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中国东部特大都市圈产业结构趋同的FUZZY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区产业结构是某地区各产业生产能力的配置构成的方式。以往采用不同指标对产业结构趋同化加以分析,做出的判断有较大差异。而比较优势原理和分工理论才是判断地区产业结构是否趋同的根本依据。分析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问题必须首先分析资源状况,在判断资源状况是否相似的基础上再来判断产业结构是否趋同。文章通过引进模糊数学的聚类分析方法,对东部三大都市圈的资源状况和产业结构进行了聚类分析,用科学而直观的方法得出了中国东部特大都市圈产业结构趋同的结论,并分析了产业结构趋同的形成原因,同时指出只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国家对宏观经济调控的有效性,才能使地区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  相似文献   

3.
<正> 一、从宏观上建立制衡机制,优化增量投资结构运用增量调整产业结构,缓解和解决产业结构的趋同,必须建立起与地方动力机制相适应的制衡机制。从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来看,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增强宏观调控实力。目前的产业结构趋同,重要原因之一是宏观调控能力弱化。财政体制改革以后,国家统收统支的格局虽已打破,但是又形成过去分散的财力分配格局,中央财权弱化。因此,缓解和解决产业结构的趋同,必须首先增强国家的宏观  相似文献   

4.
地区产业结构非正常趋同的危害及其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近年来得到飞速的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时期,就会出现产业结构趋同的问题.造成产业趋同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体制的不健全会直接导致地区产业不健全,或者非体制原因也可以造成上述问题.本文主要是针对我国出现产业结构趋同的问题,对其出现的主要引发原因进行具体的探究,并依次为出发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促进我国形成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的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6.
利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从三次产业结构、工业内部结构以及主要工业产品三个不同的层面上对环渤海地区“三省两市”的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之后发现,环渤海地区的省市间只在三次产业机构这样的宏观层面上具有较高的相似系数,而在工业内部以及主要工业产品上相似水平大大降低。因此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间只有一定程度的趋同。不存在严重的产业同构现象,并且这种趋同现象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结构调整是中央“十五”计划建议提出的未来五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然而,彻底根除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弊端,又是结构调整中的重中之重。不走出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误区,国民经济很难健康发展,产业结构也很难升级。因此,深刻认识结构趋同的危害,研究地区结构趋同的成因,寻求有效的解决对策,是当前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产业结构趋同的成因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扩张的驱动力、政府决策博弈以及信息不完全,导致了政府驱动型产业结构趋同;由要素禀赋、产业结构升级、市场竞争等因素促成市场驱动型产业结构趋同。该文认为:区别对待两种类型的产业结构趋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减少政府直接干预,有助于形成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区产业结构趋同成因及其整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建民 《生产力研究》2005,(8):170-171,229
本文深入分析了造成我国地区产业结构严重趋同的原因,并着重论述了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及其整合途径。政府应加强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把区域政策与产业政策相结合,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产业效应,改革财政、投资体制和行政审批制度,改变对各地政府工作成绩的考核标准,积极发展区域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以促进我国产业布局的合理化和整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11.
地方保护与合作:基于产业结构趋同的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分析在产业结构趋同条件下各地选择地方保护与合作的经济效果.结果发现:各省产业结构趋同并不必然导致地方保护.在完全信息条件下,各地政府如果放弃地方保护政策而选择区域经济合作,则不仅能提高自身利益获得更高的产出水平,而且能更加有效地降低本地产品的单位成本,提升产业竞争力,进而改善社会总体福利水平.最后,论文给出了模型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从对产业结构问题的一般分析入手,着重论证了“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存在的原因以及存在的合理性与消极面,然后再以此为切入点,深刻分析了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战略对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怡然 《时代经贸》2011,(22):31-33
文章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给出了判断宏观税负合理性的标准,依据这些标准,结合实际情况,作者对我国宏观税负的合理性进行了判断,并给出了进一步优化我国宏观税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地方官员晋升锦标赛进行建模,分析了各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深层次原因。以经济绩效为主要标准的地方官员晋升选拔机制,直接影响各个互为竞争地区的地方官员的产业投资策略选择,进而导致区域产业结构趋同。模型结果显示,当两地区初始绩效无差异时,产业结构必然趋同。当初始绩效存在差异时,以两地区高利润产业绩效之间相关系数的临界值1/2为分界点:小于等于1/2时,区域产业结构必然趋同;大于1/2时,产业结构是否趋同则受初始绩效差异、高利润产业期望绩效与落后区域比较优势产业绩效差值以及两区域选择高利润产业的绩效相关系数三者间关系的影响。该相关系数可能代表着两区域所投资的同一产业内不同产品间的替代或互补关系。不能仅因产业投资方向上的趋同就认为产业结构存在严重趋同,还需要对产品结构是否趋同进行分析研判。  相似文献   

15.
汪霞 《当代经济》2016,(2):122-123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视角,从产业结构趋同方面探讨了财政分权对西部地区的影响,运用1995年-2013年西部十一省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西部地区财政分权带来的经济波动的效率损失进行估计.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财政分权制度下,西部地区呈现一定的产业结构趋同,且存在技术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16.
制度性产业结构趋同内在机理及其治理对策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性产业结构趋同不同于经济资源性产业结构趋同,它是由于现行制度缺陷原因而非经济资源禀赋因素造成的.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现行行政绩效考核机制与金字塔式政治晋升模式、市场机制、行政性资源配置方式等制度性因素及其对区域产业分工的影响,得出制度性产业结构趋同产生的内在机理.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完善绩效考核机制、转变政治晋升观念,加强区域地方政府合作、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区域产业分工、产业协同推进”的产业定位,优化生产力布局、深化产业分工体系等对策路径来有效规避制度性产业结构趋同.  相似文献   

17.
冰山运输成本的提出是新经济地理的基础理论,然而由于这一概念的高度抽象和浓缩,冰山运输成本的实证检验却并不如意。根据简单易得、尽可能涵盖企业销售产品的交易成本、本身是企业经营成果的一部分这三个标准,基于垄断竞争市场结构,建立了销售费用与销售半径正相关的企业利润最大化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利用销售费用衡量企业冰山运输成本的合理性。根据理论模型结论,进一步以1998—2010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不同产业的差异化空间分布及其演变开展了实证研究,发现销售费用率指标能有效、稳健衡量企业的冰山运输成本。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本文认为:协调化和高度化的统一,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符合国情,发挥优势;按比例协调发展,增长速度适度;建立和健全“两个体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满足人民需要为目的。这就是产业结构合理化标准。在方法论上,应讲究辩证法,防止片面性。  相似文献   

19.
生产要素能够在同一市场中自由流通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行政地区垄断无疑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行政地区垄断总是与地方政府的利益联系着,产业结构趋同迫使地方政府为了地方利益最大化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市场竞争,产业结构趋同能够催生出行政地区垄断。同时由于我国反垄断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和对行政地区垄断的打击力度相对不足,在客观上纵容了行政地区垄断。解决产业结构趋同背景下的行政地区垄断之道是创新法律制度,即建立诱导地方政府发展地方优势产业的克拉克机制和加强打击行政地区垄断的省际诉讼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一个地区在开发中想要获得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关键是要拥有合理的产业结构。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有些地区间出现了产业结构趋同的问题,可能导致同一产业间的恶性竞争、重复建设以及资源的浪费,这时,就应当分析区域间产业结构趋同的原因,针对原因探求合理的优化区域间产业结构的方案,通过地区间产业的整合以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