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税收优先权在企业破产程序中的适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甘肃金融》2010,(7):22-25
破产制度是指当债务人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其全部债务时,通过破产程序使债权人得到公平清偿的法律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破产逐渐成为一个企业退出市场的最主要途径。同样在破产清算过程中,如何公平合理地清偿破产企业所负的各项债务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时下,破产企业的税款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据调查,有的企业已经破产了,而税务机关还根本不知道音信,致使破产企业所欠的税款成为死欠;有的破产企业为逃避税收,在职工安置费用上作“文章”,甚至擅自调增资产损失、呆帐、坏帐损失和期初存货等,冲减欠税;有的假破产、真逃税,亦即借破产之名,行甩掉欠税和负债包袱之实。其中,有些企业宣布破产后并未关门走人,而是更名重新登记后又继续生产同样的产品,还向税务机关要求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还有的是由于行政干预,颠倒清偿顺序,使破产企业的欠税成为泡影。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如某市…  相似文献   

3.
一、企业在破产中存有利用破产之机规避法律、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 我国<企业破产法(试行)>第3条第1款规定:"企业因经营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依照本法规定宣告破产."从中可以看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是我国企业破产程序开始的法定原因.但是,在已经终结和正在实施的破产企业中,尽管有的企业确是经营不善,严重亏损,资不抵债,也有的生产经营状况并未到此地步,也申请破产;有的企业虽然经营严重亏损,资不抵债,但债权人并未要求清偿债务,而企业生产经营并未到不能维持的地步,也主动申请破产.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出口企业遭遇的各类风险案件大幅增加。尽管导致风险的主要原因最终表现为买方逾期拖欠货款、拒绝接受货物和买方破产等,但这其中相当比例的案件是由于出口企业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手段而造成的。请看下面四个案例。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出口企业遭遇的各类风险案件大幅增加。尽管导致风险的主要原因最终表现为买方逾期拖欠货款、拒绝接受货物和买方破产等,但这其中相当比例的案件是由于出口企业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手段而造成的。请看下面四个案例。  相似文献   

6.
赵广宇 《中国外汇》2013,(11):58-61
外国进口企业突然破产,中国公司因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得以全身而退。国内出口商K于2009年5月向德国买方Q出口价值120万美元的服装,约定支付条件为提单日后120天付款。货物出口后,K立即向买方提交了全套单据,等待买方付款。然而,2009年6月中旬,  相似文献   

7.
张雪 《国际融资》2010,(3):56-57
如果中国企业的出口货物出现这样的情况:买方收货后,先以资金周转出现困难为由要求延期付款,而后不久向当地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这时该怎么办?如果企业是中国信保的保户,那么,中国信保可以协助企业收回欠款……  相似文献   

8.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把企业推向市场,让企业在市场中竞争。有竞争,就会出现优胜劣汰,企业破产正是市场经济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目前,随着各地企业改制的大规模展开,部分企业借改制之机宣布破产以逃避债务,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障亟需关注。按破产清算程序,债权人的清偿在清算费用、支付企业职工欠付款项之后的第三顺序,  相似文献   

9.
厉征 《税收征纳》2006,(9):12-12
8月27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企业破产法》和修订后的《合伙企业法》。这两部法律都将于2007年6月1日施行。《企业破产法》规定,破产人所欠的税款属于清偿的第二顺序,其清偿顺序先于普通破产债权。修订后的《合伙企业法》则明确,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国家有关税收规定.由合伙人分别缴纳所得税。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破产案件不断增多,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管理人承接破产业务,有利于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为市场主体的退出和拯救贡献力量。本文介绍了一起由会计师事务所单独担任管理人的合并破产清算转重整案件,克服了三家燃气公司停产影响重大、债务清理困难、清算无利可分、资产处置矛盾、个人股权解冻等难题,实现企业脱困重生、债权100%清偿、10万燃气用户正常用气,既达到“保企业+保债权+保民生”的三重保护效果,又达到“企业脱困+个人重生”的双重目的,微观上维护各方利益,宏观上助力营商环境优化、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既是管理人智慧之凝聚,也是破产法温度之体现,为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国家建设的生动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