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茉楠 《中国经贸》2013,(11):60-61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再年之后,全球经济依然乏力,尽管全球经济“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系统性风险有所下降,但发达国家政府债台高筑、平衡财政困难重重,新兴经济体结构性短板日益凸显,各国政策空间几近极限,真正走向复苏并启动新增长之路并不好走,危机还远没有结束。  相似文献   

2.
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从本质上来讲是在要素流动的作用下逐步形成的。发达国家资产存量丰富,资本价格较低,因而成为资本流出国家,同时,它们通过以资本要素流动为本质的对外直接投资在客观上造成了产业转移的结果。新兴经济体资产存量匮乏,资本价格较高,因而成为资本流入国家,同时,它们通过参与全球产业转移迅速积累起大量贸易顺差,随后出于保值目的购买发达国家金融资产从而支撑了后者长期的巨额贸易逆差。因此可以说,要素流动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微观成因。本文将构建一个基于资本要素流动的全球经济失衡理论模型,用以说明要素流动与全球经济失衡的背后形成机制及失衡存在的必然性。其次利用实际数据分区域验证要素流动与全球经济失衡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当前的全球经济犹如一具破损的风车,是希望风大点让它转动得更快,还是希望风小点让它不至于马上破残?欧美发达国家陷入要紧缩还是要增长的矛盾中,而新兴经济体怎样才能继续增长?这些宏观命题的每一层面,都难有标准答案。5月末,世界经济领域的诸多大佬——保罗-沃尔克、成思危、朱民等齐聚上海,对此进行了探讨。紧缩还是增长?虽然金融危机发生已经4年多了,但是经济的复苏非常缓慢,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认为,根据国际标准来看,美国的复苏特别缓慢,如果仅按发达国家的标准来看,美国还是做得不错的,每年增长2%。全世界经济在放缓,每个人都在面临全球经济放缓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袆男  晓扬 《浙江经济》2009,(7):24-25
世界经济的每一次重大变化,必然会催生新的变革。4个月之前,G20峰会还只不过是各国财政部长们探讨如何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对话的一种非正式论坛。可如今它却肩负着遏制全球经济进一步下滑的使命,甚至有不容失败的味道。就本次峰会,G20伦敦峰会特使马洛克·布朗指出,由于全球性经济衰退,目前形势同去年11月G20华盛顿峰会时已经有了很大不同,各国的反危机任务又加重了。  相似文献   

5.
2001年7月,南美经济大国阿根廷爆发了债务危机,导致阿国社会动荡、数易总统、国民经济秩序混乱,引起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关注。本文立足于对危机的研究,分析其政治、经济影响,探究危机根源,提出这一事件对中国的启示是:提高债务风险意识,建立、健全我国国债规模的风险监控体系;加强债务宏观管理,调整债务结构,多渠道融资,提高政府收入比重,减少财政赤字。我们认为,在中国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宏观经济环境下,金融风险的防范意义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6.
正在欧美经济复苏、量化宽松退出的背景下,全球经济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竞争力正在出现分化,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将变得更加迫切。对中国来说,竞争力提升仍然是必需的,且其过程会相当漫长。图为2013年8月3日,施工中的上海中心。次贷危机以来,全球经济遭遇重创,在各国央行宽松货币政策和政府财政刺激计划的扶持下,复苏格局初现。2013年迄今,美国经济强势复苏,欧洲也渐渐摆脱了负增长阴霾。可是,以往被寄予厚望的新兴经济体,却开始面临挥之不去的增长阴影。增长放缓  相似文献   

7.
新兴经济体与全球经济治理结构转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秀军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10):49-79,157,158
在全球经济相互依赖的时代背景下,当新兴经济体崛起、发达经济体相对衰落时,全球经济治理结构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作者借鉴和吸收了现有研究成果,整合了对国家崛起、制度变迁和结构转型的理解,在接受全球经济治理是国际无政府状态下的治理、国家是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行为体、国家是理性的行为体和制度是非中性的等基本假定的基础上,认为国家实力的不平衡增长打破了原有制度框架下的权力与利益均衡,并动摇全球经济治理机制赖以存在和持续的合法性根基,从而使得制度变迁成为必然。由于全球经济治理结构是以制度为基础的结构,制度变迁以及新的制度框架中权力与利益关系的重构导致全球经济治理发生结构转型,因此,新兴经济体推动全球经济治理结构转型除了要继续提升自身实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依托自身实力获取更多的规则制定权,通过改变现行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来塑造新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判断一:金融危机的演进已到了向实体经济全面扩散阶段,全球经济衰退与萧条的时代正在来临。 判断二: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破坏最甚、危害最久的深刻危机,其对世界经济的长期负面影响会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  相似文献   

9.
油价暴涨的初期影响较为严重 就在经济复苏在望之际,油价近期持续攀升,给全球经济造成了意想不到的负担。目前,WTI现货价格已经从2月份平均39美元/桶的低位升至70美元/桶,涨幅约为80%。我们认为,本季度全球GDP将略有增长,到3季度,全球GDP环比增速以年率计算将达到2%,仍然低于趋势水平,其中发达经济体的增速仅为0.7%,而新兴经济体将超过趋势水平,接近7%。然而,此预测的前提是,假设油价保持当前的水平。如果3季度的油价升至100美元/桶,那么发达经济体的GDP增长率将下降1.3个百分点;如果消费者和企业情绪恶化,降幅可能会更大。  相似文献   

10.
重点应放在促进当前就业和提高未来生产率的项目上,尤其是基础设施、绿色产业和教育等。在发展中国家,能促进生产率提高的基础设施投资则大有空间,这也给高收入国家带来出口需求,产生类似于货币贬值的效应。21世纪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最重要的变化是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然而,新兴经济体也面临着中等收入阶段的种种成长陷阱。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减弱,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因陷债务危机举步维艰,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主要新兴经济体也出现增势放缓。全球金融危机主要成因2008年,爆发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最为严重的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11.
渣打银行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李籁思日前表示,2009年年底对全球经济而言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但这个“关键时点”对西方发达经济体和亚洲新兴经济体有着不同的意义。在这一转折点之后,美国和英国经济可能出现反弹,但估计反弹幅度甚微,而亚洲国家则会呈现强劲而持续的反弹趋势。  相似文献   

12.
新兴经济体的界定及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新兴经济体的相对快速发展备受瞩目。20国集团中的11个发展中国家(阿根廷、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和土耳其)可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即:E11),其总体经济规模在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重点产品产出等方面具有世界性影响力。过去一年多来E11相对较快地摆脱了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展望未来,E11的增长前景将取决于自身政策的调整、国内外资源的供给、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贸易保护主义的状况以及发达经济体的发展等诸多因素。积极推动E11内部的合作将有助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3.
资本约束的经济发展效应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在经济增长乏力期,跨境资本"紧箍咒"是否有利于实现经济韧性,这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文章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实证考察了32个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资本约束政策对实现经济韧性的影响,并解构了全球价值链嵌入的门限效应特征。研究发现,资本约束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交互项对经济韧性的偏效应并不显著,其原因是受到了价值链分工的双重门槛效应影响。在此门槛效应下,随着全球价值链嵌入度的提高,资本约束对经济韧性的正效应逐步被弱化。当前新兴经济体正面临价值链底端锁定问题,价值链参与度与地位指数均处于低水平,在突围被"俘获"与"压榨"的底端价值链的同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本约束将成为重要发力点。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全球经济治理机制逐渐形成,以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石油危机为转折点,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从霸权治理演变为合作治理。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崛起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完善。文章对新兴经济体进行界定,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崛起和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缘起及其演进。  相似文献   

15.
资本约束的经济发展效应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在经济增长乏力期,跨境资本"紧箍咒"是否有利于实现经济韧性,这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文章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实证考察了32个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资本约束政策对实现经济韧性的影响,并解构了全球价值链嵌入的门限效应特征。研究发现,资本约束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交互项对经济韧性的偏效应并不显著,其原因是受到了价值链分工的双重门槛效应影响。在此门槛效应下,随着全球价值链嵌入度的提高,资本约束对经济韧性的正效应逐步被弱化。当前新兴经济体正面临价值链底端锁定问题,价值链参与度与地位指数均处于低水平,在突围被"俘获"与"压榨"的底端价值链的同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本约束将成为重要发力点。  相似文献   

16.
《产权导刊》2009,(12):47-47
2000--2007年,中国和美国被称之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中国对世界经济成长贡献率每年在15%-30%之间,尽管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当时只有5%~6%,现在是达到7%,但是贡献率仍然超出了我们的份额。金融危机以后,主要发达国家和很多新兴市场国家都陷入了非常严重的衰退,  相似文献   

17.
<正>承负着"二次探底"的忧虑以及刺激性政策退出的压力,全球经济在非常不确定的环境中走完了2010。作为经济历史的一段镜像,尽管过去一年呈现在人们眼前的经济生态已经摆脱衰退而逐步回暖,但失业之锆仍然紧紧钳制着发达经济体的肢体与神经,通胀之魔正在蚕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和随之而来的标准普尔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给全球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各国纷纷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应对美国主权债务危机带来的冲击,同时也开始重新审视自身在这一危机背景下的经济金融政策。本文拟就美国主权债务危机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造成的影响进行深度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国30多年的高增长得益于相对稳定和宽松的国际经济环境,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增长格局正进入"新常态",未来十年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并不那么宽松。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2.2%上升到2011年的14.3%,特别是在过去十年间,中国GDP总量一路攀升,接连赶超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根据经合组织(OECD)最新发布报告,如果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规模将在2016年后超越美国;如果按市场汇率计算,将在2020年超越美国。  相似文献   

20.
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主流经济学界有三个最流行的预测:全球经济2~3年内回到危机之前的水平;美元危机或崩溃或地位大幅度下降;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体系与发达国家经济体系即将“脱节”。现在是2011年,2~3年的期限已过,这些预测成为现实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