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该文通过一个九变量块外生SVAR模型,全面讨论了三个主要外部冲击美国利率、美国收入和国际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美国利率和收入冲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基本符合传统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结论;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货币政策具有短暂的传染效应,反映了我国货币政策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国际油价冲击没有导致我国经济出现传统宏观经济学中讨论的滞胀问题。外部冲击对我国几个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均有显著影响。从相对重要性来看,美国利率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最大,分别解释了我国外汇储备波动的11.5%、汇率波动的15%、GDP波动的20%和通货膨胀波动的9%;美国收入和国际油价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相对较小。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增速下降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美国不断紧缩的货币政策。美联储未来的加息政策将对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带来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2.
汪川 《金融评论》2013,(2):101-110
本文梳理了外部冲击及其对通货膨胀影响的相关文献。本文指出,外部冲击和通货膨胀动态特征的研究密切相关,这是因为,在日益开放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外部冲击的影响已经构成我国通货膨胀特征的重要因素。同时.我国通货膨胀的动态特征也成为检验外部冲击理论是否符合实际的重要标准。目前国内的相关文献并没有将外部冲击和通胀动态特征有机结合,并且在建立理论或实证模型来分析外部冲击对我国国内通货膨胀影响时,没有充分揭示不完全汇率传递效应在外部冲击的通胀影响方面的作用机制。在此影响下,该领域的研究,尤其是理论研究中对外部冲击的通胀效果的结论与现实情况有较大差距,并不能充分解释外部冲击对通货膨胀的缓慢且滞后的影响。本文提出.为了刻画符合我国通货膨胀动态特征的外部冲击影响,该领域的分析不能忽视不完全汇率传递效应及其在外部冲击影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基于SVAR模型的货币政策冲击效应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的逐渐扩大,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研究也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使用S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定量分析了1994~2007年我国统一货币政策冲击对各区域产出和物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不同区域存在不同效应,表现为货币政策冲击对各地区产出和物价在反应程度和时滞上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近年来物价大幅波动,本文利用融入了开放经济条件因素的菲利普斯相互依存模型,分析外部冲击对我国物价的传递机制及其特性。本文认为,我国当前经济结构及工资成本变化因素强化了外部冲击对我国物价波动传递机制,而汇率变动路径可以弱化外部冲击对物价传递压力。从长期来看,政策也应着眼于减缓这种传递效应,以从源头上减少外部冲击对物价波动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在探讨人民币汇率升值与输入型通货膨胀传导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递归S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输入型通货膨胀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输入型通货膨胀不仅是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且其影响具有持久性的特征。因此,在控制我国通货膨胀的过程中,应采取降低和防范输入型通货膨胀影响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改进Quah和Vahey[1]方法,构建包含产出、货币供应量、CPI与食品CPI的四元SVAR模型,然后施加六个长期约束测算我国1998—2013年的月度核心通货膨胀,并与剔除法核心通货膨胀做了效果比较。结果发现,剔除法核心CPI的消减波动性能力稍好,而SVAR方法核心CPI的趋势追踪能力和预测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8.
外部冲击与中国的通货膨胀   总被引:59,自引:3,他引:59  
本文在充分考察全球流动性的转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传导、人民币汇率升值的紧缩效应、国际利率的影响以及价格扭曲效应为外部冲击所放大等典型化事实基础上,应用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和VAR模型对外部冲击影响国内通胀进行了经验研究。计量结果表明:短期内,国际食品价格是导致国内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国际原油价格对国内物价的影响在中长期逐步上升;人民币升值抑通胀的效果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国际利率变化对国内物价有影响;全球流动性的转化因央行的有效对冲对物价的直接影响并不明显。综合而言,外部冲击只是导致通胀的因素之一,而GDP增长率仍是影响物价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防止经济增长过快,调整要素价格抑制投资需求膨胀,以及提高汇率机制弹性以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并使之成为应对外部冲击的第一道防线,将是治理中国通胀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曾勇 《时代经贸》2013,(12):9-10
自20世纪70年代初中巴恢复直接贸易以来,中巴的双边经贸关系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作为当今重要的发展中国家,中巴之间的贸易发展也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金砖国家”的成立则进一步加速了中巴的贸易发展。本文以中巴贸易为研究对象,以最小二乘法为研究方法,利用预期模型定性和定量分析“金砖国家”的成立对中巴贸易的具体影响,最后基于此对中巴贸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琦生 《时代经贸》2012,(24):189-190
汇率无论是对内部还是外部经济的均衡来说,它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变量。随着我国经济得到了稳步发展,加上外汇储备及外贸顺差的不断扩大,人民币正承受着巨大的升值压力。本文主要借助递归VAR模型,对NEER(即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发生变动时,对国内CPI(即消费者价格指数)、EPI(即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以及它的分类指数所产生的传递效应,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此同时,还对另外一些宏观经济冲击,对我国的物价水平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可知:汇率存在的传递效应在我国未见有显著表现;当汇率发生变动的时候,对于EPI以及它的分类指数所产生的影响,远远高于对CPI以及它的分类指数所产生的影响;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汇率的传递效应在各种行业中均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最终引起EPI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供给冲击,而造成消CPI出现波动的主要原因则是实际需求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马理  张琴  黄帆帆 《技术经济》2013,(2):124-131
利用2004年1月至2011年3月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月度数据,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对我国货币政策的省际传导渠道和传导效果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无论从政策工具到中介目标,还是从中介目标到实体经济,都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依据实证结果,从稳物价、促增长和缩小地区间差距等方面,对构建差别化货币政策的实施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国内对财政政策冲击效应识别不充分的事实,在其所建构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系统中,对国内外财政政策冲击的识别逐一进行了讨论,然后采用符号约束的识别方法,利用中国1997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4季度的统计数据对中国财政政策的冲击效应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对中国经济周期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中,名义货币供给和利率等名义变量与产出、消费等真实经济变量的关联度较弱;而财政政策冲击对名义变量的效应都不显著;政府支出对实际产出的冲击在短期内不显著,但在长期内存在负效应,原因是扩张政府支出会引起增加政府收入的适应性超调,进一步产生紧缩效应;在短期内政府支出对实际投资具有“挤出效应”;政府支出与信贷余额同方向变化,这表明中国政府支出主要依赖信贷融资的事实与困境.  相似文献   

13.
在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背景下,借助SVAR模型检验了FDI、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内在机制。实证表明:我国经济与环境延续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国际道路,FDI短期刺激经济增长显著,同时也恶化了环境,长期不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但FDI的溢出效应有利于改善环境污染。为了理论与实践上平衡FDI、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提出了调整经济增长极、优化外资质量和结构等政策着力点。  相似文献   

14.
核心通货膨胀:理论模型与经验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有的核心通货膨胀计算方法假设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可以表示为核心通货膨胀与异质性相对价格变化之和,然而这种价格变化的分解方式既缺乏理论基础又违背经济直觉。本文将经典的新凯恩斯模型推广到多部门情形,证明了多部门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提出了各部门商品价格变化的理论分解公式。以这个分解公式为理论基础,本文提出了估计核心通货膨胀的计量经济模型及其两阶段估计方法,给出了根据稳态权重估计核心通货膨胀的简便方法,估计出了我国的核心通货膨胀。有效性检验表明,根据两阶段估计方法和基于稳态权重的估计方法得到的核心通货膨胀都是有效的核心通货膨胀度量。  相似文献   

15.
《经济研究》2016,(2):16-29
本文在新凯恩斯DSGE的框架下,从消息冲击的视角,区分并探讨了预期与未预期的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通货膨胀的作用。同时,通过中美政策作用比较,以及参数和预期结构替换,探寻我国货币政策作用特征的根源及其机制。主要结论为:(1)我国货币政策预期冲击的效果要远强于未预期冲击;(2)与美国相比,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更大、持续性更小且存在轻微超调;(3)我国货币政策的特征源于经济主体的短视预期以及央行货币政策的不连贯性。本文的政策启示包括:(1)央行应通过沟通等形式引导公众预期以增强政策效果;(2)尽力避免相机抉择式的政策制定方式,保持货币政策的持续性;(3)货币政策应言行一致。概言之,我国货币政策应该更加透明、连贯和可信。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bility of a multi-sector business cycle model to the Japanese economy. Through dynamic factor analysis, output fluctuations are broken down into aggregate and sectoral shocks. It is shown that independent sectoral shocks are more significant than common shocks,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model proposed by Long and Plosser (1983). In addition, the paper reveals that the importance of aggregate shocks increased during the so-called "Bubble" period in the late 1980s.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TV-STAR模型研究发现,我国通货膨胀路径中结构性变化与非线性共存。结构性变化发生在1995年左右,结构性变化前的通货膨胀路径中存在高、低两个均衡点,结构性变化后的通货膨胀路径中存在唯一均衡点,但通货膨胀的持久性较变化前有较大幅度上升。同时发现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非线性调整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其临界值为4.091。基于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发现,结构性变化后,我国通货膨胀对外来冲击的反应幅度下降,但反应速度上升。另外,正、负向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和非对称性。在多数情况下,正向冲击的影响更大,也更持久。在短期内,通货膨胀机制下的冲击影响要明显强于在通货紧缩机制下,但从长期来开,通货紧缩机制下的冲击影响更持久。在结构性变化之后,这种冲击的非对称效应也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为分析我国经济外部失衡问题,运用当前国际经济学领域先进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两国模型研究方法,模拟了在不同消费替代弹性下以技术冲击为代表的供给冲击和以货币冲击为代表的需求冲击对一国经济外部失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冲击发生后该国的外部资产和汇率水平会从初始的0均衡状态偏离,而到最终收敛大约需要10年到15年的时间。这可以很好地解释当前我国的经济外部失衡,文章也依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近年来国际资源市场价格激烈波动的现实背景,选择中国33个工业部门以构建反映部门间内在联系的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分析外部资源价格冲击对工业部门价格和产出波动的短期效应,继而通过分解各个工业部门的通货膨胀压力来源,探寻资源价格冲击的主要传导路径.研究表明:(1)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能源、化工和基础原材料部门的价格和产出的短期影响较大,而国际工业原材料价格冲击的影响则集中在冶金和机械等工业部门;(2)外部资源价格冲击的影响存在滞后性,但并未产生第二轮通胀效应;(3)工业部门的通货膨胀压力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国际原油和工业原材料的价格冲击沿着产业链内在联系构成的固定路径进行传导.在GVAR模型中使用新的工业部门间关联权重后,上述结果基本稳健.文章的研究结论为政府有关部门应对国际资源价格冲击提供了一个细化的行业视角.  相似文献   

20.
利率与通货膨胀:一个费雪效应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刘康兵  申朴  李达 《财经研究》2003,29(2):24-29
本文应用现代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技术,结合中国1979-2000年间的有关数据,进行了费雪效应在中国的实证研究。经验证据表明在这一时期同时存在长期和短期费雪效应。这样,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名义利率的变化主要反映预期通胀而不是实际利率的变化,所以必须慎用名义利率作为货币政策松紧程度的指标。这在政策上可理解为政府为控制通胀而调整利率的一种规则,从而本文的分析对未来利率调整幅度的具体确定与计算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