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洪盛 《当代经济》2006,(4S):75-76
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不经过商业银行而到达融资者手里的过程。所谓银行“脱媒”化是指国民储蓄转化为投资更多地脱离开银行为媒介的间接融资方式,转而采用直接融资方式的过程。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这个过程,中国银行业目前正开始经历这个痛苦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金融脱媒"对金融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金融脱媒的现状 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不经过商业银行而到达融资者手里的过程.所谓银行"脱媒"化是指国民储蓄转化为投资更多地脱离开银行为媒介的间接融资方式,转而采用直接融资方式的过程.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这个过程,中国银行业目前正开始经历这个痛苦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新一轮宏观调控的目的之一,就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超常增长的规模,防止投资反弹,转变依靠扩张性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这种粗放模式。但是,目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然很大。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仍然来源于投资的扩张。虽然央行配合国家宏观调控,将利率适当上调,同时银监会加强了对于银行风险内控的监管,使得银行信贷发放得到规范。其原因是大量社会资金在流向市场时,绕开了银行这一中介,金融脱媒下的资金体外循环加  相似文献   

4.
林思静 《经贸实践》2016,(8):158-158
本文对金融脱媒进行了界定,分析了我国金融脱媒的现状,在金融脱媒的大趋势之下,对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发展既有好处又有坏处,对于现在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的冲击之下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给予一定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6.
金融脱媒对我国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现有绝大部分文献不同的是,本文认为,金融脱媒不只是资金需求的去银行化,还包括资金供给的去银行化.在阐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将非金融机构对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进行了综合处理并得到了我国的金融脱媒指数,然后通过DEA法和Malmquist指数测算了我国的资本配置效率.接着,本文运用SVAR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金融脱媒对我国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金融脱媒对配置效率的影响存在“期限结构效应”,即金融脱媒在短期内能显著促进我国配置效率的提高,但这种促进效应持续时间较短并在中期内转为抑制效应;长期来看,金融脱媒并未明显改进我国的资本配置效率.最后,本文分析了结论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8.
银行脱媒化,指资金融通逐渐与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银行相分离,更多地通过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进行。金融中介理论认为当信息不对称性和交易成本降低,金融中介将被金融市场替代。“金融脱媒”理论认为银行脱媒的一个重要表现是银行受到股票市场、票据市场以及投资银行的排挤,银行的信贷功能主要是聚集资金的功能被弱化,银行的混业经营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从已有的相关文献看,当前对金融脱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脱媒的内涵、 原因、 度量、 影响和对策的几个方面.相关研究大多局限于对金融脱媒现象的描述和应对策略的探讨.因此,本文试图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上提出对金融脱媒有待完善和补充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我国金融脱媒现象的基本判断,基于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针对我国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不同传导渠道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金融脱媒使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效果明显减弱,对利率传导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及资产负债表渠道则具有促进作用。总体看,金融脱媒削弱了我国传统货币政策传导到实体经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金融自由化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自由化给全球金融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金融管理机制、利率水平、汇率制度等方面。创建有效的金融机制,提供有效安全网,明确长期利益最大化目标,是有效防范金融自由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论金融信息化对金融业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信息技术成果的广泛应用不断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背景下,金融领域的信息化进程深刻地改变着金融活动与管理的内容、范围和方式。本旨在探讨金融信息化对金融业已经可能产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金融创新对金融业及其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金融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虽然金融创新也有它的负面作用,但是从整体来看,它的积极的正面的对金融业影响远远大于负面影响。本文主要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制度三方面探讨了金融创新对金融业的正面影响,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3,(9)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脱媒"趋势日趋明显。文章阐述了"金融脱媒"的产生及基本机理,对脱媒对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从经营理念革新、业务管理体制转型、营销模式变革和业务结构优化等方面,就我国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转型路径选择给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金融脱媒的内涵与现状。在金融术语中,把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这个媒介体系,直接输送到需求方的这种资金体外循环称作金融脱媒,也就是说,资金的供给通过一些新的机构或新的手段而直接输送给需求方,造成资金的体外循环,从而避免了政府的  相似文献   

16.
金融脱媒现象是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本文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界定并度量了金融脱媒指标,采用平滑转换向量自回归(STVAR)模型分析金融脱媒对不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果的非对称性影响,用一种全新的方法对我国金融脱媒进行更深入的解读。得出结论:金融脱媒的出现弱化了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却强化了利率传导渠道和资产价格传导渠道的作用,这为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转变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金融脱媒理论及其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中叶之前,货币金融领域关于银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央银行功能及中央银行制度。直到二战后50-60年代西方世界经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银行等金融中介理论才得到重视并不断完善,其中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银行业市场份额下降引发的金融脱媒理论(Disintermediation Theory)成为研究银行中介最重要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直接融资比重不断攀升,间接融资比重不断下降,金融脱媒不断深化,导致央行实施的货币政策效力弱化,调控难度加大。金融脱媒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升了金融资产的证券化率,众多介于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新型金融工具涌现。这些金融工具大多既具有资本市场工具的高收益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正在经历着全球金融业早已开始的“脱媒”过程。文章通过对当代金融系统结构变化与金融中介演变、特别是国际银行业的转型发展经验的分析,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应对自身生存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从长远看,金融脱媒将有利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而资产证券化又进一步可使金融机构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充分发挥其金融中介作用,提高资本管理的效率.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首先概述了金融脱媒与资产证券化的相关理念,进而分析了金融脱媒背景下资产证券化的意义,最后给出了金融脱媒背景下证券投融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