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内蒙古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后期管护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管护是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完工后,项目建设法人(项目承担单位)以委托等方式确定管护组织和个人,管护组织或个人按照业主单位的有关规定,对项目土地、农田水利设施、道路林网等进行管理、养护的行为.项目工程的后期管护,主要涉及两个层面:即管理与维护.加强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后期管护是防止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流失、保证投资效果、发挥投资效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结合土地工程项目后期管护现状,对土地整治项目管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结合实际情况对如何落实管护责任,管理好、利用好土地整治项目提出一些建议,期望土地整治项目建成后能让社会满意、群众受益,更好地发挥土地整治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3.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后期管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晓娜  张宏敏 《科学决策》2008,(10):155-155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后期管护是土地整理综合效益长期发挥的保障。本文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后期管护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章概述了西安市户县土地整治工作的概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困难,提出进一步搞好土地整治工作的对策:理清思路,明确重点;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整治力度;尽快启动新一轮土地整治专项规划,及时规范更新行业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加快,耕地资源大量流失,人口与土地的矛盾突出,土地整治作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抓手,目前备受关注。文章试图通过对安徽省土地整治项目的整理、成效的概括,必要性分析,总结土地整治的经验,提出土地整治的对策建议,为土地整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陕西省渭北地区为例,根据渭北台塬区其他草地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开展的相关经验,考虑项目区地形地貌、水资源特征、地质结构等因素,对目前项目工程实施的部分细节提出若干建议,以期为项目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该区域开展土地整治项目要以综合整治为原则,以区域整体生态效益为目标,结合该地区土地整治工程实际情况,通过修筑隔坡梯田、植被护坡、泥结石路面挡水带等细节工程对提升项目质量和生态效益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业综合开发是财政支农的重要工作。通过实施农业、林业、水利等项目工程,能够为农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保证条件,从而有利于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和农村稳定。天津市大港区自1998年国家立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共完成土地治理面积25.5万亩。经过前六期的农业综合开发,改造治理了一大批农业、林业、水利等项目工程。这些已建工程的运行和正常管护是保证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的关键。大港区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在抓好项目工程建设的同时,注重做好工程的管护工作,通过实践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护体系,确保项目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相似文献   

8.
以白水县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利用ArcGIS软件及GPS定位数据将谷歌地球上采集的数据转换为项目规划设计的数据,实践验证了利用D级GPS观测成果进行WGS-84坐标系与西安80坐标系坐标转换参数求解的可行性,并利用ArcGIS软件完成了Google Earth采集数据与工程设计地形图数据的坐标系统与数据格式的统一和转换工作;总结了使用Google Earth地理数据交换文件(KML)在Google Earth进行数据采集及编辑的工作要点。该技术方法让Google Earth的卫星影像数据服务于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工作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土地整治项目中生态景观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农地整治实践中更多地关注新增耕地数量、追求规模化经营,导致景观单一和生态破坏的问题,提出以景观生态化的新理念新方法开展农地整治。根据土地整治工程实践经验,主要从田块、道路和沟渠的生态景观建设探讨了其要求,并建议从保护原有生态系统、土地整治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全面实施、提高村民和景观生态设计师参与度以及加大景观生态建设的政策支持等方面努力,有效推动我国农地整治的景观生态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平昌县岳家镇云梯村等3个村土地整理项目为例,从经济、社会、生态3方面选取了15个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项目实施后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将明显提高土地综合效益,同时也要注意在以后的土地整理项目中要提高对生态效益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1.
土地整治项目适宜性评价是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标准之一,适宜性评价的高低直接影响土地整治项目的决策。研究建立了土地整治项目适宜性评价指标层次结构,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的权重进行了确定,结合数学原理,运用综合指数法建立了土地整治适宜性综合评价体系,并进行了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一致性,说明该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际操作性,可以在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前期定量定性地评价项目开展的适宜性,将在土地整治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分布广泛,如何破解地形限制,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产业联动发展,需要引入新的思路,做好顶层设计。本文以南泥湾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在耦合系统理论和生态经济学理论指导下,结合野外调查等方法,分析土地整治模式下的生态农业与经济系统耦合过程、途径和机制。研究发现,以新乡村综合体为内核,以土地整治为切入点,把农业旅游开发纳入新乡村土地整治工程,结合当地生态农业、特色资源及人文景观进行旅游开发,能够使新村生态农业与旅游系统有效耦合。耦合后的系统,可以产生强大的系统功能,对土地整治成果巩固和新乡村综合体建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将社会资本纳入土地整治项目的建设与运营,有助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本文在分析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的现状及途径的基础之上,探讨了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工程建设面临的资金整合不够、激励机制不足、招投标制度不健全、行政审批政策滞后、收益难以保障、融资能力薄弱、退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激发社会资本活力等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工程建设的相应建议,以期为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胡清平 《老区建设》2012,(15):38-38
新形势下,国家越来越重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扶持力度越来越大,而资金的使用最终要落实到一个又一个具体的扶持项目实施上,藉此达到推动村组发展,促进移民群众增收致富的目的。作为一线的水库移民后期项目扶持实施的管理者,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扎实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土地整治已从传统的以增加耕地有效面积为目的向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转变。土地生态化整治是实现人-地-环境和谐共处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归纳整理国内外土地生态化整治的发展及内涵,提出基于耕地占补平衡的土地生态化整治应遵循增加耕地有效面积并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土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持自然景观性、提高民众参与度和社会可接受性的四项原则,同时选取黄土台塬区耕地后备资源整治项目作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田块设计、生态道路工程及灌溉排水工程设计等方面,进行土地生态化整治设计的实证研究,从而推动土地生态化整治技术在我国主要耕地资源后备区域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土方工程量的计算,快速准确计算出土方工程量对于科学开展规划设计、控制投资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Arcgis平台,运用土地整治项目的基础数据,对土方计算方法进行创新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土地整治项目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并结合具体项目实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原理简单,速度快,效率高,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朱春光 《理论观察》2009,(3):155-156
土地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中的最基本、最宝贵的资源,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加快发展,人地矛盾也在日益加剧,特别是在加速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和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工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受制程度更显突出。因此,加强土地的开发整理,对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土地整治是当前改变土地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最为有效的手段。土地整治促进了土地流转使得耕地集中连片,提高了耕种的机械化水平。该文以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为例,对土地整治促进农村土地整治作用进行了分析;依据农村土地整治现状,分析了当地土地整治工作的困难和问题,并就土地整治策略提出方法和建议,希望能促进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9.
土地整治包括建设用地和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不改变建设用地性质,通过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等,归并零散、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达到提高集约节约用地程度的目的;农用地整治旨在增加农用地面积或提高田间设施配套率,达到提高耕地质量和数量的目的。我国农用地整治项目实施已逾10年,文章从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和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子山镇和张家滩镇土地整治区域为例,对项目区耕地质量的整治情况进行评估,评价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成效,提出项目区新增耕地管护建议,为实现国家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识别土地整治成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