高,但不同类型的工资对物价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使用1989-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探讨教育回报率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及其机制。数据显示,女性和男性的工资差距呈扩大趋势。使用Heckman两步法估计明瑟教育回报率表明,女性教育回报率高于男性,而且性别间教育回报率差距扩大。机制研究表明,国有部门性别间教育回报率差距小于非国有部门,从而导致国有部门性别工资差距小于非国有部门。性别工资差距扩大主要源自非国有部门,而非国有部门性别工资差距扩大主要源自低学历女性和男性工资差距扩大。此外,女性占比较高的半白领和白领职业性别间教育回报率差距小于女性占比较低的蓝领和白领职业。综上,有关部门需要关注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降低非国有部门的性别工资差距,减轻对女性的职业隔离。  相似文献   

9.
基于汉米尔顿(1989)提出的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利用中国和吉林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具有马尔科夫区制转移自回归模型来刻画吉林省物价波动的动态特征.通过分析发现,吉林省物价波动具有明显的“区制转移”特征,可以分为“低物价”和“高物价”两个阶段,两个阶段之间的转移具有非对称性;1996年以来,吉林省出现了两次“低物价”阶段和三次“高物价”阶段;“低物价”和“高物价”阶段的持续性均较强,吉林省物价波动具有很强的惯性.全国物价波动具有非线性特征对吉林省物价波动具有重要影响,应该在充分分析国家宏观经济态势的基础上,综合利用货币、财政和产业等政策积极调控吉林省物价波动.  相似文献   

10.
《华商》2011,(2):17-18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扩至15倍”报道引发热议日前,一篇题为《中国行业收入差距扩至15倍已跃居世界首位》的报道引发公众关注。报道称,行业间工资差距,欧洲国家最高是3倍,中国是15倍,居全球第一。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迅速,这是因为中间业务成本低、风险小、盈利高的特点。但是由于中国起步晚,与西方国家还存在这很大的差距。我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营业收入中占的比重相当低。要想提高我国中间业务的水平,就必须找出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缩小与国外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行业工资最高和最低之间的差距有6.4倍之多。这种收入分配差距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垄断高收入的税务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杨向英 《商业科技》2008,(30):314-315
目前中国行业工资最高和最低之间的差距有6.4倍之多。这种收入分配差距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垄断高收入的税务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和最新的微观个体数据相匹配,并利用差异检验、分位数回归等方法,从劳动合同的新视角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对高、低技能组的组间工资差距和组内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临时合同工人工资水平的提高,且提升作用大于固定合同工人;对外直接投资在扩大高、低技能组间工资差距的同时也缩小了组内工资差距,即具有"组间扩大,组内收敛"的极化效应;对外直接投资对低技能组组内工资差距的缩小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低技能组中低收入群体的临时合同工人工资水平实现的.研究结论为客观评估对外直接投资对居民收入极化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来自转型发展中国家的证据,对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调整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5.
谢作诗 《中国市场》2010,(20):39-41
中美之间的问题,东西方之间的问题,并不在于人民币汇率,而在于:柏林墙倒塌后,前计划经济国家庞大的廉价劳动力重新融入到世界市场,极大地增加了世界市场的劳动供给,而发达国家的高福利、高工资却没有因此而作出相应的调整。中国选择汇率稳定,是选择正确的货币制度。中国维护汇率稳定是为世界经济作出了贡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资本品净进口国,资本品进口引致资本积累并通过资本与技能互补效应增加对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是影响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之间相对工资差距的一个重要机制。文章实证检验了资本品进口与中国熟练劳动力的互补效应及其对中国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资本与技能互补效应在中国长期存在,资本品进口促进了中国的资本积累,并通过资本与技能互补效应提高了熟练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增加了对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扩大了相对工资差距。然而,劳动力的相对数量效应和相对效率效应对中国不断扩大的相对工资差距的解释力不强。  相似文献   

17.
文章提出研究假设,构建理论模型,揭示了企业异质性、劳动力异质性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机理;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对企业异质性、劳动力异质性与技能工资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异质性对技能工资差距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企业绩效越好、创新能力越强、生产率水平越高、外资参与度越高,则技能工资差距越大。出口企业与体制内企业存在明显的技能工资溢价。(2)劳动力异质性对技能工资差距有显著的影响。其中男性占比越高、受教育年限越长、技能型员工占比与技术型员工占比越高,则技能工资差距越大;人力资本异质性进一步扩大了性别技能工资差距。(3)劳动力异质性与企业异质性交互项对技能工资差距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技能型员工占比扩大了狭义技能工资差距,技术型员工占比进一步扩大了广义技能工资差距,广义技能工资差距大于狭义技能工资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毛毅 《财经论丛》2020,(11):43-52
基于2004~2016年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了金融业与实体经济行业间工资差距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业高工资的金融服务效应有利于企业家培育进而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但人力资本虹吸效应所引起的实体经济行业人力资本短缺是金融业高工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更重要因素,这使得金融业与实体经济行业间的工资差距在总体上抑制了中国经济增长。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业高工资更容易抑制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相对缺乏以及对金融业有更高偏好地区的经济增长。依据研究结论,政府应努力缩小金融业与实体经济行业间工资差距,从而引导更多优秀人才"脱虚回实",缓解经济增速下滑。  相似文献   

19.
《商》2014,(2):289-291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中国出现了劳动者工资差距扩大的趋势。近年,国际贸易与工资差距关系的研究成为经济领域的重点和热点。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外包模型,研究产业间贸易及产业内贸易对行业间工资差距的不同传导机制及影响。结果表明在产业间贸易形式下,总贸易和出口贸易以及进口贸易会加大产业间贸易行业内工资的差距。在产业内贸易形式下,总贸易、进口贸易导致产业内贸易行业的工资差距增大,而出口贸易则有利于缩小产业内贸易行业的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20.
杨春艳 《商业研究》2014,(6):83-89,165
理论上,技术进步可以是一个和贸易开放并行影响工资差距的重要因素。本文构建计量模型探讨中国非均衡贸易发展、技术进步与地区间工资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地区间非均衡发展的对外贸易(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是造成地区间工资差距扩大的主导因素,而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机制并不凸显。引导技术进步偏向于高技能劳动,提高贸易产品的技术含量,将成为贸易结构升级以及缩小工资差距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