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球经济竞争与产业变迁的背景下,梁稳根领导下的三一重工在某种视角上也是中国制造企业的符号代表。 得益于对外开放、全球制造业结构转移、丰富的人力资源以及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制造业在过去10年间取得了惊人的发展。2010g,中国制造业产值首度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在全球制造业产值中的比重为19.8%,领先美国0.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最近有报道说,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有望在明年超过美国,结束美国一百多年来在全球制造业保持的支配地位,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然而,这则消息在国内并未引起应有的提振效应。当前中国的制造业正在经历严峻的寒冬,不少出口企业濒临破产。在此背景下,加速中国经济转型的呼声又起。相关部门已经增调了中小企业信贷额度,并调整了出口退税,但显然还不够。  相似文献   

3.
金三三 《现代乡镇》2012,(11):84-99
数据说话:“中国制造”的“世界第一”竞争力指数在被评的26个国家中排名第一 开篇,先向读者引用四个“据”。 据美国经济咨询公司环球通数据,至2010年,中国制造业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中国制造业的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  相似文献   

4.
中国已被认为是世界的“制造工厂”,但在全球制造业的产业链上,只是处在中低端的位置,以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居多。从总量上看,中国的制造业产值目前仅占全球市场的5%,而日本所占的比重是15%,美国是20%。  相似文献   

5.
蒋瑛  谢勇  常群 《亚太经济》2023,(2):75-86
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出台一系列制造业回流的政策与措施,以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弱化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作用。构建2000—2021年中国行业层面的供应链风险指数与美国制造业回流指数,并基于中间品贸易的视角探究两者间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美国制造业回流将阻碍外资对中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弱化中国在国际生产网络中的地位,加强中国对国际市场中间品供给与需求的依赖;也会通过中高端制造业回流的集聚效应降低中国对国际市场依赖的多元化程度,进而对中国供应链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陈洪 《宁波经济》2011,(4):22-23
根据估算,2010年中国制造业的总产值占到了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19.8%,而美国是19.4%,根据这个数据,中国是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然而目前我们面临的大环境的变化,就是中国正在进行的转变生产方式以及经济结构的使命。企业都感受到了劳动成本的增加,市场上的涨价行为又很难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7.
2006年新年伊始,中央提出了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大力提倡“自主创新精神”。而我经过长时期对国有企业的调查研究发现,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正试图进入中国装备制造业,其目的已不仅仅是占领中国市场,同时也意欲把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纳入其全球产业链,要从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角度在中国整合市场和资源,从根本上消灭潜在的竞争对手——中国机械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其力度、深度和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8.
由于美国经济快速走弱,中国势将于明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国,这比预期提前了4年。这一巨大飞跃是由美国经济咨询公司环球透视(Global Insight)提供的预测所显示的。中国明年将占全球11.783万亿美元制造业增加值的17%,而美国将占16%。去年,美国仍名列榜首,占全球总值的五分之一。中国位居第二,占13.2%。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升制造业全球竞争力,美国开始逐步调整制造业经济发展模式,将研发与生产都留在国内,自2011年开始实施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引领全球制造业转向,争夺未来经济增长的制高点。中国可以借鉴美国。  相似文献   

10.
庄芮 《亚太经济》2013,(5):51-55
美国重振制造业的关键领域并非传统、低端的制造业,而是意欲引领全球制造业的未来,因此,美国重振制造业对中美贸易规模总体影响不大,但进出口结构变化不一;美国重振制造业将对美国在华新增直接投资产生负面影响,在华美资存量会保持稳定,但新增美资的规模或比重可能下降,与此同时,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尤其是对美制造业的投资可能增加,由此导致中国FDI净流入减少。  相似文献   

11.
张杰 《开放导报》2023,(2):22-31+52
当前,以制造业分工和贸易体系为主导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正在发生减弱的趋势,甚至出现了可能瓦解的苗头,这必然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带来难以忽略的风险和挑战。面对美国针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全局性“脱钩”行为,欧盟针对中国试图实施的局部性“脱钩”行为等变化,如何主动应对和积极化解,成为当前中国的核心战略之一。在全面分析当前全球制造业分工和贸易体系重大变化的基础上,重点解构其驱动机制,由此识别和提炼其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研判中国在其中的新定位和新优势,深入探究中国面对全球制造业分工和贸易体系新变化格局和新驱动机制的应对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但制造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同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文章利用CES生产函数和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法测算了1995~2009年中国与美国制造业技术差距,并对技术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测算结果表明,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在1995~1998年期间出现短暂缩小,但1999~2009年期间技术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从分行业看,中国的资源、能源等垄断性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同美国的技术差距较大,而消费品制造业同美国的技术差距较小。利用分行业数据实证研究表明,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信息通信技术和制度环境,特别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制度改革并未有效促进信息技术进步进而缩小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在中国加入WTO后显著缩小了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中国的人力资本积累并未有效缩小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而且,随着人均GDP的上升,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并未呈现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但制造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同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文章利用CES生产函数和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法测算了1995~2009年中国与美国制造业技术差距,并对技术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测算结果表明,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在1995~1998年期间出现短暂缩小,但1999~2009年期间技术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从分行业看,中国的资源、能源等垄断性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同美国的技术差距较大,而消费品制造业同美国的技术差距较小。利用分行业数据实证研究表明,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信息通信技术和制度环境,特别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制度改革并未有效促进信息技术进步进而缩小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在中国加入WTO后显著缩小了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中国的人力资本积累并未有效缩小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而且,随着人均GDP的上升,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并未呈现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上看,在世界范围内先后形成过三个全球性的制造业中心。18—20世纪初,英国的制造业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称雄世界,20世纪上半叶—70年代,美国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成为继英国后最具竞争力的全球制造业中心,二战后的日本自50年代末起步,至70年代形成了优于美国的制造业竞争优势,80年代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制造业中心。自90年代起,日本的地位开始下降,东亚地区,包括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开始快速上升。有关专家认为,作为全球制造中心一般具有几个突出的特点:首先是制造业中心依赖于国内市场的规模和发展潜力。其次是全球制造中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经济体之间双边附加值贸易额的基础上构建了附加值贸易网络指数,并绘制了全球附加值贸易网络图形。结果表明:2009年美国在全球附加值贸易中处于最核心的地位,与德国和中国共同构成了网络中心国;1995年的附加值贸易网络集中度较高,欧洲地区的附加值贸易联系紧密,当时中国在全球附加值贸易网络中相当不起眼,在亚洲的地位也不突出。在全球制造业附加值贸易网络图中,美国、德国和中国仍处于中心地位;但在双边附加值贸易中,中国主要依赖其他经济体,而美国主导其他经济体,德国的主要贸易对象是欧洲内部的国家。美国是全球服务业附加值贸易的领头羊,与德国、英国一起构成全球服务业附加值贸易网络的核心国;中国在全球服务业附加值贸易网络中的影响力相对较弱;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附加值贸易网络密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6.
引入增加值贸易核算体系,测算2000-2014年间中国制造业对美国的出口贸易利益,结果表明:虽然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快速增长,但所获贸易利益极为有限,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格局是向着有利于美国、不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尽管中美贸易顺差在2000-2014年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但由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地位,出口对我国获取贸易利益的带动作用不强。因此,中国制造业迫切需要改善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低端地位,向价值链的两端攀升,从而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出口获利能力。  相似文献   

17.
曾经将比较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中国制造业,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飙升,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正历经“寒冬”。长期以来凭借高度专业化和价格竞争为利器的制造业集群进入了低谷和调整期,甚至可能对中国制造业造成致命打击的全球第四次制造业转移正从中国启动。由于缺乏自主创新,中国制造业不仅难以实现整体升级,  相似文献   

18.
朱润柏 《特区经济》2014,(6):134-135
16世纪以后,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出现分野,东方的科学技术越来越落后子西方,历史称之为“李约瑟之迷”,进入21世纪后,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出这个迷团。2011年,中国制造业产值为2.05万亿美元,而美国制造业为1.78万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贸易也是如此,2012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38670亿美元,美国为38628亿美元,也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分析这个大逆转的厚因,一是从体制上解放了了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人类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创举;二是对外开放;三是坚定不移地贯彻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国策;四是融入了了全球的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19.
媒体瞭望     
《西部大开发》2015,(Z1):198-199
中国制造再抉择自工业革命以来,制造业始终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力量。制造业改变了生产方式,推动了技术革新,充裕了物质基础。无论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的德国,还是当下发达经济体中的美国,其竞争力表现均依赖于制造业的稳定增长。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全球制造业分工格局的变化及由此带来的市场开放、资本流动,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其中,制造业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0.
2012年伊始,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国情咨文中勾绘了一幅不断发展的经济蓝图,并旗帜鲜明地指出,这一蓝图要从美国的制造业开始,鼓励商业领袖们将制造岗位移至国内,以增加本土就业。一石激起千层浪。奥巴马力表重返制造业的决心和行动,势必将在国际社会上引起连锁反应,推动全球产业布局重新洗牌,这对于崛起中的中国制造业显然不是利好消息。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中国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