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中庸”思维方法的管理学意蕴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建坤 《经济问题》2000,(10):12-15
孔子“中庸”思维方法,是通过“中”、“和”范畴显示事物对立面同一性、质量互变关节点(度)的辩让思维方法,其“和实生物”、“叩其两端”、“君子时中”、“和为贵”等思想,为孔子建立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提供了方法论,具有时代性;同时,为反对“蔽于一曲而闳于大理”的片面性,树立辩证法全面性世界观提供了方法论原则,又具有真理性。孔子“中庸”思维方法,对现代企业生产要素管理、经营环节管理、组织制度管理、人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国内的管理研究文献普遍存在“方法导向”的弊端,究其原因在于不重视科学研究方法论的运用。从科学研究方法论的角度,提出了管理研究过程系统模型,包括管理问题产生、提出目标或目的、诊断问题和预期答案等;论述了基于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管理研究途径,包括识别问题、限定研究目标、提出假设等;指出“科学研究”和“思辨研究”属于研究方法,是研究方法论的一部分,在不同的阶段各有所为,而科学的管理研究在于以“方法论”作指导,遵循“问题导向”的研究逻辑。  相似文献   

3.
王易  邱国栋 《经济管理》2020,42(2):92-105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组织需要从一元集权制向多元治理转变,本文通过对通用电气公司(GE)和海尔的跨案例研究发现组织从一元集权制向多元治理转变的“四反”演进路径。其中,“反集权”的本质是组织权利分化,组织演进逻辑是从“垂直”到“水平”,以构建赋权赋能为核心的扁平网络化组织。“反边界”的本质是组织边界扩张,组织演进逻辑是从“有形”到“无形”,以构建动态无边界的虚拟组织。“反分工”的本质是组织流程再造,组织演进逻辑是从“分散”到“整合”,以构建人机融合智能型组织。“反范式”的本质是管理范式转变,组织演进逻辑是从“有序”到“无序”,以构建平台为主要特征的后现代管理范式。进一步对“四反”路径进行整合分析,构建了基于“四反”的多元智能组织理论模型,该模型以后现代管理哲学为理论基础,符合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组织发展的“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将引领未来的组织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从认识"以人为本"到实现"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阳 《经济论坛》2006,(4):74-75,88
人类的历史就是管理的历史。而管理的目标无论差异多大,归根结底都取决于“人”。对于现代企业来讲,尤其如此。企业管理要提升,不仅要建立一套思维超前、设计科学的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个让“死制度”产生“活效益”的环境,即如何最大地发挥“企业人”的活性,让其在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环境中生根、成长、硕果累累,这才是管理艺术的极至。而要达到如此的管理境界,关键在于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5.
管理学从其诞生之日就与经济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方法上的借鉴、融合至今仍然是管理学者和经济学者关注的焦点。“经济”一词起源于希腊,原意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经济与人息息相关,经济学就是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是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而管理学广意上讲是研究如何组织资源来实现组织目标的问题,管理就是通过人把事做好,管理学便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作好互动协调,善于化对立为统一,同时管理包含指挥别人的含义,而管理指挥别人既要讲究科学性、更要讲究艺术性,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然而艺术性的把握是动态的,难度比较大,直接经验、感性经历在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差异往往决定着管理的效果。这也许有助于我们理解“经理”的真正含义:经理:经验+道理。管理就是解决科学方法的问题,即巧干的问题,也可以这样说,用做人之道来解决经营之道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管理实践中,见物不见人的现象非常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没有得到真正落实。虽然许多领导以及班刊杂志经常提到“以人为本”、“人本管理”,但很多人并没有深究其中“人”与“本”的真正内涵。似乎人本管理就是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开发人力资源。似乎“人本管理”成为了社会组织实现自身功利目标的一种手段,组织中的人并没有摆脱仅仅作为一种资源或人力资本存在的地位。人本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需要从概念上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7.
《经济评论》2007,(4):68-73
西方主流经济学在方法论上一直奉行理性主义传统,并把确定性经济社会观、经济人假定和个人主义作为其方法论的硬核;而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又不断地把逻辑演绎、数学方法和博弈论纳入它的方法体系中。在如何对待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反思中,以揭示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演变为线索的路径可以让我们发现它的理论具有的特性。这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即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传统,而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要根据研究的实际问题实现多样化,包括借鉴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一些具体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科学抽象法是马克思在批判和继承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提出和具体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科学研究方法。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是科学抽象法的哲学和方法论基础。方法论层面上的区别不仅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作为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的本质区别,而且也是凸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科学研究范式的核心所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作为在理论上总结历史经验以及构建和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需要,应重新树立马克思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一、人本管理的实质 在企业管理中,虽然“以人为本”、“人本管理”经常可闻可见,但很多人并没有深究何为“人”,何为“本”。有人认为人本管理就是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开发人力资源,重视和动用人力资本。如果这样理解,那么它不过是社会组织实现自身功利目标的一种手段,组织中的人并没有摆脱仅仅作为一种资源或人力资本存在的地位,人本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也并未有何重大突破。人本管理的实质是什么?这是我们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存生 《发展研究》2007,(6):102-103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瓶颈在于“三农”问题。建国后我国的“三农”问题大致经历了城乡自由流动时期、城乡隔离时期和城乡互动时期。尽管各个时期“三农”问题的表现不尽相同,但其背后都存在深刻的理论和实践逻辑。正是这一问题的长期历史累积使其成为“重中之重”,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则拓展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认识边界,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因此,解决“三农”问题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统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人本管理的实质 在企业管理中,虽然“以人为本”、“人本管理’经常可闻可见,但很多人并没有深究何为“人”,何为“本”。有人认为人本管理就是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开发人力资源,重视和动用人力资本。如果这样理解,那么它不过是社会组织实现自身功利目标的一种手段,组织中的人并没有摆脱仅仅作为一种资源或人力资本存在的地位,人本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也并未有何重大突破。人本管理的实质是什么?这是我们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工业企业人才群落是人才群落的一种,如何遵循客观规律,搞好组织管理、协调、培训、考核、使用,正确处理各种人才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合理的群落结构。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外部环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实现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发展观”,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具有决定意义的要素之一。本文就工业企业人才群落结构科学化方面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大衰退”之后明斯基经济思想的复兴,与其独特的研究方法论密切相关.秉承着方法为图景服务的方法论原则,为了研究自己所设想的复杂而不断演化的发达金融资本主义经济图景,明斯基从整体上采用了制度的、演化的和历史的分析方法,依靠深入实践的参与观察,运用文字语言的叙述性方法,以辩证的视角来捕捉和阐释.具体而言,针对图景当中的要素特征,明斯基遵循了一条宏观-微观-宏观的研究进路.首先从宏观着眼,运用非均衡分析法来讨论图景当中内在的非均衡力量和趋势,并运用现金流分析方法将该图景抽象成一个现金流网络,然后从广义理性行为模式出发,剖析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和现金箱状况,最后探讨其宏观上的金融不稳定效应.这些与主流截然不同的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明斯基思想长期被忽视和压制,但在未来的经济学重建中却亟需大力重视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依法治国”必须与“以德治国”密切结合 “德”、“法”之争,古已有之。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围绕着“德治”与“法治”,“礼治”与“刑治”,“王道”与“霸道”,“仁政”与“暴政”的争论异常激烈,直到今天这种争论仍然存在。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主张“德治”,提出要“为政以德”;但孔子也曾提出“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学派主张“法治”,提出要“以法为教”,但韩非曾提出“誉辅其赏,毁随其罚”,“赏誉同轨,非诛俱行”的原则,强调道德舆论的毁誉必须与法的赏罚相协调。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德主刑辅”的思想。认为“刑者德之辅”,“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而苟子则认为但靠赏庆刑罚不能尽人之力,教化不足万能的,主张教与诛、礼与刑相结合。总之,古人在如何处理德刑关系上,主要有“德主刑辅”,“刑主德辅”,“德刑结合”几种观点。事实上,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卢晖临 《开放时代》2004,1(1):115-125
进入1980年代以来,历史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发生剧烈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学者远离大理论和总体解释模式,转而趋向时间性和叙述的分析。一些历史社会学家不仅在表现形式上依赖于叙述,而且提出“叙述主义”的概念,将其上升到一种方法论的高度,以作为结构主义方法的替代。作者广泛利用英语文献,对“叙述”这一研究方法做了系统的介绍,并进一步指出.迈向叙述是社会学解决自身问题的一个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6.
全面推进“大思政”格局建构是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着重阐述的重要思想,也是促进高校思政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高校应从组织格局、工作格局、生态格局出发,通过多主体参与、多形式呈现、多维度耦合的“大思政”格局建构路径,汇聚多方合力,促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李秀辉 《经济纵横》2019,(11):17-24
西方主流货币理论在分析方法上存在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冲突,且偏重前者而忽视后者,以致形成"没有货币"的货币理论而难以解释现实和预测未来。西方主流货币理论有其抛弃历史方法的理由,但根本原因仍在于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冲突。在比较两种分析方法特征的基础上,可借鉴马克思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货币分析思路,为现代货币理论的构建提供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付葵 《经济师》2009,(6):287-288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第三部门”组织正在悄然兴起,但“第三部门”没有有效利用“志愿者”资源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第三部门”在人力资源利用上的最大差异。文章在对我国当前“第三部门”志愿者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我国“第三部门”志愿者管理工作的若干建议,以期对“志愿者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一、参与式管理的发展和本质 1.参与式管理的发展。现代化组织的管理是朝向人性化的发展,这种管理思潮,要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兴起的行为学派。行为学派一词是“个人行为与人群关系”的简称。行为学派的学者认为,管理既然是经由众人的努力来完成任务。所以一位有效的管理者就必须了解“需要、内驱力、激励、领导、人格、行为、工作群体及变革的管理”等因素的重要性。其中“霍桑研究)”掀起了对人群关系的重视。研究结果显示。组织的生产力不只有赖于个人.同时有赖于组织中的社会互动。而人群关系学派是行为学派的分支,参与式管理属于人群关系学派。因此,参与式管理的发展是从上世纪的30年代初崭露头角.50年代后,在美国以及日本企业界广为采用。作为方法论和工作手段,被引进中国仅有十几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晚年在世界历史的视阁下,在研究俄国农村公社状况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关于落后的俄国能否不经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阶段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论述。今天,当我们寻求它的直接理论意义时,它早已消逝在历史烟云的纵深处;而当我们透过厚重的时空帷幕,发掘其所蕴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唯物辩证的方法论价值,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光辉依然照耀着当代社会主义者的现实行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