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和谐财务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而和谐财务关系的构建则是企业和谐的前提。只有构建并实现了财务关系和谐,才能实现企业和谐、经济和谐以及全社会和谐,才有了社会全面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加快推进建设和谐社会进程、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农民工群体是推动社会主义城市建没和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更是和谐劳动关系中重要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郭富 《中外企业家》2009,(20):68-6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推动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经济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和谐为发展经济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正确认识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经济因素,寻求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各种因素的良性互动,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和谐社会的最直接的体现,而化解社会矛盾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只有深入推进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才能筑牢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上海房地》2005,(7):1-1
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从理论上说,是一个社会各阶层和睦相处,社会各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社会,是人们的聪明才智、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和全面发展的社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并进的社会,是城乡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协调相处的社会。房地产市场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和谐社会必然应该形成和谐的房地产市场,这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在和谐社会环境下,房地产市场应当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市场,是与相关产业相协调的市场,是市场总量基本平衡、供应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的市场,是人民群众能够满足合理需求、不断改善居住条件的市场。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而和谐财务关系的构建则是企业和谐的前提。只有构建并实现了财务关系和谐,才能实现企业和谐、经济和谐以及全社会和谐,才有了社会全面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以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路 《民营科技》2009,(2):107-107,48
构建和谐社会,最主要的内容是使各种社会关系稳定与协调,而这其中,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关系和谐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重要保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具体体现。没有劳动关系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为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承担者和推动者,企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企业发展需要和谐社会创造的良好环境,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每个和谐发展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者相辅相成.尤其是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更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的阶级基础、根本的依靠力量.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出建立和谐社会这一构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符合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公共关系角度来讲,政府公关是政府的重要职能,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营造大众舒畅的社会氛围是政府公关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出建立和谐社会这一构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符合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公共关系角度来讲,政府公关是政府的重要职能,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营造大众舒畅的社会氛围是政府公关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要求各项工作都要重视社会和谐问题,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各层面的工作,构建新型社会治理模式。会计是经济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会计工作环境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所谓和谐的会计工作环境,是指能够确保会计行为合法化、规范化、高效率的工作环境。会计环境不和谐会直接影响到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影响到会计职能的发挥,进而影响到经济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2.
王影 《活力》2011,(2):77-77
和谐社会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模式,有其丰富的科学内涵:人与人的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动力;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条件。人自身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张利 《现代企业》2006,(12):49-4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大社会”的概念。他涵盖了经济、政治、化、社会、党建、环境等各个领域和方面。企业是社会组成的单元,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劳动关系协调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成和谐社会的细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锲而不舍的下大气力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实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4.
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社会每个个体实现和谐,整个社会的和谐才有基础。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就应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作出努力。和谐企业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那么在和谐企业建设中的重点就是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根本。  相似文献   

15.
唐宏华  孙亚卫 《活力》2006,(11):40-4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把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这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向往和追求“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物阜民丰”、“安居乐业”的稳定和谐社会。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个社会是以经济发展为支撑,是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来不断增强物质基础,是在社会物质、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具体体现的。  相似文献   

16.
城市供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构建和谐供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供水过程中,要牢牢把握着力点和落脚点,以安全供水促和谐、加快发展固和谐、优质服务赢和谐、以人为本推和谐、维护稳定保和谐。  相似文献   

17.
乔鹏云  薛正强 《活力》2007,(4):42-42
“和谐社会”是一个古已有之、东西横贯的理念。在我国古代,和谐社会就是一种理想的大同社会,在今天,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在西方,和谐思想被运用到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方方面面。和谐社会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是2005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上讨论的重点话题和主题。“和谐社会”的提出体现了新一届领导集体执政方式、理念的进步与完善,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和要求。在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的情况下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目标虽明确,道路却艰难。正视不和谐才能建设和谐。因此,我们应通过经济的“绿色发展”解决不和谐因素,置社会的和谐于经济的“绿色发展”基础之上。为此,本文分析了作者对“和谐社会”的认识;进而分析了现实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继之解释何为经济的“绿色发展”?如何通过“绿色发展”,解决现实中的不和谐因素,创建社会的和谐氛围。  相似文献   

19.
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密切相关,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把经济建设所处的软环境问题解决好,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本文集中回答了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内涵、影响软环境的因素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新象山"是我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衍生和延伸,既包含了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特征,还具有依赖象山滨海特色的内涵特征。从广义上讲,"和谐新象山"应具有经济发展、社会有序、生态良好之义,涵纳和谐经济、和谐社会、和谐生态三层含义。狭义上讲,"和谐新象山"仅指和谐社会,应理解为全县人民各尽所能、充满活力的象山,各得其所、公正公平的象山,和睦相处、安定有序的象山,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四位一体全面发展的象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