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现在经济不景气,在书店、书市看免费书的人多,真正买书的人也少,奇怪的是,“出书热”并没有降温。有一天,一个搞出版的朋友对我说,以长篇小说为例,我国目前每年出版1200部以上,其中仅一半能进入市场流通,另一半因无入阅读,出厂不久就被打成纸桨。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有很多书出版并不是为了给读者看的。  相似文献   

2.
人生无界     
林昭延说她想要创作这样一幅画:画中的女子,一半身着中国服装,一半身着韩服。“我的一半已经变成中国人了。”  相似文献   

3.
多年以前,我一个人钻进大连进步影院,放映的是王家卫的《东邪西毒》。看到一半,我彻底傻掉了。这是什么电影?除了旁白,基本上没有人说话。画面虽然很美,故事却让我看得云里雾里,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电影结束时,我头晕脑胀地逃出影院。十艮恨地回望一下大幅海报,后悔不该心血来潮看什么电影。这个电影,真的超出了我当时对电影最大的接受底线。世事难料。几年后,《东邪西毒》竞成了我最喜爱的影片之一。我终于能看懂王家卫的电影了。一盘VCD不知看了多少遍,百爱不厌。画面美,台词更美。我甚至把全部台词打印下来,时不时读上一读。那时不知,现在回想,也许是王家卫台词中的一股浓浓的文艺范儿征服了我。  相似文献   

4.
成功的企业,有一半离不开老板的人脉,你认同吗?为什么?黄桓:我认同这个观点,但比例我不敢说,人脉关系在企业的发展中有多大的促进作用,要看企业的不同性质。拿创业来说,如果是关系型创业,人脉关系绝对重要;要是自主型创业,初期的话,人脉作用还占不到一半,完全要靠自己的思维和敏锐性,去把握市场。  相似文献   

5.
机缘巧合,从读书到识人 我接触特劳特,是从他的书开始的.那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当时,我初入广告界,我的一位老师推荐我看《广告攻心战略:品牌定位》(1991年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并叮嘱我一定要重视这本书。我一读之下,深为书中的观点所震撼,原来广告是在顾客心智中展开的。我意识到这本书才是广告的真谛,于是和另一位伙伴一起反反复复地读,逐字逐句地琢磨.推敲.不知不觉竟然读了上百遍。在那几年中,我们就以这种方式将他的十多本著作修读完毕。就是这样的研读.使我们不断加深对定位的理解,也让我们产生了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冲动。  相似文献   

6.
再论南方经济的使命于光远(一)1992年3月21日我写的一篇文章《南方经济的使命》,在广州出版的《南方经济》杂志上发表,并收入同年8月出版的拙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论(札记)》中。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三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不久前我把它找出来看了一下,觉...  相似文献   

7.
在汽车界大佬中,李书福是一个爱写诗的人。在李书福的诗里,处处透露着“一个美丽的追求”。 地产界也有一位诗人——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从1992年开始,黄怒波陆续出版了《不要再爱我》、《拒绝忧郁》、《落英集》等多部诗集。黄怒波说:“写诗,就是一次次把伤疤揭开来给人看。  相似文献   

8.
何三畏 《中国西部》2008,(1):110-110
12月24日上午,我订的新华手机新闻收到一条:四川明年27万大学生一半要出川找工作,师范类本科8名毕业生只有1个工作岗位。这样的消息,让人产生一种无力感,因为你预先知道了,它还是要发生。四川是西部较发展地区,如果它的就业水平居于中国的中等水平的话,那么,莫非平均每一个省都将有一半人要出省去找工作,最后的出路又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9.
延伸阅读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之际,经过近两年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地球告急》也结集出版了。说实话,这部作品是在我出版一系列作品时心情最为沉重也是最不愿意出版的一部作品。说不愿意出版是因为这个选题太沉重了,沉重到许多事实足以刺痛读者的神经而让人不忍多顾,沉重到我宁愿相信泰坦尼克没有沉没也不愿相信这些事实。  相似文献   

10.
邑人 《宁波通讯》2011,(24):58-58
夜里,翻看很多年前写的日记,其中一天,我抄下了这个句子:“人有多悲观看他肯失去多少,人有几许希望看他要得到些什么。”  相似文献   

11.
孙力武 《魅力中国》2013,(10):113-113
在我十几年的物理教学中,我有很多心得体会,现举一二,与大家交流。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细节。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不少学生觉得物理难学、枯燥无味,因此物理教学中新课的导人恰当与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2.
张国霞 《魅力中国》2010,(24):175-175
真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应该简洁、准确地概括新闻内容。俗话说,纲举目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好的电视新闻标题在报道中所起的作用,就象纲或者规矩一样重要,会让读者立即产生看的兴趣,这基本上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新闻标题如果没有吸引力,许多读者就可能对这条新闻一扫而过。没有人看的新闻,价值再大也不是好新闻。把标题制作的抢眼,说到底是为了提高电视新闻报道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异域书香     
有人问我,你初次访日,对日本人有何突出印象?一曰苦干:二曰读书。经济上发达的日本,不单是苦干出来的,从某种意义说,也是“读”出来的。发达不发达,看文化。这是我访日时体会最深的一点。我在日本出门大都要乘电汽列车、地铁,而且要换车。可是当你换车时就发现,许多日本人都是行走匆匆,甚至一溜小跑。一旦人们坐定,或一卷在手,专心别览;或闭目瞌睡,养精蓄锐。很多日本人都在车上看书,有的没有座位站着也看,有的看报刊,也有的看连环画。不管看什么,总是开卷有益的。在东京时,我几次走访东京大学。这所大学位于神田文化区…  相似文献   

14.
女人看足球     
张嘉树 《东北之窗》2014,(14):70-70
正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说到足球,便是男人看门道,女人看热闹了(当然女足球专家和我们大连的女球迷例外)。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看门道的,看的是门道,殊不知看热闹的,看的也是门道,那是热闹里面的门道。只不过这种热闹里面的门道要比门道里面的门道离题远些。但我还是看出了一些足球里面的门道。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的《小团圆》出版了,炒得很热闹。未见其书,先闻其意:《小团圆》里的九莉和邵之雍,原型是张爱玲和胡兰成,仅这—点,关注张爱玲的人,就—定想看。  相似文献   

16.
李广宇 《东北之窗》2012,(11):56-57
一句话,就进了剧组 黄晓明很好辨认,第一次去找他,远远看到一头披肩白发的黄晓明,还真让记者吃了一惊..黄晓明显然看多了别人的惊讶,很平静地对记者笑说:“我的一半演技就在这头白发上了、”这不是玩笑话,作为大连为数不多的特型演员,黄晓明总会以满头白发的形象,出演钢琴指挥或者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17.
母亲的习惯     
在“瓜菜代”饿死人的年代,母亲在一个鞋底厂上班,那时我刚上小学。为了多赚点工资,母亲常把“工作”带回家,飞针走线纳鞋底。一天,我放学回到家,饿的前心贴后心,浑身没有一点力气,我径直走到盛饽饽的篮子前说:“妈,我吃点东西。”母亲看了我一眼,又看了看空空的篮子,习惯性地用针锥子拔了拔自己前额的发丝,无奈地摇摇头。  相似文献   

18.
“在微软中国,我是领袖,一呼百应,是带着众人走。而在盛大,我是辅佐者,是军师,要推着一群人向前走。”“可以这样说,我在微软是学习了很多,获得了很多,在盛大则是经历了很多。”“先不要看我拿到了多少,应该看我以后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价值,到时再回头看看我拿10亿元是否有所值。”“从某一天看,我的工作价值肯定值不了那么多钱。但从一段时间看,我可以毫无愧色地说:值!”“职场成功之道无它,惟三作也:作人、作事、作秀。”  相似文献   

19.
丁乙 《中国西部》2006,(2):170-171
我一直以为,要写一点关于酒,尤其是关于酒与文化的文字,先不来上个二三两“老烧”,是找不到感觉的。用清醒得像断案包公一般的头脑,去写关于酒的文章,稍不留神就会写成读起来让人直冒冷汗的“判决书”。唯有像歌里“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那样,方可笔走龙蛇,“酒后吐真言”。  相似文献   

20.
我周围有一批——不对,是一大批喜欢预测股市的人们。他们使我的生活变得很快乐。比如老郭,他是一个准确率和错误率各一半的人,其结果是:每次你听从他的建议时,不是套牢就是踏空;每当你痛下决心忽略他的建议时,却仍然等来同样的命运。因此,我总是很同情地看待那些被老郭的“中性建议”误伤的朋友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