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993年《产品质量法》和2000年经修订的《产品质量法》均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费(形式上的监督抽查费、监督检测费等)的收费作出了规定;1993年《产品质量法条文释义》和原国家技术监督局便函作了进一步的规定。但在贯彻新法时,有行政相对人坚决提出“统检或定期监督检验”所收取的“监督抽查费或监督检测费”即监督抽查中的“检验费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部门在监督检查产品质量时依法“不得向被检查人收取检验费用”。而有司法部门  相似文献   

2.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是政府行为 ,是使社会公众共同获益的行为 ,不宜对某一特定的社会单位或个人收取检查费用 ,而应当从用于社会管理的财政支出中统一列支。具体做法是 ,国家抽查的专项财政拨款 ,由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统一管理使用 ,国家监督抽查不向企业收取产品检验费。但是 ,企业对抽查检验的结果有异议而申请复查检验的 ,其检验费用由申请复检的企业自行支付。各级地方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组织的监督抽查 ,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拨款 ;其他有关部门组织的抽查 ,所需经费由部门开支。《产品质量法》明确规定监督抽查产品不得向企业收取费用 ,…  相似文献   

3.
原《产品质量法》对监督抽查结果的公告,只有一句话:“产品质量抽查的结果应当公告。”规定过于简单。新《产品质量法》对此作了较多的补充,特别是对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怎样公告作出了较详细的规定: “第十七条 依照本法规定进行监督抽查的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由实施监督抽查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其生产者、销售者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予以公告……”  相似文献   

4.
原《产品质量法》对监督抽查结果的公告,只有一句话:“产品质量抽查的结果应当公告。”规定过于简单。新《产品质量法》对此作了较多的补充,特别是对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怎样公告作出了较详细的规定: “第十七条依照本法规定进行监督抽查的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由实施监督抽查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其生产者、销售者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予以公告……” 这个规定不妥,存在很多问题,下面逐点分析。 问题一:按第十七条规定,要公告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必须满足下列所有条件: 1.生产者、销售者自收到抽查检验报告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的规定,现将2010年全国细木工板产品质量联动监督抽查结果予以公布。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的规定,现将2010年全国电动助力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产品质量联动监督抽查结果予以公布。  相似文献   

7.
一、在全省建立对企业出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的条件和能力监督检查制度根据《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企业的产品质量应当检验合格,并在产品出厂时出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但是,从我们质量监督检查中发现不少生产企业根本不具备检测产品质量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2002年第9期《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刊登的《未履行告知程序应否撤回公告和赔偿》一文所反映的案件,不合格企业能否要求县局赔偿?县局的公告和处罚是否正确?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法律对监督抽查 制定了严格的程序规定 《产品质量法》第15条规定,国家对产品质量实行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监督抽查分为国家监督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法律规制中,规范产品质量的法律主要有《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两部法律均规定,根据执法工作需要,有关行政机关可以对相对人被监督检查的产品实施抽查检验,对检验结果有异议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复检申请。向谁申请复检,由谁作出复检结论,《产品质量法》有比较明确的规定,而《食品安全法》却规定不明确。由谁向谁申请食品复检,首  相似文献   

10.
<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山西省质监局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压力表、钢卷尺等5种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现将抽查结果通报如下:本次共抽查了54家生产经销单位(其中:生产企业9家,经销单位45家)的77批次产品,检验合格  相似文献   

11.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是从1985年3月7日国务院批复《产品质量监督试行办法》后开始的,至今已走过了十六年的历史,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从计划经济也步入了市场经济。2000年7月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六次会议修改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下简称(质量法》)第十五条明确规定:“国家对产品实行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可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在质量工作中的重要位置。本文结合近期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的一些情况,从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作用,有质量欺诈行为的产品是质量监督抽查对象,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策划,质量监督抽查运作方式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责任五个方面谈些思考意见,目的是和广大的质量监督工作者共同探索实现和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一、在全省建立对企业出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的条件和能力监督检查制度根据《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企业的产品质量应当检验合格,并在产品出厂时出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但是,从我们质量监督检查中发现了不少生产企业根本不具备检测产品质量的条件和能力,或者具备检验能力又不作检验,而出具产品合格证,这也说明有些企业的明示担保是虚假的,致使不少不合格产品甚至劣质产品大量流入市场,从而导致市场产品抽查合格率一般低于生产领域抽查合格率20~30个百分点,这严重地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标准局根据《产品质量法》及有关文件规定,于去年7月初下发了《关于质量监督计划管理的若干规定》(简称《规定》),对加强全省质量监督计划的统一管理作出了7项规定。《规定》明确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重点是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产品及用户、消费者、有关组织反映有质量问题的产品。监督检查的形式有监督抽查、统检、定期检查、商品监督检验和纳入省统一计划的行业、企业主管部门的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近期,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化肥农药产品质量的专项监督抽查,现将抽查结果通报如下:本次共抽查了129家企业(其中:生产企业70家,经  相似文献   

15.
《产品质量法》第 15条至第 17条、第 19条至第2 1条、第 2 4条、第 2 5条对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作出了明确规定。一、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性质和主要方式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 ,是指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遵循各级人民政府赋予的职权 ,代表政府履行职责 ,执行公务 ,对生产领域、流通领域的产品实施质量监督的一项制度。法律第 15条明确规定 :“国家对产品质量实行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法律第 16条规定 :“对依法进行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 ,生产者、销售者不得拒绝。”这表明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是国家采…  相似文献   

16.
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空内,每空2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是自(1993)年(9)月(1)日起实施的。 2.《产品质量法》中所称的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 3.根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主体包括(生产者)和(销售者)。 4.国家对产品质量实行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 5.用户、消费者有权就产品质量问题,向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查询);向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申诉)。  相似文献   

17.
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制度是国家技术监督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赋予的行政职权,代表国家对生产、流通领域的产品质量实施监督检查的制度。《产品质量法》规定,国家对产品质量实行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抽查制度,有权对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产品以及用户、消费者、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维护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工作的严肃性,保证国家监督抽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的决定》、《国家监督抽查产品质量的若干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近日采取措施,加大对拒绝国家监督抽查企业的处理力度,包括:1、凡拒绝国家监督抽查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其产品一律按不合格论处,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技术监督局将对其通报批评。2、对于拒绝国家监督抽查的企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将在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通报发布之日…  相似文献   

19.
最近,国家技术监督局发表声明,称:国家监督抽查产品质量制度是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一项促进产品质量提高的重要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也对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进行了规定。抽查的主要产品是: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产品,以及用户、消费者、有关组织反映质量问题多的产  相似文献   

20.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部门对生产企业的定期监督检验已实施多年,成绩不少。但目前存在不少弊端,应严肃对待。首先,从法律角度来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没有明确条文规定,目前只有1985年国务院批准发布的《产品质量监督试行办法》这一法规,试行13年仍未“转正”,似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