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俄油气合作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14年的努力,中俄油气合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体现在:中俄原油管道建成投产,天然气管道谈判取得实质性成果,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合作有新的进展,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方面的合作进展较快,原油贸易稳步增长等。未来5-10年将是中俄油气合作发展的关键时期。制约中俄油气合作的主要因素包括:俄罗斯处在发展战略调整期,能源政策不稳定;俄罗斯对华战略疑虑并未明显消减;俄罗斯内部利益集团的矛盾对中俄油气合作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外部竞争因素对中俄油气合作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俄罗斯东部地区油气资源开发滞后;中国天然气利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市场开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为深化中俄油气合作,建议: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增强双方的政治互信;加强战略研究,了解俄罗斯的政策变化;坚持双赢互利原则,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积极务实推进合作;加强基础建设,完善价格机制;培训人才,做好中俄长期合作的准备。  相似文献   

2.
中俄油气合作潜力巨大,但发展过程波折,取得的成果不尽人意。从中俄油气合作的历史和现实出发,面向未来,应处理好战略合作与经济效益等一系列涉及双方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中俄油气合作应定位为战略合作,在此基础上,完善油气产品的市场化定价机制,改善企业经济效益预期,在确保长期合作利益和国家利益优先的前提下,寻求建立互利双赢的合作模式,并围绕油气合作做好与其他领域合作的协调,不唯大、不唯控股和不唯经济效益,从小合作项目做起,开展实质性合作,逐步积累互信,奠定中俄油气大合作的基础,提升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欧美与俄罗斯之间的根本性利益冲突以及乌克兰民族构成的历史性,决定了乌克兰危机和欧美对俄罗斯的制裁在短期内难以停息.俄罗斯为了化解制裁对油气行业的影响,加快和强化与中国的油气合作成为必然选择,使中俄合作面临新的机遇.但欧美对俄罗斯的制裁主要集中在油气领域,这又使中俄油气合作面临新的挑战.中俄油气合作必须着眼于长远,处理好机遇和挑战的关系,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的关系,处理好政治意愿和市场意愿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2021年10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11月,俄总理批准了《俄罗斯到2050年前实现温室气体低排放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为俄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确立了顶层规划。俄罗斯油气出口贸易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短期内最大油气出口目标市场仍在欧洲,随着北极航道进一步打开,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将成为俄罗斯油气出口的重要目标地区。为保持在能源贸易领域的领先地位,俄罗斯将氢能和北极油气出口作为其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未来中俄关于氢能产业的双边合作有望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链领域进一步升级。《2035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与中国的东北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高度契合。随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向新时代,俄罗斯低碳转型对中国利大于弊。中国可加强与俄罗斯在氢能和在远东地区的战略性合作,不断增强基础设施“硬联通”,深化新时代下中俄能源合作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能源外交战略与中俄油气合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俄罗斯作为唯一油气净出口的世界性大国,不断推进能源外交战略;中国作为与之比邻而居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却正在实施石油供应安全的国际化战略。然而。目前理论上显示的中俄能源合作的广阔前景,面对的却是双方能源贸易量微不足道的现实。对于中国石油安全来说,如何应对俄罗斯能源外交战略及其影响,实现中俄油气领域大规模合作,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是一个迫切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旭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7):47-54,111
2000年普京首次成为总统后实施的油气政策可以概括为:设置专门机构、扶植国有企业,强化油气资源的政府管理;修改资源性法律、改革税制,确保国家收入;开拓新兴亚太市场,确保油气出口的最大利益.2012年普京第三次当选总统后,俄罗斯能源政策的决策重心由政府转移至总统府.由于以梅德韦杰夫为首的俄政府仍希望保留在能源决策过程中的一定权限,因此两者间的利益协调将是俄罗斯能源政策决策的关键.为了确保油气产量的稳定增长,俄罗斯将不得不修改已有的税收政策和资源利用政策,但修改的力度仍然取决于决策层内部的利益协调程度.俄罗斯今后将越来越重视亚太市场,这给中俄在油气领域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中俄油气合作在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值得反思和总结的地方.从对俄罗斯今后几年的政策预期来看,中俄间的油气合作还有非常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能塬对外依存度的不断上升,中国正在实施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与俄罗斯的合作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俄罗斯是中国最安全的能源进口来源地。但中俄能源合作的外部环境却十分复杂。文章就中俄能源合作的有利条件和障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中俄能源合作的4条建议。同时认为两国油气合作能否顺利开展。对于保障中国经济安全、降低因政治因素给能源安全带来的风险,意义尤其重大。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中国、俄罗斯和韩国曾深入研究开展上游气田开发、管道建设、天然气销售一体化合作的可能性,但由于气源地科维科克气田勘探开采权发生变化、俄对外出口天然气模式发生变化,三方合作未取得实质性进展.随着俄开始实施扩大向亚太出口油气战略且中俄就通过东线供气达成一致,中俄韩开展天然气合作条件逐步成熟,且从促进东北亚地区能源合作、中韩经济合作以及在我国建立亚洲天然气交易中心等战略考虑,符合中俄韩三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具有雄厚的油气资源基础,未来为世界提供油气的能力逐渐增强,在世界油气供应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俄罗斯与中东、非洲等资源富庶区相比,投资环境较好,油气财税政策虽然均有从严趋势,但俄罗斯社会文明程度较高,在国际政治体系中独立性更强,尤其是对外资的依赖程度更高,是比较理想的油气合作伙伴。中俄经济互补性强,开展油气合作具有地利优势,当前中俄战略合作已进入新阶段,为进一步的油气合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乌克兰危机的演变,欧美已经开始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在此背景下,中俄油气合作被寄予厚望,实现了新的突破。能源安全多元化战略的调整并非一蹴而就,短期内欧洲难以找到可替代俄罗斯油气的供给来源,同样俄罗斯也难以找到代替欧洲的出口市场。乌克兰危机将促进俄罗斯着眼未来,加快实施出口市场和产品多元化,同时调整税收及投资法律法规以吸引外国投资,加快东西伯利亚等地区油气开发,开辟亚太市场,中俄油气合作面临新的机遇。然而,中国只是俄罗斯市场多元化的一个选择,俄罗斯油气出口已经建立起与国际市场挂钩的价格形成机制,因而难以针对中国市场做出较大的价格让步。随着中国四大油气战略通道的相继开通和LNG接收站能力的建设,俄罗斯油气也只是中国油气进口的补充。中国因素将更多地是俄罗斯应对乌克兰危机下欧美制裁的一张“牌”,以保持其应对局势发展变化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