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是中日两国开展友城交流43周年。在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翌年,1973年6月24日,中国天津市与日本神户市缔结为友好城市,从而诞生了中国与日本,也是中国与外国间的第一对友好城市。从此,中日两国友城交流揭开了蓬勃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重庆与世界》2016,(11):37-43
<正>今年是中日两国开展友城交流43周年。在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翌年,1973年6月24日,中国天津市与日本神户市缔结为友好城市,从而诞生了中国与日本,也是中国与外国间的第一对友好城市。从此,中日两国友城交流揭开了蓬勃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3.
自中日两国邦交正常以来,两国的关系在各领域都得到了巨大发展。1972至1997年间,中日贸易额增加约58倍,1998年两国间的贸易额达569亿美元。日本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到1998年度,日本对华投资累计达17602件,实际利用金额达到219亿美元。从1972年至1997年日中人员往秋增加了140倍,来中国最多的外国人是日本人,1997年达158万人。同时在中国学习的日本留学生有1.5万人,而在日本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有2.3万人。日本的地方自治体和中国地方政府间的交流不断扩大,日中友好县省、友好城市已有193对,中国地方政府对外友好往来中与日本的合作关系为数最多;而日本自治体的对外交往中,中国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日本从1979年12月份开始对华进行经济援助。中国是日本的最大受援国,中国接受的双边援助中有50%以上来自日本,日本是中国最大的授国,中国接受的双边援助中有50%以上来自日本,日本是中国最大的援助提供国。在中日两国交往的各领域,对华经济援助因其特殊在两国关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构成了两国政治、经济关系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
第四届中国国家科委──日本·九州产业技术协商会在京召开为促进中、日两国在节约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中国国家科委──日本·九州产业技术协商会第四届年会于1994年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和日本共80多位能源专家、企业界和政府主管能...  相似文献   

5.
中日两国公路技术的交流源远流长,据日本公路专家学者对中日两国公路史的研究推断,可追溯到二千年以前.“道路”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札》中,现代日语中的“道路”一词是从唐代传去的.中国唐代道路管理制度中,有每隔16公里设一驿站、站内常备驿马等的规定.这种管理制度和设置方法,日本从奈  相似文献   

6.
在亚洲经济开发中心和日中文化体育交流协会支持下,由日本竹书房创办的全球第一份报道中国和华人社会的日文报纸——《中国巨龙》周报于11月8日正式创刊,在日本及世界各地发行。该报以增进中日两国之间的友谊为宗旨,专门介绍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沟通中日经济市场,促进口商来华投资·每期发行50万份。  相似文献   

7.
《新疆财经》1994,(3):63-65
在中国做生意的外国人都面临这一问题:谁将赢得中国市场,美国还是日本?本文就十个方面的问题分析了日美两国在对华贸易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在两个方面的优势比较中,美日两国不相上下,而在其余的八个方面,美日两国的得分为2比6。结论是:在对中国贸易的前景展望中,日本的条件优于美国。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中日的交流频繁,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和影响。随着西方帝国主义殖民扩张历史的开始,中日两国都面临着"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在西方的步步紧逼之下,改革势在必行,中日均开始了现代化的历程,但是结果大相径庭。本文主要探析中日经济现代化的环境、路径、结果之对比,在对比的过程中得到启示,为今日中国的现代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日本过去一直把中国看成是导致国内产业空心化的威胁,而现在中国正成为日本经济的“救世主”,以“中国特需”为主要牵引力的出口增长成为日本经济复苏的重要推动力量.从“中国威胁论”到“中国特需论”,反映了中日两国之间在进出口的结构上不存在明显对立的竞争关系,而更多的是一种互补关系,两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有利的。在中日双边贸易额不断创出新高的同时,中日经济的双向联动性趋势也必将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与日本京都府于1983年7月16日正式建立友好省府关系,到今天,整整走过了25个年头。25年来,两省、府的交流主要集中在教育、环保、文化等领域。双方关系呈良好的发展态势。陕西省与京都府结好的历史渊源陕西省与京都府同属中日友好交流的发源地,两地间的交流穿越了数千年的时空。中日友好事业的先驱们都曾在中国陕西的古长安城、日本京都的平安京留下了重要印记。小野妹子、  相似文献   

11.
一、日本对华援助的历史状况及问题自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的关系在各领域都得到了巨大发展。1972至1997年间,日中贸易额增加约58倍,1998年两国间的贸易额达569亿美元。①日本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到1998年度,日本对华投资累计达17602件,实际利用金额达到219亿美元。②从1972至1997年日中人员往来增加了140倍,来中国最多的外国人是日本人,1997年达158万人。③同时在中国学习的日本留学生有1.5万人,④而在日本学习的中…  相似文献   

12.
日本FDI在中国:趋势、结构和汇率中的角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了 1981年到 2 0 0 1年日本在中国直接投资的趋势、结构和特征。从产业和企业层面 ,对在中国的日系制造商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本文概括如下 :(1)日本对中国制造业的直接投资 ,主要是出口导向型的。将中国作为一个全球市场的生产基地 ,是日本跨国企业的主要目的 ;(2 )推动中日贸易增长的逆向进口 ,是在华日系制造商的主要生产目的之一 ;(3)人民币持续贬值和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 ,是推动日本在华投资大幅增长的主要因素。本文的研究 ,部分解释了日本直接投资 ,从东南亚四国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菲律宾和泰国 ,转向中国的原因。本文的研究表明 ,日本跨国公司在华以出口为导向的直接投资 ,加深了中日两个经济体产业之间的纵向结合 ,有效地将中国国内产业整合到全球生产链中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日农产品贸易规模迅速扩大,日本作为中国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国,在中国农产品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利用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产出的增加和日本经济规模的扩大对中日农产品贸易具有促进作用;中日农产品贸易成本对两国农产品贸易具有负作用;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贸易不足",双边农产品贸易规模依然有进一步扩大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中国资产价格膨胀与日本泡沫经济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近年来,中国资产价格上涨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这与日本泡沫经济前期的情况如出一辙。_良好的经济基本面、宽松的资金面和市场信心是推动中日两国资产价格上涨的共同因素。而中日两国长期实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依靠间接融资的金融体制,成为导致两国资产价格膨胀的深层次原因。与日本相比,中国资产价格膨胀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化解,不会重蹈日本资产泡沫破灭的覆辙。但短时间内资产价格过快上涨,成为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潜在风险,为此,中国应该积极总结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的经验教训,从日本政府的应对政策中得出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袁媛 《改革与开放》2016,(19):49-5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学生赴日留学交流曾在很长一段时期处于萧条期.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学生赴日留学逐渐恢复,成为日本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这不仅得益于战后日本实施的留学生政策客观上支持中国学生赴日留学,还得益干日本相关部门、大学及民间团体等组织在以中国留学生为对象的留学宣传、奖学金援助、教育支持、留学交流等方面所采取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由日本国际经济交流财团、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公共外交协会、韩国东亚财团主办,中日韩合作秘书处支持的第九届中日韩合作对话,于2022年11月15日在海南举行。中国经济学者常修泽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并在会上根据讨论情况做了两次即席发言。现将常修泽教授发言刊发如下,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中国、日本、东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10+3”的总体框架已基本确定,在已经基本成熟的东盟合作经验的引导下,东亚经济体内各个区域性的合作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例如中国与东盟、日本与东盟、韩国与东盟等。但是,中、日、韩三国间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仍面临诸多困难。由于中日两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加之日本经济仍未从低迷状态走出,不平衡的发展态势导致日本对与有中国积极参与的区域合作仍犹疑不决。在对待与东盟的合作问题上,中日两国仍存在一定的竞争与利害冲突,东盟客观上成了中日关系的协调平台。今后,东亚区域合作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中、日、韩与东盟,特别是中日两国的进一步协调与合作。  相似文献   

18.
为纪念中日两国恢复邦交正常化30周年,7月4日中国科学院中日科技与经济交流协会和日中科学与产业技术交流机构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联合举行了“中日科技与经济交流大会”。本次大会的主题是“促进中日科技经济交流———新的交流课题与推进措施”。朱基总理和日本小泉纯一郎首相分别给大会发来了贺电。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日科技与经济交流协会副会长王佛松和日本原大藏省事务次官、中日科学与产业技术交流机构会会长冈实代表中日双方致辞。中国科学院院长、中日科技与经济交流协会会长路甬祥院士和日本国会议员、原文部大臣有马朗人在…  相似文献   

19.
日本学者谈“中日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国企业管理协会陈重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和日本日中人文社会科学交流协会于1995年9月13~15日在大连市共同举办了第十一次中日企业管理讨论会。会议的主题是“中日企业改革与发展”,中日双方学者专家及企业家就此进行了较深层的...  相似文献   

20.
中日两国在近代都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都阻碍了东西文化的交流,但是两国后来在向西方学习的近代化过程中的表现却截然不同。日本通过学习西方使自己成为了新的列强,而中国却始终无法通过模仿日本的成功经验使自身同样富强起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其实在闭关锁国时期就已经有所显现。这就是因为中日两国在文化心理上不仅有共同点.而且还存在着差异。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探讨能够对近代中国所走的曲折道路有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