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结合土地工程项目后期管护现状,对土地整治项目管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结合实际情况对如何落实管护责任,管理好、利用好土地整治项目提出一些建议,期望土地整治项目建成后能让社会满意、群众受益,更好地发挥土地整治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
土地整治是补充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探讨新增耕地弃耕成因及对策对于促进土地整治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基于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演变梳理,重点分析了新增耕地弃耕成因,并针对项目选址、地块分布零散、质量难以保障、后期管护疏忽和农村劳动力人口短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对策建议,旨在切实解决新增耕地的弃耕现象,保护我国的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后期管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晓娜  张宏敏 《科学决策》2008,(10):155-155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后期管护是土地整理综合效益长期发挥的保障。本文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后期管护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渭北台塬区其他草地是区域内主要的耕地后备资源,通过土地整治占补平衡项目的实施,对低效利用、未利用的土地进行土体有机重构和配套工程建设,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本文围绕土地整治占补平衡项目的前期阶段、实施阶段和验收管护阶段三个方面的工作,探讨和总结了渭北台塬区其他草地土地整治占补平衡项目的组织实施与管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子山镇和张家滩镇土地整治区域为例,对项目区耕地质量的整治情况进行评估,评价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成效,提出项目区新增耕地管护建议,为实现国家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识别土地整治成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后期管护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管护是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完工后,项目建设法人(项目承担单位)以委托等方式确定管护组织和个人,管护组织或个人按照业主单位的有关规定,对项目土地、农田水利设施、道路林网等进行管理、养护的行为.项目工程的后期管护,主要涉及两个层面:即管理与维护.加强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后期管护是防止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流失、保证投资效果、发挥投资效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新疆南疆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土地盐渍化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制约着南疆地区农业的发展。本文以阿克陶盐碱地治理为例,分析了传统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生态问题,探索了南疆地区盐渍化土地整治项目中生态环境营造的思路。研究生态环境营造对于解决当地农户口粮紧缺、持续推动脱贫致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建议将生态环境营造思想渗透到踏勘、规划、实施、管护等各个环节中,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综合使用各项治理改良措施,完善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生态修复技术、水源涵养技术、缓冲带建设技术等。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特点,文章利用无人机低空航摄技术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前期勘察测绘、规划设计,中期项目进度监管,后期竣工测量、工程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阐述了该技术的工作原理,并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内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无人机低空航摄技术在土地开发综合整治中的应用是成功的,能够大大提高土地综合整治的工作效率,能有效地把控整个项目的实施进度,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良好的效果,可在实际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从国家占补平衡政策变化入手,以陕北榆林地区土地开发项目为例,通过近年来土地整治项目设计标准,人工、材料费用及当地市场环境变化等几方面,分析影响土地整治项目施工成本的因素,得到土地整治项目成本呈增加趋势,且主要因素为:①平整度、林网等设计标准的提高;②柴油、钢材等主材价格的浮动;③税率的调整;④项目本身、社会条件及环境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土地整治项目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的颁布实施,各省级、地市级、区县级土地整治规划也陆续于2013年编制完成并发布,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坚持土地整治与生态保护相统一,实现耕地保护要落实数量管控、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三位一体"的目标。而目前的土地整理工作多以增加耕地面积为主要目标,忽视土地整理活动对耕地及其所在区域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文章从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出发,结合项目实际探讨土地整理项目中融入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技术路线及设计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土地整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自从1997年开展土地整理工作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不仅提高了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而且实现了耕地面积的占补平衡,同时也保障了粮食的生产用地。但是,在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中,一些问题和矛盾也日益凸显。通过土地整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了完善土地整理工作应做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最近,国土资源部编制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不久将公布实施。主要内容是: 一、宗旨。该标准的实施将改变土地整理中缺乏标准和以次充好等问题。而占补平衡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占良田,补次田”的问题也将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3.
土地整治是当前改变土地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最为有效的手段。土地整治促进了土地流转使得耕地集中连片,提高了耕种的机械化水平。该文以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为例,对土地整治促进农村土地整治作用进行了分析;依据农村土地整治现状,分析了当地土地整治工作的困难和问题,并就土地整治策略提出方法和建议,希望能促进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4.
土地整治项目竣工验收是全面检查工程建设质量、数量的重要环节。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规范,但验收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针对不同类型土地整治项目竣工验收当中存在的问题,在搜集竣工资料及相关基础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踏勘、内外业检查等,对竣工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思想、技术、管理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措施,确保在以后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效避免此类风险,为土地整治工程验收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情况评价是当前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的重要分析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以地处我国西南边疆山区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要求,分析了德宏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期间(2006-2013年)土地整治项目和土地整治规划目标任务落实情况,重点是补充耕地任务、耕地占补平衡目标的落实情况;进而评价了德宏州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编制《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2014-2020年)》提供了基础依据,同时也可为其他相关地区研究州(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中的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情况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土地整治过程中,水田类项目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道路基础为软土地基,田间道路铺设十分困难,处理不当会出现路堤失稳、路面裂缝等病害,严重影响土地整治项目整体效果,是水田类土地整治项目的难题。为了解决水田类土地整治项目中软土地基道路的处理问题,本文以大荔县范家镇上辛区土地整治项目为研究背景,对软土地基道路铺设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对比实验的复合式砂石填埋方法,并对不同填埋厚度及砂石组合方式进行分析验证,实验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土地整治是提高耕地利用率,发展现代农业,缓解建设用地需求与保护耕地红线矛盾的一种有效措施。全椒县通过大力开展农村土地整治,保护和增加了耕地资源,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居住环境,促进了土地流转经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在土地整治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农村保障制度不完善、农民参与监督土地整治的意识不强等都影响着农民权益的实现。建议各级地方政府科学推进土地整理和考核,加大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创新,通过让农民分享土地置换后增值收益,建立并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加大项目后期管理等措施来更有效地保护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18.
为合理评价土地整治经济效益,以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两乡土地整治项目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物元模型法,定量分析研究区土地整治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整治后,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处于良好和优秀级别,达到了土地整治的要求,且该区经济效益定量值为0.2101,达到良好级别,说明土地整治项目可行,并且提升了经济效益。可见,开展积极有效的土地整治工作对于提高区域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白银市2011~2015年土地整治为研究目标,根据分析白银市土地整治规划目标完成情况、各县区整治规划完成的情况、规划项目实施分布情况、土地整治项目安排执行情况以及土地整治项目资金投入情况5个方面对白银市2011~2015年土地整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土地整治项目适宜性评价是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标准之一,适宜性评价的高低直接影响土地整治项目的决策。研究建立了土地整治项目适宜性评价指标层次结构,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的权重进行了确定,结合数学原理,运用综合指数法建立了土地整治适宜性综合评价体系,并进行了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一致性,说明该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际操作性,可以在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前期定量定性地评价项目开展的适宜性,将在土地整治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