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保险业效率结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动态前沿模型分析中国保险业1996~2005年的成本/利润效率及规模效率的演进趋势,并研究了宏观因素和行业结构对保险业利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资保险公司的成本效率高于外资合资公司,但在利润效率上差别不大;外资合资保险公司的规模效率明显高于中资公司,而且"四大"保险公司的规模效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经济货币化和金融严格管制对保险效率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也显著为负;市场的过度竞争对保险效率的影响也是负面的。  相似文献   

2.
《中外企业文化》2007,(1):I0006-I0007
保险业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以年均增长35.08%的速度迅速发展。一个以国有保险公司为主体,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外资保险公司争相入市,多家保险公司竞争发展的保险市场新格局已初步形成,保险已经成为人们非常熟悉的生活话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保险业的经营和管理正面临着转型期的新特点,日现金流开始出现收不抵支的状况,以往粗放式管理将现金头寸大量留存在公司内部的做法已经不能满足保险公司的发展需求,中国保险业迫切需要预测未来现金流的操作方法。目前实务界并没有针对保险业经营现金流特点的预测方法,保险公司各行其道,既不能准确预测自身未来现金流,又不利于提升整个保险行业管理和预测现金流的水平,所以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保险业现金流特点的预测方法势在必行。从理论到操作还需要根据各保险公司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文章仅从理论指导层面对保险业预测经营现金流给出模型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保险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在风险管控的基础上如何提高效率已成为中国保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本文将保险公司所承担的内生非系统性风险纳入效率评价体系中,在理论上阐明了对保险公司效率进行风险调整的基本原理,并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构建了经过风险调整的成本和利润边界函数,实证测度了1999~2006年中国28家保险公司的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使保险公司效率评价方法及其相应结果在经过风险调整后更具科学性。研究发现,中国保险公司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的估算结果在纳入风险因素之后出现上升,表明风险变量对保险公司成本和利润的变动具有显著影响,而且保险公司经营风险对其利润效率的调整效果要比对成本效率的调整效果显著。随着整体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中国保险公司具有很大的提高赢利能力和减少成本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近一段时间,保险业好消息接连传来。2002年我国保费收入增速达40%。2003年1月1日新《保险法》又正式实施,保险公司在新规则下开始变革。1月9日,我国最大的国有财产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宣布将在今年完成股份制改造,力争年内上市。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2003年被人们看作是国有保险公司“上市元年”。被业界称为“风向标”的中国人保,在去年12月率先得到中国保监会的批准,和其它经营车险的保险公司一样,在今年1月1日推出了自己的新条款和新费率。新的车险条款体系有8个主条款和11个附加条款,考虑了全国道路交通状况的差异,对不同…  相似文献   

6.
《企业技术开发》2017,(8):143-145
"互联网+"概念方兴未艾,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保险业也开始了"互联网+保险"的探索。保险业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保险与互联网的结合,并且"互联网+保险"也对保险公司的业务经营和对保险中介等产生了影响。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在"互联网+保险"时代下的结构性变化,也使得保险业对保险从业人员的要求有了新的变化。文章通过对2005~2015年保险业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互联网与保险结合之下,保险业需要更多的新鲜血液,提高对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和知识综合性的要求以及要求保险从业人员加强自身的定位认识。  相似文献   

7.
中国保险业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形成了以国有保险公司为主导,其他所有制保险企业同步发展的格局,保险市场主体已不再是人保独家垄断经营,近几年寿险分业经营,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及境外保险机构纷纷入驻保险市场,呈现群雄逐鹿的态势,由于我国保险市场运行规则尚未完善和监管体系朱成熟,从而形成以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为特点的经营格局,这导致了市场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保险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一、引言保险公司是指经营保险业的经济组织,是指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并依法登记注册的商业保险公司,包括直接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是采用公司组织形式的保险人,主要经营保险业务。保险关系中的保险人,享有收取保险费、建立保险费基金的权利。同时,当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人有义务赔偿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洪涛 《数据》2001,(7):38-39
随着我国保险业由粗放式经营到集约式经营的转变以及我国加入WTO的日益临近,我国保险监管也必将逐步适应世界潮流,由严格监管向松散监管转变,即保险监管部门仅严格控制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而不过多干涉公司具体经营事项,并且监管方法以定量监管为主.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建立了偿付能力监管指标体系,如美国的IRIS系统、FAST系统、加拿大的MCCSR系统,并经实践证明是可行和有效的.目前,我国现行实施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存在许多缺陷和漏洞,比如保险资金的运用规定太死,保险公司资金缺乏运作的空间;偿付能力的计算中资产的风险没有具体体现;监管工具和技术落后,缺乏一套偿付能力监测工具和预警系统.笔者试从分析中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现状入手,同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提出一套符合中国保险业现状的偿付能力监管预警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保险产品创新不仅为保险公司提供风险管理的新途径(从巨灾风险管理向一般经营风险管理的拓展),而且,创新型的保险产品也日益成为保险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但是,保险产品创新在带来积极效应的同时,也放大了保险公司经营的风险,并由此对保险监管提出新的挑战。本文运用均值———方差分析工具,研究保险产品创新对保险公司经营的有效边界的影响,并对保险产品创新条件下的保险业监管效率进行度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