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基于中国债券市场的违约事件,本文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债券违约原因及应如何看待债券违约.接着基于声誉的考虑、理性人假设探讨债券违约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影响,并就信用评级的局限做了分析,最后对评级机构的应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4.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信用评级机构未能及时向投资者提示结构化金融产品的潜在风险是其原因之一。金融危机使得评级机构面临着声誉危机,这也显示出声誉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激励约束作用。本文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通过声誉溢价模型考察了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并结合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缺失动因,提出了重塑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提高评级质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债券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尽量避免违约事件发生,降低信用风险,减少债券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完善信用评级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研究国内外债券融资成本相关课题,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基于2016—202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的公司债券样本,探究信用评级对我国公司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信用评级在债券市场中起着信号传递的作用,有效减少了投资人和发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2)信用评级与债券融资成本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债项评级和主体信用评级作用效果较为显著,国际信用评级的影响相对较小。据此结论,文章最后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笔者以声誉溢价模型对信用评级机构与发行方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了声誉机制是解决评级市场利益冲突、保证评级等级正确性的结论,这对于防范金融风险,保证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中国证监会对评级机构的警示函处罚带来的影响和评级机构的应对。研究发现,受处罚的评级机构会显著上调债券发行人的主体信用评级,并获得更高的评级市场份额。在采用熵平衡匹配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存在。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调发行人评级的动作在发行人与评级机构之间存在利益关联,或者发行人自身违约风险较低时更为明显。本文系统地分析了警示函处罚对评级机构行为的影响,为我国评级机构监管的发展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8.
韩玎  鲁篱 《财经科学》2014,(4):32-41
基于对信用评级结果的依赖,评级机构的错误评级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评级机构因评级中的欺诈、重大过失而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日渐增多,美国、欧盟的相关判决表明其开始不断强化信用评级机构的民事法律责任。但在设计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机制时应当确保各方都有审慎的激励、确保权责相一致。而诉由的选择、对评级机构的过错认定等都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国际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的爆发,让世界各国开始重新审视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在此国际大背景下,如何客观的看待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风险,以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集中力量为民族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打造良好的平台与环境,促进我国民族信用评级机构健康发展,尽快使我国信用评级业上一个新台阶,不断增加我们自身的竞争力,拥有更多的国际话语权,成为我们研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王蔚 《时代经贸》2013,(20):159-159
国际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的爆发,让世界各国开始重新审视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在此国际大背景下,如何客观的看待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风险,以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集中力量为民族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打造良好的平台与环境,促进我国民族信用评级机构健康发展,尽快使我国信用评级业上一个新台阶,不断增加我们自身的竞争力,拥有更多的国际话语权,成为我们研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影响我国债券评级的决定因素有以下三点:(1)影响债券评级最关键的因素是发债企业总资产的规模,即企业资产规模越大,其评级越高;(2)政府政策对该发债项目或行业支持与否时债券评级有正的影响,即发债项目或其所在行业是有国家政策明确支持的,其评级可能越高;(3)企业的财务风险如资产负债率和长期负债比率等对债券评级没有显著的影响,企业的绩效如资产收益率对债券评级也没有显著的影响.目前评级机构的评级不能反映企业财务风险与绩效的好坏,债券上市后评级的动态调整也几乎不存在.这说明我国目前企业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评级与欧美的债券市场存在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VMI模式下仓单质信的企业资信评级体系建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仓单质信能够有效控制VMI运作中的信用风险,但随着实践深入,仓单质信的风险逐渐显露。基于客户资信风险、仓单风险、银行风险都与信用有着密切的联系,提出建立仓单质信的供应链企业资信评级体系。研究表明:通过构造指标要素,分析评级指数设定、信用等级平均累计违约率统计以及评级结果的准确性,可以实现信贷决策的科学化、精细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中债资信对债券发行主体进行主动评级的数据,考察了投资者付费模式的引入对我国债券市场上发行人付费评级机构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付费模式评级具有标杆效应,相对于没有被中债资信评级覆盖的样本,被中债资信进行主动评级的样本其发行人付费评级与之前相比有显著降低,评级质量有所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投资人付费模式主要通过声誉约束机制发挥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肯定了投资者付费模式评级在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发挥的积极作用,并提出监管机构可在合适情况下推出双评级制度。  相似文献   

14.
国际证券市场的持续动荡,使得主权信用评级的影响作用越加突现。诸多研究指出,主权信用评级调整对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都存在影响,但由于市场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不同,股票市场比债券市场的反应剧烈,而且股票市场对主权信用评级调整能作出提前响应。由于市场预期和经济周期的合力作用,市场存在着对正负评级变化的不对称反应。因此,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议,一方面增进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也为制定风险防范政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窦程强 《技术经济》2020,39(2):55-63
以纳税信用评级披露作为一个天然外生冲击,并基于2013—2016年1214家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构造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评估纳税信用评级结果披露对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纳税信用评级结果披露显著增加了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基于PSM-DID方法的估计结果与上述结论无明显差异。稳健性检验也表明上述结论的正确性。机制检验表明,纳税信用评级结果披露通过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进而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此外,分样本回归发现纳税信用评级结果披露只能对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研发投入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公司债券流动性风险测度指标,引入M-Copula函数和Markov机制转换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公司债券的流动性风险与信用利差的关系。结果表明,M-Copula函数与Markov机制转换模型的实证结果一致。具体如下:公司债券的流动性风险对信用利差的影响是一个动态的非线性过程;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非对称尾部相关性,其中上尾相关性较高,即熊市时期流动性风险和信用利差同时增大的概率高于牛市时期,且熊市时期流动性风险对信用利差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其他时期。  相似文献   

17.
对信用评级体系的验证已成为银行风险管理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参照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要求,除对信用评级体系进行了违约预测力和违约拟合度统计检验外,还突出了样本分布稳定性的定量验证分析。同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资料建立信用评级体系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显示,所建立的信用评级体系具有较高的违约预测力、违约拟合度和样本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 of credit market imperfections, measured by the relative bargaining power of banks, on the agency costs of debt finance. The threshold of obtaining loan finance is shown to be independent of the relative bargaining power of the financier. However, lower relative bargaining power of banks leads to lower lending rates and investment return distributions with lower, but less risky returns. Thus, our analysis does not support the view, presented in a large existing literature, that there would be a trade‐off between reduced credit market imperfections and higher agency costs of debt finance.  相似文献   

19.
美国信用评级业及其未来的监管政策调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日下,同时也使得美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暴露.金融创新背景下的美国信用评级业其实存在着许多内在矛盾和困境.因此,以下三个方面将是其监管政策调整的重点: (1)强化竞争机制,调整信用评级现有市场结构; (2)加强信息披露,提高评级活动的可审核性; (3)保证评级活动的独立性,促使评级结果的公正与客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