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命题.目前,农村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土地产权实现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学术界关注较少,所遗学术纷争、疑点和空白尚多.针对初级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农村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土地产权实现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对人类所有制占有关系的沉思、百年来农地所有制及其产权实现历史逻辑的拷问、农村混合所有制经济内涵及其农地产权实现理论厘定的基础上,提出了着力优化社会主义农地占有关系、发展农地公有权和使用权两个市场、扩充农地公有占有权及处分权能、赋予农地公有单位优先流转受让权等创新性政策立法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
1954年侯外庐先生发表了他的著名论文《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的问题》(《历史研究》1 954,1 ) ,引发了史学界关于土地所有制的热烈讨论 ,以至于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成为了我国历史研究领域里众所周知的“五朵金花”之一。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 ,一大批学者 ,包括众多著名学者都参与了讨论 ,刊布的论著难以计数。如此规模的研究一定巨细靡遗了 ,其实远非如此。与这一领域总体上的繁荣相比 ,五代十国土地制度的研究却一直相对冷寂 ,甚至显得荒芜。不论是集中反映早期讨论成果的两部论文集《中国历代土地制度问题讨论集》、《中国封建社…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经历了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并在“中国经济奇迹”创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贯穿着交锋争鸣、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从“国进民退”争论到“私有制消灭论”“民营经济离场论”,再到“人民经济取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言论风波,党和国家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其间,民营经济的内在制度属性、公有制与多种所有制结构优化和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民营企业的独特作用三个理论问题,以及营商环境、政府监管、政策连续性和可预期性三方面的重要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激烈讨论,对民营经济如何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高质量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对这些问题的争论作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并给出了简要的评论。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中国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关于国有经济控制力问题争议颇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所有制格局进行了分析.从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经典文本出发,在探寻混合所有制理论渊源的基础上,作者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所有制变迁轨迹进行了梳理.试图解答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关于国有经济控制力问题的认识误区,对于准确理解“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的实质以及进一步落实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1983年9月,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森正夫在厦门大学与傅衣凌、杨国桢先生进行一个月的合作研究,以《明清时代地主土地所有及农民有关土地诸权利的特点》为题,在各自阅读对方所写的有关论著及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围绕“地主土地所有的特点”、“农民有关土地的诸权利”、“土地所有和地方社会”三个主题,举行了6次研究会,报告研究心得并展开讨论。会后,由研究生郑振满、郑志章根据录音,将讨论发言部分整理成这份纪录。从纪录可以看到改革开放初期中日史学界交流活跃的一个场景,感受学术对话与互动的潮流和气氛。时间虽过去了二十六年,有关研究已有新的开拓和发展,但当年论学的视野和问题意识,思想激荡产生的智慧之光,仍具有学术史的价值。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并庆贺杨国桢先生治史五十年,特全文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产权制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代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权制度改革是绕不过去的问题。这是中国在今后新阶段推进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的关键所在。一、关于“产权”内涵的把握如何科学把握“产权”的内涵,是近十余年内中国经济学界颇有争议的问题。对此,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分析。(一)“产权”与“所有制(权)”是两个内容有“交叉重合”之处但又有明显区别的范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关于“所有制(权)”理论,是人们所熟知的。通常意义上的“产权”虽然与“所有制(权)”有密切联系,但不完全相同,这是两个经济范畴。…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流转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村土地改革是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大实践,而农村土地改革的关键和核心是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试图在分析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发展的历史并对中国农村土地立法现状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因,并进一步思考如何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8.
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来总结经验探求规律,是研究分析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本方法。市场经济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美国是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代表;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越南,与中国同样面临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新加坡是东南亚国家中经济发展比较成功的典范,一直是中国学习借鉴的重要对象。分析研究这三个国家土地住宅制度的历史经验,对于中国深化土地住宅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有参考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所有制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如何解决所有制问题,建立什么样的所有制模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在我国,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者的理想模式与中国国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  相似文献   

10.
最近读了伍丹戈先生的新著《明代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的发展》,得益非浅。此书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十万余字,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研究明代的官田和民田。第二、第三部分探讨明代均田、均粮运动的由来和发展。第四部分阐述明代均田、均粮运动的历史意义,也是本书的结束语。全书内容充实,分析缜密,是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汇集。它的出版,对于中国古代经济史,特别是对于明代经济史的研究来说是一个可喜收获,读者会因此而有所裨益。 (一)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曾是我国史学界热烈争论的重大问题之一。有的主张,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有的则认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土地所有制形态。然而就实际的土地问题作具体细致的分析,还是很不够的,特别是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土地制度的具体深入研究更是欠缺。作者选择了明代土地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官田和民田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这种研究工作是十分有意义的。 作者围绕这个问题,首先研究了明代官民田土的来源。作者认为,明代官田的来源,常常是凭借封建国家的统治权力,通过各种籍没形式而取得的。虽然屯田,牧地和赐乞庄田不是来自籍没,但也是依靠统治权力取得的,而且是比籍没  相似文献   

11.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进行的公有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在学界一直是个有争议问题。该文着重分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在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一体性发展的必然性;继而进一步说明,由所有制关系派生并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同时也是多种所有制经济一体性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和载体;在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的这种一体性发展,将会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2.
崔湧 《江南论坛》2021,(5):26-28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建党100周年,如何用历史眼光、理论维度、创新视角来认识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悟透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是与时俱进的过程,意义重大.从"用学术讲政治"的视角,突出问题意识,从学理层面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进而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和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土地分散化小规模经营、农业转移人口与土地配置失衡、耕地流转尚处于起步阶段等现实问题依然是中国“三农”问题需要破解的难题。在中国农村土地利用朝着规模化、集约化及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下,笔者提出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进一步改革的现实需求。现阶段,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已经极大束缚了土地和劳动力要素的合理流动,为此,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于充分释放制度红利、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极大提高农村生产力和农业效益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舒平 《经济论坛》1998,(15):21-2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这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向所有制改革的转移,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所有制问题上的第二次思想大解放,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深化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实现农业企业化的基本前提。由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仍未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所有权的“明晰化”问题,土地股份合作制是逐步解决我国农业土地所有权的较好形式。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伴随这经济的发展,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形式越来越不适应新时期的农村经济市场化发展的要求,针对这种由体制而导致的发展中的矛盾和突出问题,本文试图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现有农村土地所有制形成的过程和根源,并针对目前呼声很高的改革浪潮,提出改革所必须面对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希望能对中国的农地所有制改革进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和确立,是根据中国的发展目标和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实际不断进行调整与完善的.民主革命时期全力保障革命根据地建设与供给,新中国成立后集中力量恢复经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党不断解放思想,对内深化改革、对外建设高水平开放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基本经济制度进行了"三位一体+"的新概括,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实现了基本经济制度由单一所有制制度向基本经济制度体系转变的重大理论突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定型.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演变过程表明,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历史方位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才能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组织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指示和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2005年11月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的发展道路”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多位经济学者参加了会议,围绕着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中国的发展道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报告总结改革开放近二十年的历史经验,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强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对所有制理论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的新突破。这在理论上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实践中必将极大地推动中国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20.
1985年4月10日至7月9日,根据教育部与日本学术振兴会交流协议的安排和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的招聘,本刊主编、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杨国桢赴日从事明清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和学术交流。他先后在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和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参加了“明清时代的国家与社会”、“17世纪以降东亚细亚公私文书的总合的研究”的共同研究活动,讲演《明清契约学引论》,并到大阪大学文学部、名古屋大学文学部、仙台东北大学文学部进行学术访问,应邀作了学术报告。访日期间,杨国桢与日本近畿、关西、关东和东北地区的明清史学者举行多次学术座谈,还与日本史、朝鲜史学者作了中国土地契约文书与日本、朝鲜土地契约文书比较研究的讨论,利用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和东北大学附属图书馆所藏清代江苏土地契约文书,撰写了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