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钰 《经济论坛》2011,(1):28-30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居民高储蓄率和低消费率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就我国高居民储蓄率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以及产生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适当降低我国高居民储蓄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一直同高储蓄率相伴生的,传统观点支持直接鼓励消费,降低储蓄。尽管中国经济增长在最终要走到依靠消费拉动的增长模式上来,但在这之前如何看待高储蓄率与经济持续增长的关系仍显得十分重要,因为较高储蓄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在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下有不同的表现,我们需要透过高储蓄率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来全面地看待其影响,并就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储蓄是一个经济体为在未来创造收入而留出部分产出的过程。1970—2000年期间,英国投资率在15%~25%之间波动,储蓄率在15%左右徘徊,具有成熟发达国家的特征。战后英国投资率不是很高,但投资率一直都比储蓄率高,而且投资效益比较高。  相似文献   

4.
汪伟 《经济学》2009,(4):29-52
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出发点,并运用中国1989—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经济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我们通过不同的识别方式和各种计量方法实证检验发现:市场经济转型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与人口政策转变带来的抚养系数下降导致中国储蓄率不断上升,经济增长对储蓄率上升的贡献随着适龄劳动人口数量的增加而被强化,但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而被弱化。在使用了不同的识别方法与计量技术并控制了其他潜在影响中国储蓄率的各种因素后,我们的结果基本稳健。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高储蓄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出发点,并运用中国1989—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经济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我们通过不同的识别方式和各种计量方法实证检验发现:市场经济转型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与人口政策转变带来的抚养系数下降导致中国储蓄率不断上升,经济增长对储蓄率上升的贡献随着适龄劳动人口数量的增加而被强化,但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而被弱化。在使用了不同的识别方法与计量技术并控制了其他潜在影响中国储蓄率的各种因素后,我们的结果基本稳健。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一直同高储蓄率相伴生的,传统观点支持直接鼓励消费,降低储蓄.尽管中国经济增长在最终要走到依靠消费拉动的增长模式上来,但在这之前如何看待高储蓄率与经济持续增长的关系仍显得十分重要,因为较高储蓄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在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下有不同的表现,我们需要透过高储蓄率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来全面地看待其影响,并就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实证角度探讨分析消费信贷对扩大消费、降低居民储蓄率的作用效果问题。利用2004—2011年我国各省城镇居民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动态面板GMM估计量对居民储蓄率决定因素的实证检验显示:消费信贷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城镇居民的高储蓄率水平。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消费信贷增长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储蓄率将会下降0.039个百分点。但消费信贷的作用仅在于降低储蓄率过快上升的趋势,其影响居民储蓄率的效果还存在诸多限制。  相似文献   

8.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是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而对中国储蓄率的分析则是扩大内需战略研究的逻辑起点。作为国民储蓄率的重要构成,企业储蓄率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在对企业储蓄率界定进行调整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局工业企业数据库1996—2007年共1886万个企业微观数据对中国企业储蓄率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是:(1)中国企业储蓄率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1996—2007年这12年的企业平均储蓄率高达287%(储蓄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近几年依然在逐年上升;(2)中国企业储蓄率在绝对水平上始终高于发达国家,但当前企业储蓄率持续增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趋势而非中国的特有现象;(3)民营企业储蓄率整体水平约为253%,低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但是民营企业储蓄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而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储蓄率水平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4)中国企业储蓄率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企业储蓄率相对较低,资金密集型行业的企业储蓄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
曹成龙  王辉 《经济学报》2022,(2):286-316
中国家庭的高储蓄行为广受学界关注,其中,低生育率导致的家庭代际结构变化是高储蓄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中国计划生育政策逐渐放松,这是否有助于降低家庭储蓄率?本文使用2010年、2012年和2014年CFPS数据,借助“单独二孩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城镇家庭生育决策短期内对储蓄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政策放开对降低储蓄率的短期效果十分明显,政策适用家庭相对于非适用家庭储蓄率显著下降3.4%。政策效果的异质性研究显示,第一胎为女孩、收入水平较低的家庭储蓄率下降更明显,符合中国家庭对于子女性别偏好,以及收入对于生育意愿影响的预期。  相似文献   

10.
2012年通胀压力预计明显减小,房价、食品价格和物价总水平同比涨幅预计将明显降低。出口、投资增幅预计也会下降,经济增长率继续平稳降低,年内可能出现前落后稳的走势。宏观经济政策要兼顾稳增长和控通胀的目标,但实际操作预计将逐步偏重稳增长。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走势王积业一、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走势,简要地说,就是在增长减速过程中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大差率格局1997年国民经济整体运行呈现出经济增长率平稳回落的趋向。这个趋向在年度间表现得相当明显。1993年以来,国家采取了总量适度从紧...  相似文献   

12.
分析现代世界各国经济运行模式,概可分为低增长、高通胀;高增长、高通胀;低增长、低通胀;高增长、低通胀四种类型,高增长并不必然伴随高通胀。高增长、低通胀是各国货币政策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我国经济运行模式的最佳选择和唯一选择。实现高增长要以扩大再生产和经济顺利运行为前提,实现低通胀则以适度控制货币供求量为条件,其难点在于寻求发展和稳定二者间的均衡点。为此,要打破对持续高增长低通胀的种种制约因素,通过适当增加投融资力度、优化经济结构、输通流通渠道、谨慎执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措施实现经济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国际上对中国高储蓄率问题的抨击提醒我们认清中国储蓄率特征事实的重要性。不同的计量方法下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差异表明研究成果只有在使用同样的定义、同样的度量方法和类似数据来源的情况下才具有可比性。在对中国储蓄率特征事实和原因的分析中,高经济增长率、人口结构因素、预防性储蓄动机一直是讨论的热点,随着资金流量表数据的丰富,储蓄结构也受到了学界的关注。而实证研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醒我们不能轻易对中国储蓄率是否过高下判断。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持续高幅稳定增长,储蓄率之高和增长速度之快为世人瞩目。这一方面为我国经济增长神话的出现和延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但同时也导致了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经济运营对储蓄存款增长的过度依赖。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各国数据的横向分析表明,私人储蓄率有一个自然的演变过程: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迅速上升,经济成熟期保持稳定,随着人口老龄化,会有所下降。我国是一个经济正处于上升期的发展中国家,私人储蓄或储蓄存款增加符合上述规律。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按此规律下来,储蓄存款的增长率也只会以…  相似文献   

15.
宏观经济基本判断、政策目标和政策调控举措 中国目前处于高通胀、高利率、流动性紧张时期,2011年上半年CPI同比增长5.4%,高通胀水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国内来看,供给端的主要推动因素包括食品特别是猪肉价格、工资和房屋租金上涨过快;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已超过美国。从我国目前经济运行的情况看,我国的货币存量己偏多,超过了实体经济的合理需求。我国也不能过份高估高贷币存量带来的危险。我国高贷币存量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在当前通胀预期强烈的情况t高货币存量确实给我国的通胀形势和资产市场带来隐患,须要未雨绸缪,从经济和金融两个角度共同应对。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否实现高增长低通胀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难题。从世界范围看,有经历高增长高通胀的国家,也有经历低增长高通胀的国家,还有经历低增长、低通胀的国家,但真正实现高增长低通胀的国家却不多。由于需求约束,实现"无通货膨胀的持续高增长"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这个世界性的难题对于处于起飞阶段的中国经济来说,无疑是一个无法回避而又干系重大的挑战。本文拟就此谈几点意见。一、高增长低通胀是我国今后经济运行的长期趋势(一)判断我国经济进入一个较长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刚 《经济问题探索》2006,2(9):143-148
本文以某国有商业银行2004年对北京市居民收入、消费、储蓄所进行的抽样调查为依据,通过对未来北京市居民年龄结构的演进分析及相关年龄组人群的消费结构分析等,推导出了居民储蓄率相对于年龄结构的M型变化图,并推论出:北京市居民在2020年以前,储蓄率仍将保持增长态势,2020年以后,人口老龄化对北京市居民储蓄率的负面影响将会显现,北京市居民储蓄率将开始下降,并定量地估算了从2005年到2050年北京市居民储蓄率各年的上升和下降幅度。  相似文献   

19.
任碧云 《经济经纬》2006,(4):13-16,28
高储蓄率在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影响了消费与投资的合理关系;高贸易顺差在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诸多摩擦。要解决贸易平衡问题。必须采取措施降低储蓄率,以扩大国内需求。实现储蓄向投资的顺利转化,是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储蓄向投资转化机制及其在中国实践的分析。我们认为。市场主导型模式是我国储蓄向投资转化机制的目标模式,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模式。必须以制度建设为路径选择并着手进行相应改革。  相似文献   

20.
顺差过多是引起我国通胀的主要原因,人民币适度升值是减少顺差、缓减通胀的有效措施。运用ARMA-EGARCH模型探寻CPI发展变化规律,并对2013年的CPI走势进行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