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制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府绩效审计起源于西方,西方各国对绩效审计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准则,形成了政府绩效审计的相关制度体系,有效地指导了其政府绩效审计实务工作的开展。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可以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良好愿望。但是,目前我国政府审计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财务审计阶段,相应的制度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来,这就必然导致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实务的混乱和无序。因此,分析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实践及制度的安排现状,并进一步探索其存在不足和缺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兴起于西方国家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政府改革运动,对公共部门管理的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对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也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公共管理对政府绩效审计的影响及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受托责任,而作为现代审计分支的绩效审计,它的产生和发展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本文认为,决定政府绩效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公共受托责任是政府绩效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民主政治的发展是政府绩效审计产生和发展的政治基础;新公共管理理论是政府绩效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学科基础。  相似文献   

4.
政府绩效评估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检测政府行政效能的有效方法。绩效评估以授权或委托的形式让独立的机构或个人来进行就是绩效审计,绩效审计与政府绩效评估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加强政府绩效评估和绩效审计的规制建设,加快政府绩效评估与绩效审计的融合,促进公共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5.
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其意义在于能够促进廉洁、勤政、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促进民主政治建设。目前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行政型审计监督体制限制了政府绩效审计的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法律制度建设滞后,尚未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和标准,复合型人才缺乏。为此,要改革和完善现行政府审计监督管理体制,确保审计的权威性,增强审计的独立性;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为政府绩效审计提供法律保障;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改善审计队伍的结构,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6.
政府绩效审计是以促进政府组织正确决策、提高服务效能为目标的,这与我国建立廉洁、勤政、高效政府的要求相吻合.但是,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与真正意义上的政府绩效审计相距甚远.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政府绩效审计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应尽快将绩效审计提到中国审计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7.
公共受托责任和政府绩效审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受托责任是政府绩效审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研究公共受托责任对政府绩效审计的影响,有利于推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工作深入开展。本文首先从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阐述了公共受托责任与政府绩效审计的关系;其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公共受托责任存在的问题及对政府绩效审计的影响;最后,就明确公共受托责任,推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论平衡计分卡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政府缋效审计程序的原因主要在于缺乏绩效管理基础,平衡计分卡弥补了这种缺陷,实现了绩效管理与绩效审计的合二为一.初步设计了政府平衡计分卡的开发程序,指出了其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的调整措施,以及在平衡计分卡的绩效审计实践中应注意的其他事项.  相似文献   

9.
绩效审计是世界政府审计的主流,是我国政府审计的发展方向。长期以来,美、英、德、法、加、日、俄、印等国致力于开展绩效审计,取得了显著成效,其经验和做法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外国审计机关绩效审计对我国审计工作的启示是:明确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律地位;制定政府绩效审计准则或指南;拓展公共政策执行情况绩效审计;在各个审计领域加大绩效审计力度;坚持探索开展独立型绩效审计项目;加强政府绩效审计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0.
政府绩效审计是以促进政府组织正确决策、提高服务效能为目标的,这与我国建立廉洁、勤政、高效政府的要求相吻合。但是,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与真正意义上的政府绩效审计相距甚远。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政府绩效审计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应尽快将绩效审计提到中国审计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