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金融谜题产生于两个原因:(1)大量的储蓄过剩(贸易顺差)导致货币错配,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不成熟的债权人,不能借出自己的货币,相反,国内金融机构积累了大量外币债权(主要是美元)。(2)中美经济学家都误把储蓄过剩归因于人民币的低估。为了安抚美国,人民币对美元以每年6%或更多的速度逐步升值。人民币自2004年以来可预期的升值和美国利率自2007年中期以来的持续下降,不仅吸引了热钱的流入,而且抑制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以私人资本的方式流出。与2005年至2006年的情况类似,这种外汇市场上的对人民币升值的单向赌注已不能由中国相对美国较低的利率抵消。因此,中国人民银行现在必须进行干预,以防止人民币的棘轮式升值,并且因此而成为中国唯一的国际金融中介机构。尽管中国人民银行为了消除外汇储备积累的货币影响做了大量的努力,中国的通货膨胀率还在不断上升,过剩的流动性不断涌入全球经济之中。中国已经从一个对美国和欧洲的价格水平起紧缩作用的力量转变为推动通货膨胀的力量。由于货币错配,人民币的浮动既不可行,也不可取——强势的人民币不能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相反,为了进行货币控制,以及普通私营部门为中国庞大的经常账户盈余融资,需要汇率重新回到类似于1995年至2004年的人民币对美元的固定名义汇率。但是,要使新确立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成为可信的货币锚,外国为推动人民币升值的"中国打击论"必须停止。货币稳定能使中国人民银行重新获得对货币的控制能力并遏制通货膨胀。只有这样,中国政府才能采取果断措施,通过减税、增加社会开支和提高的股息支付等方式来减少贸易(储蓄)顺差。但只要经济依然过热,政府对采取这些减少贸易盈余的措施就有所犹豫,因为这些措施短期内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后果。  相似文献   

2.
全球经济失衡下的金融泡沫经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进入21世纪的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强化了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从而促进了金融泡沫经济的生成和发展。金融泡沫经济指金融经济偏离实体经济,具有独立性和广泛性而形成的一种泡沫经济。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在研究上述三者关系和全球性金融泡沫经济生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表现的基础上,分析了这种经济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全球经济失衡并不是个新话题,近三年来,关于失衡的讨论一直未曾平息。然而,在历经了美元持续贬值,人民币汇率改革以及主要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以后,全球性经济失衡并没有走上人们所期待的调整之路,已经成为影响未来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最大的变数。  相似文献   

4.
本文多角度分析了金融危机前后全球失衡状况的动态变化,认为尽管危机后经常帐户失衡程度有短期缓解,但无论是顺差国还是逆差国的经常帐户收支的方向没有逆转,全球失衡程度继续加深,由于美国仍持续从其他国家政府或银行获得融资,美国对外净负债也持续累积。美国提高债务上限意味着美国政府债务状况可能进一步恶化,2011年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将超过其GDP。  相似文献   

5.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下的人民币汇率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币汇率改革是在中国双顺差规模.加速增长、全球国际收支失衡日益加剧的内外环境下进行的。从去年的汇改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波动中稳步升值。与之相反的是,中国的双顺差以及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并未缓解,反而进一步加大。人民币汇率改革并非是为了应对外部压力采取的权宜之计,而是为了保持中国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为了纠正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还必须在汇率之外寻找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6.
全球经济失衡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是,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日本、中国和亚洲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盈余。处于这种大背景下,中国经济运行面临极其严峻的挑战。本文从宏观经济的供给大于需求、资金供应大于需求、储蓄大于投资三个方面来分析这种挑战。  相似文献   

7.
全球经济失衡导致新兴国家的外汇储备巨额盈余,以外汇储备为资金来源的主权财富基金在此背景下迅速崛起。主权财富基金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跨境投资,给国际金融市场稳定带来了正负两方面的效应。为了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从金融稳定的视角,构建主权财富基金的国际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8.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正在成为威胁金融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在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形势下维护自我金融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总结评价国际金融学界观点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金融安全的概念.并根据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提出维护金融安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5年7月21日,中国启动了汇率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但是海内外对人民币升值预期仍然较高,我们应如何看待此问题呢?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0~2014年月度数据,从汇率波动、资本流动以及资产价格波动等渠道,利用 VAR 模型和门限模型研究人民币跨境流动对金融失衡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从冲击效应看,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金融失衡对汇率波动、资本流动和资产价格波动的反应程度显著,其中,对资产价格的反应程度最强;人民币跨境流动程度和汇率波动程度对金融失衡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因此,为推动人民币跨境流动,应强调在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和加强国际资本流动监管的基础上,加大稳定国内资产价格的力度,防范金融失衡。  相似文献   

11.
浅议中国金融结构失衡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金融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其金融结构失衡问题也日益突出,制约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必须意识到,金融结构调整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也是我国金融业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未来金融结构调整需要重视结构协调发展的本质要求,以充分发挥金融体系功能和提高金融运行效率为目标,从各方面调整和优化金融结构,最终实现中国金融结构内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罗堃 《西南金融》2007,(2):30-3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加快,储蓄和投资以及贸易收支和资本流动格局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经常项目收支、国际资本流动,以及储蓄与投资关系的不平衡状况加剧,形成了全球经济失衡的格局,从而也成为国内外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着重分析了全球经济失衡的表现、成因;并建议在面对全球经济失衡及其蕴藏的风险时,中国应坚定扩大国内需求,增强抵御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政策协调,以雏护世界经济的稳定,营造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3.
傅璇 《国际融资》2005,(5):29-32
“金融安全”成为中国金融界高频点击的关键词。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政府经济顾问王元龙博士凭着多年国际金融研究的经验,在其新著《中国金融安全论》一书中,以敏锐的视角揭示了中国在金融全球化挑战中所面临的种种风险,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地防范我国金融业的风险,并有效地进行规避和防范?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王元龙博士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对中国涉外金融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突然宣布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将调整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即人民币升值2%。此外,央行还宣布人民币汇率将参照一篮子货币制定。央行没有具体说明哪些货币将包括在货币篮子中,但毫无疑问的是,一些主要货币如美元、欧元和日元等将被选中,并赋产合适的权再以构成一个货币篮子。  相似文献   

16.
17.
从上世纪80年代美日巨额贸易逆差时,全球经济失衡的争论就不绝于耳。当前,中国取代了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逆差国,全球经济失衡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态势。文章基于此,首先从美国削减财政赤字、贸易伙伴内需增长、美国个人消费减少三个角度分析了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方略,继而探讨了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对中国经济的具体影响,比如消除经济外部平衡、促进经济内部平衡、调整国内产业结构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当今我国政策性金融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即在立法规则、监督机制、资本补偿机制、职能定位、资产负债规模、区域开发、组织体系、业务体系、绩效评价体系以及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等方面一直存在的十大结构性失衡问题,认为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改革发展,不能偏离政策性金融制度安排的宗旨及质的规定性,要遵循七大基本原则,强化政府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必要支持和监督考评,把政策性银行办成名副其实的真正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9.
全球经济再平衡成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发现,金融发展在全球经济失衡的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具有金融发展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的国家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来源。随后,本文通过构建动态面板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能够推动经济失衡的调整,同时还能促进危机后各国经济的增长与复苏。与此同时,在强调并重视金融发展在失衡的调整与经济增长和复苏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不能够忽视各经济体存在具有显著差异的个体效应,特别是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和德国等主要国家的个体效应,其中尤以中国的个体效应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王宇 《金融博览》2006,(8):22-23
全球经济失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美国经常账户的巨额逆差——2000年为4160亿美元,2005年达到8065亿美元;二是亚洲经济体经常账户大量顺差,尤其是对美贸易顺差,2000年的经常账户顺差为2057亿美元,2005年达到3557亿美元。失衡的主要原因美国经济主要靠消费拉动,近年来这一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