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立案登记制度对起诉条件与诉讼要件并未区分,而理想型立案登记制度不仅应体现对当事人诉权的保障,更应当从法院主管范围或者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进行限制,这种张力的存在才能塑造理想型的立案登记制.民事主管制度范围理论和当事人的诉权理论是现行立案登记制度的主要考量因素,应当从诉权内部及其与外部性权力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实践中存在的立案难、起诉难现象,新民诉法司法解释对理论界呼吁已久的立案登记制做出了具体规定①。但如果不对现行的起诉制度与起诉条件进行改革,不从根本上解决起诉条件高阶化的问题,立案登记则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因此,必须完善我国民事立案制度的理论基础,引入程序当事人概念,将起诉要件和诉讼要件加以区分,确立司法最终解决原则,并在制度设计上,完善民事诉讼审前程序,促进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政府产业调整以及消费者主权,市场主体通过破产程序退市已经是市场机制的组成部分。破产程序的利害关系人众多,其能否高效而依法运行,与破产管理人的职能密切相关。管理人责任纠纷在实证法上规范不足,但裁判规则已经具备体系化的条件。破产程序中处理的事项,不属于管理人责任纠纷诉讼的受案范围。管理人责任纠纷原则上由受理破产案件的法院集中管辖,但破产程序终结之后则遵循侵权责任纠纷的管辖规则。管理人责任纠纷的起诉须满足当事人主体资格要件以及诉的利益要件。管理人责任的成立,须管理人在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  相似文献   

4.
随着商事法律的不断发展,商事诉讼理念的理解也相应地加快了步伐,理论界和实务界为了解决“重实体轻程序”这一长期困扰他们的难题,也开始逐步重视商事诉讼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其中的商事诉讼构建的价值问题,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商事诉讼建构本身承栽的价值内涵,要构建完整的商事诉讼价值理念,就必须首先对商事诉讼的工具性价值理念有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未成年人犯罪的状况也日益严重.然而刑事诉讼法学界对如何帮助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改过自新并保护其自身权益的问题,并没有给出完美的答案.2012年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吸纳了这一实践经验,将其作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诉讼程序的重要内容.通过重点探究附条件不起诉的内涵,厘清其与其他类型不起诉的区别,阐释了我国不起诉制度的立法内容及其适用,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在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日趋严峻,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从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起诉资格、拓展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途径、建立专门的环境法庭(法院)以及合理分配举证责任等方面对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暂缓起诉制度是一种对本应被提起公诉的犯罪嫌疑人,因其符合特定条件而暂不起诉,对其规定一个考验期并课以一定义务,如果他能顺利通过考验就不再对其提起公诉的制度.这种制度对节约诉讼资源以及挽救、改造社会危害性低的犯罪嫌疑人有巨大优势,而且它并不与我们向来所推崇的平等与公正的法律观念相冲突,我国应建立此制度.  相似文献   

8.
民事公益诉讼是任何个人、组织以及特定国家机关可以依据法律的规定,对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向法院提起的民事诉讼,与传统的民事诉讼相比,在诉讼目的、起诉主体等方面存在着区别。社会团体的非营利性、独立性决定了其作为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优势,且诉讼担当、诉讼信托的引入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社会团体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制度构建中,需要在主体资格、案件范围、判决效力等方面进行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9.
法院委托调解是我国法院借助社会力量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诉讼调解方式,具有诉讼与调解的双重属性,与法院调解、法院审判及诉讼外调解有所不同。委托调解实现了调审适度分离,符合当事人多元化的价值追求并缓解了法院压力,满足高效解纷的需要。为贯彻落实该制度,应该在总结一些法院司法实践的基础上提高委托调解程序的规范化和配套措施的制度化,以增强程序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对共同诉讼的规定较为原则.缺乏具体操作性,然而,随着诉讼的日益增多,在提高诉讼效率.维护法院裁判统一的要求之下,需要对共同诉讼制度进行细化.其前提便是要理清设置各种共同诉讼的目的,这样的话才能使共同诉讼制度的操作合目的性.  相似文献   

11.
陈卉 《现代经济》2015,(1):61-65
作为民事诉讼中一项古老而重要的制度,自认制度有着能够简化诉讼程序、提高诉讼效率、实现诉讼经济的优点。因此,对自认制度的研究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自认的实质是免除对方当事人的证明责任,而不以"于己不利"为要件,与自白、认诺、承认存在本质的不同。它需在诉讼中作出,且以当事人为其主体要件,以当事人对能够直接引起法律效果发生的主要事实的陈述(该陈述与对方当事人对事实的陈述相一致)为客体要件。当今我国的自认制度存在诉讼模式的制约、法律规定不足、已有规定不明确等问题。对此,我们应当在诉讼模式上逐步向当事人主义过渡、在立法上完善自认制度、在已有规定上以解释明确适用。  相似文献   

12.
缺席判决重在终结程序和及时判决,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缺席者的一种惩罚。我国民诉法遵循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缺席判决。这体现在:重原告轻被告,没有体现出对缺席原告的制裁;重法院轻当事人,过分强调法院的包办;重实体上的客观真实,轻程序上的及时终结。我国现行制度应当确立真正意义上的缺席判决理念。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公益诉讼制度:其一,外国的立法状况、概念、分类;其二,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其三,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和要件;其四,怎样构建公益诉讼制度。目前的紧迫任务是进行专门的公益诉讼制度立法。  相似文献   

14.
由于我国现行的法律未对劳动仲裁与诉讼之间的程序衔接做出相应的规定,使得人民法院和劳动仲裁委员会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上相互脱节,衔接不到位,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应重新构建劳动争议先裁后审的争端解决方式,赋予法院对仲裁的监督权,以完善劳动争议解决程序。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对于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政作为与不作为提起的诉讼也越来越多,但由于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缺失,使得各种"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大都被法院以起诉人与案件具体行政行为无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为由而驳回起诉或不予受理,因此如何确认行政公益诉讼原告的主体资格就成了构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诉讼程序价值分为两个基本层面:一是工具性价值,二是内在性价值。一直以来,人们只着重强调程序的工具性价值,单纯把程序法作为实施实体法的手段和工具。事实上,程序不仅仅是实现实体法的工具、手段或形式,它本身也是目的,它具有一种独立于程序结果的内在价值。程序不仅仅是实现实体正义的手段,而且是正义本身,在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积习甚深的中国,讨论程序内在价值就显得  相似文献   

17.
业主郭某因擅自在北露台搭建阳光棚,违反了《业主临时公约》,被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告上法院。一审法院判决郭某应拆除在北露台上搭建的阳光棚。郭某不服而上诉,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物业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业主郭某拆除阳光棚的诉讼请求,与法无据。故撤销了一审法院的民事判决,驳回了物业公司的起诉。  相似文献   

18.
商标恶意诉讼是一种恶意诉讼行为,诚实信用原则是规制商标恶意诉讼的法理依据.现行法律规定存在界定不清、规范和预防机制不足等问题,司法实践中"恶意"认定标准不同、损失赔偿标准较为复杂,不利于遏制近年来商标恶意诉讼的频发趋势.针对上述问题,实体法上,应明确商标恶意诉讼及认定标准,增加反赔制度.程序法上,需明晰诉前禁令制度,严格限制原告撤回起诉.同时,应进一步完善信用规制机制作为实体法和程序法的配套措施共同保障当事人权益.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实现对商标恶意诉讼行为的有效识别和规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法律规定进行对比研究,本文认为香港法定衍生诉讼某些方面的制度设计可资我们予以借鉴。在公司治理机构不积极处理公司涉及的诉讼时,应允许股东代表公司介入诉讼。应增设法院听证程序,给予公司治理机构申辩的机会,平衡各方利益。当公司两名以上股东基于同一事实提出相冲突的诉讼请求以及公司治理机构对股东派生诉讼提出异议的时候,启动法院听证程序。  相似文献   

20.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确立标准应包括实体标准和程序标准.实体标准是看与本诉的处理结果有无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程序标准是看法院对其与一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有无管辖权.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参诉方式应予改革,废弃“通知参加”方式,增加“当事人追告”方式和“诉讼告知”制度.鉴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不利的诉讼地位,建议确立第三人主体资格的异议制度,并取消对其诉讼权利的过多限制,以充分发挥第三人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