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梦  段岩燕 《科技和产业》2022,22(10):76-81
为了促进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协调发展,基于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模型,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方面选取开封市2011—2018年的土地利用相关指标,构建开封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开封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呈稳定增长,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呈波动增长,土地利用的整体协调度呈比较协调态势。针对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土地利用协调度的研究可以综合分析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程度,了解土地利用现状,挖掘土地发展潜力。文章从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构建芜湖市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土地利用协调度模型来探讨芜湖市土地利用协调状况,并依据评价结果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7~2014年间秦皇岛市旅游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2007~2014年间秦皇岛市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水平呈稳步提升趋势,并且两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由最初的中度失调发展为初步协调,发展趋势良好,但是总体上仍处于一个较为低级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分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区域内地形地貌多样,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土地利用地域分异,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区。本文综合运用了叠置法、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法三种方法,其中主要叙述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聚类因子的过程,基于区域内各个土地单元在主成分上的得分作为聚类因子,进一步对户县16个土地单元做聚类分析和土地利用分区,并分析各土地利用区特点,确定土地利用合理方向,为今后土地利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甘肃省14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建立城镇化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研究区域的城镇化综合指数、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对二者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甘肃省近2/3的地级市处于拮抗阶段,城镇化水平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度的耦合协调度在0.3到0.5之间;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度和城镇化水平并不是同步发展的过程,而是滞后或超前的发展的过程,甘肃省多数地级市的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度超前于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郭金龙  王锐  李炜 《科技和产业》2021,21(12):244-248
构造了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发现:江苏省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逐年增加,由严重不协调发展到高度协调;科技进步的综合效益水平有两个时期落后于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益水平;第三产业总值、金融机构存款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经济发展贡献度巨大;科研机构数量、用于科学财政支出和国际互联网用户数量对科技进步的贡献度巨大。  相似文献   

7.
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都是影响和制约城市化进程加快的重要因素,二者如何协调对接至关重要。本文从两个规划的关系入手,逐一揭示了二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6—2019年中国 30 个省区市的相关数据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系统和吸引外资能力系统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耦合协调度和 PVAR模型实证分析两系统间的耦合与互动发展特征。研究发现:2006—2019年经济发展水平和吸引外资能力均有明显改善,各省区市的系统耦合协调度为 0.11—0.61,呈平稳上升的态势;在空间上,耦合协调度的局部莫兰散点主要分布在一、三象限,说明大部分地区呈现“高?高”或“低?低”聚集的空间特征;在互动关系上,吸引外资能力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较大,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受到吸引外资能力的影响程度则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
研究基于1997~2016年乌鲁木齐市产业结构与土地经济密度状况,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分别探讨了产业结构与土地经济密度的相互作用和内在联系,以期为乌鲁木齐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决策参考。结果表明:1997年以来,乌鲁木齐市的产业结构处于不断优化的阶段,总体上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呈现出"三二一"的特征;产业结构水平与土地经济密度的关联性最大,产业结构合理化次之,产业结构高级化最小;泰尔指数值均大于0,表明经济发展偏离了均衡状态,产业结构在研究期内不合理;乌鲁木齐市的产业结构与土地经济密度总体上存在着失调—弱协调—协调的演化规律。因此,政府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时,应注意合理提升产业结构水平、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和产出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市域角度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西安市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的"三生"国土空间综合利用进行耦合协调度评价,为市域国土空间的合理利用与规划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7年西安市"三生"空间综合利用水平整体持续增长,持续增长的生活空间指数贡献率最高,生产空间指数和生态空间指数虽在动态波动变化中也得以增长,但未来仍需进一步提升。发展度、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显现出一定程度的增长,"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程度不断增强,耦合协调度变化趋势从严重失调型逐渐稳定在临界协调型的态势。探究西安城市"三生"空间耦合协调度变化,主要与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冲击、政策调整、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等因素有关。因此,提出综合考量区域发展实际,协调衔接各类规划合一形成地方国土规划"一张图",建立健全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的法律、产权和制度等对策,从而实现西安城市"三生"空间的合理规划布局与科学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西安市为研究对象,运用DPSIR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综合确定指标权重,利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西安市2006~2016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以指导区域土地合理、可持续利用,为政府部门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表明,西安市2006~2016年间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有了一定改善,系统状态经历了不安全到临界安全到较安全三个阶段,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值呈现出波动性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谭涛 《科技和产业》2023,23(5):80-86
为探讨科普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在构建科普和科技创新水平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以全国31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分别测算2015—2019年各省科普和科技创新水平,并基于耦合协调模型计算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全国科普和科技创新水平稳步提升,但区域间失衡问题依然突出;科普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但仍有超1/3的省份处于失调阶段,科普与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尚未形成。  相似文献   

16.
基于江苏省2012—2021年高职教育和产业数据,运用耦合协调模型,从三次产业、19大行业角度对高职教育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变化及耦合协调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高职教育结构和产业结构均明显改善,高职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度处于高水平阶段,但协调度处于中度或严重失调水平,高职教育结构调整整体滞后于产业结构发展。为促进高职教育结构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推动产教融合,需注重前瞻性,共建产教互促环境;突出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调主动性,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甘肃省土地利用状况和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文章以甘肃省土地利用状况为例,运用耦合度模型测算甘肃省2010~2014年的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发展程度,并分析其耦合发展类型,研究表明:1.甘肃省土地利用程度与生态环境呈现同步上升变化趋势;2.甘肃省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耦合关系,2014年属于良好的耦合类型,说明全省土地利用结构大幅度改革和调整,生态环境转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西安市城市土地为研究对象,从生态适宜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3方面选取20个指标,采用熵值法对2007~2017年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运用障碍度模型对阻碍西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提升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7年西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由0.1577增加到0.829 2,可持续利用水平由不可持续提升到基本可持续;从准则层协调度来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2007~2010年,协调度逐步提高,2011~2013年呈波动态势,且在2012年协调度达到最高值,2014~2017年,协调度基本稳定且处于较高水平;2007~2014年,影响西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子主要为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2014年后障碍因子则主要集中在生态适宜性方面,主要包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工业废水处理率等,同时,从2016年开始,城市人口与用地弹性系数成为阻碍西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提升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9.
依据城镇地籍调查成果,基于信息熵理论,介绍了西安市13个区县土地利用结构总体情况和信息熵分布情况,分析研究了2015年、2016年的西安市城镇土地利用信息熵变化及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结果表示,2015~2016年,西安市城镇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呈降低趋势;老城区和周边区县的土地利用结构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土地利用结构正在发生优化调整,逐渐从不合理向合理转变。研究成果对预测和规划一定时期内西安市各区县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交通优势度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观测区域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可揭示区域交通与经济发展间不平衡与不充分的矛盾,从而为区域交通规划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采集四川省183个区县交通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指标,测算县域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可以观察到四川县域交通与经济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核心逐渐向外围减弱以及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