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7种不同改良材料进行小区试验,分析不同改良材料对土壤温度、贮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改良材料在夏玉米生长季土壤5cm的温度及0~105cm土层土壤贮水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生长季的平均土壤温度较对照增加了0.9~1.4℃,平均土壤贮水量较对照增加了10.2~32.9mm,不同改良材料均能够有效增温保墒。通过研究分析得到,在空心村整治中,有机肥和粉煤灰的复合施用可明显改善农田土壤水热状况,是区域空心村整治中适合的改良材料,对提升空心村整治土壤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宅基地复垦土壤耕作层养分含量低、保水保肥性能差的特点,本文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冬小麦生长季添加粉煤灰(TC)、有机肥(TF)、熟化剂(TS)、熟化剂+粉煤灰(TSC)、粉煤灰+有机肥(TFC)及熟化剂+有机肥(TSF)对土壤有机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5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为TFCTFTSFTC TSCTST0,添加有机肥+粉煤灰有机质增加幅度最高;沿土层深度方向,土壤有机质分布呈现出S形趋势,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整个耕作层不同土层深度有机质含量逐步提升。种植第1年和第2年,小麦产量均表现为TFCTFTSFTC TSCTST0,有机肥和粉煤灰在生土熟化过程中对小麦增产效果明显;经相关性分析,表层土壤有机质与小麦产量相关系数为0.73,呈显著(P0.05)正相关,即增加表土层有机质含量能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3.
针对废弃宅基地复垦土壤结构性不良、养分等营养物质含量较低等问题,本文以熟化剂、有机肥、熟化剂+有机肥等作为改良材料,并采用小区试验,开展了不同改良材料对提升废弃宅基地复垦土壤养分的效应研究。通过种植3季作物后,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养分含量,结果发现:(1)施入改良材料后,土壤养分含量均有显著提升,土体养分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2)在0~60cm范围内土壤养分变化显著,60~105cm范围内土壤养分变化差异不大;(3)从耕作层来看,全氮含量在处理间变化规律为TFCTFTCTSFTSCTST0;有效磷含量的变化规律为TSFTFTSTFCTCTSCT0,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变化规律为TSFTFTSTFCTSCTCT0、有机质含量变化为TFTFCTSFTSCTCTST0。由此得出,通过有机肥与粉煤灰配合使用以及耕作种植等技术措施,能显著改善新增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尽管仅经过3个生育季表层土壤的培肥与改良,却能够获得0~60cm土层养分状况不同程度地提升效果,体现了作物根系对土壤养分空间分配与提升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不同还田材料在废弃宅基地土壤复垦中的熟化效果,研究了添加粉煤灰、有机肥和熟化剂三种还田材料后土壤电导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连续种植三季后施用有机肥处理耕作层土壤的保水性较其它两种处理有所提升,电导率下降较多,深层土壤电导率增大,能够减少次生盐渍化风险。不同还田材料的作物产量存在差异,与其它两种还田材料相比,施用有机肥能够较好的熟化废弃宅基地复垦土壤,促进冬小麦及玉米产量增长。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通过室内的土柱模拟淋溶试验,分别取砒砂岩、沙及两者不同比列复配土壤,按照土壤的容重回填形成土柱,以榆林年平均降雨量为基本标准,进行了12次模拟降水分别对土柱进行淋洗,并收集淋溶液对其中的铵态氮、硝态氮及全氮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复配土壤淋溶液中pH的变化差异较大。T2处理的铵态氮在第七次的时候达到4.95mg·L~(-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差异显著(P0.05);而T1处理的最低为2.12mg·L~(-1),其次是T3处理为2.57mg·L~(-1);淋溶液中的NO_3~--N在第七次达到顶峰值,其中以T2处理的量最大,为105.06mg·L~(-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T1处理的最低,为80.07mg·L~(-1),其次为T3处理,为83.02mg·L~(-1),均显著低于其他三个处理,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土壤淋溶液中全氮的变化规律与NO_3~--N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综合分析,T2处理氮素淋失量最为显著,降雨极易造成土壤营养元素的缺失;而T3处理对营养元素的吸附效果最佳,施肥后有利于营养元素的富集。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空心村废弃窑洞拆除整理和复垦技术,本文通过对陕北窑洞土体的现场踏勘采样,使用GDS动三轴仪将样本进行室内试验,提取样本土体的力学参数,并将获取的土体指标输入有限元软件中,建立废弃窑洞的ANSYS仿真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窑体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窑洞孔径、窑腿宽度、窑洞拱顶覆土厚度及窑洞纵向深度;土地复垦过程中,综合考虑田块规模、农田耕作管理、复垦移动土方量等因素,每个小地块的面积控制在3 330~9 990 m~2之间,既可以得到较高的土方计算精度,又可以减少工作量,且便于机械化耕作管理。  相似文献   

7.
了解空心村整治后的土壤养分特性,为废弃、空置宅基地高效利用及复垦为新增耕地提供科学参考。利用陕西澄城县空心村整治项目区复垦后的土样进行小区试验,分别在改良剂FeSO4(TS)、有机肥鸡粪(TF)和改良剂+有机肥(TSF)三种不同还田材料处理下,以不添加还田材料(T0)为对照,按照0~10、10~20、20~40、40~60、60~80、80~100cm分层采样,分别测定其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结果表明,空心村复垦经一季作物夏玉米种植后的土壤0~100cm剖面平均养分指标(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均以处理TSF最大,相对处理T0含量分别高出32.21%、154.03%、14.76%和85.76%(P0.05)。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在处理TSF和TF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全氮和有效钾在TF处理下也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因此,在对空心村进行整治后增加复垦地养分方面,与仅施用FeSO4或鸡粪相比,将鸡粪与FeSO4进行结合施用是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8.
黄泛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差,流水对土壤的侵蚀作用较强。本文以兰考县为研究区,将沙化耕地作为研究对象,设计4个试验组,采取4种改良措施(分别施用复合肥、污泥生物质炭、鸡粪和粉碎秸秆),同时设置1个空白对照组,14个月后采集土壤样品,计算土壤团聚体组分比例,判断不同改良措施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提升效果。结果显示,施用污泥生物质炭时,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9.
空心村整治还田是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的一个重要举措,对空心村整治还田后农田的宜耕特性进行评价意义显著。本文运用特尔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结合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构建了宜耕性评价体系,将整治后农田划分为非常适宜、较适宜、一般适宜和不适宜四个宜耕等级。研究表明:澄城县废弃宅基地整治还田土壤非常适宜耕作占27%,较适宜耕作占49%,一般适宜耕作占22%,不适宜耕作占2%;各整治还田区土壤质地、土壤厚度、土壤污染和地形坡度这四个指标变异不大,而规模度、土壤养分、灌溉条件、土壤pH值和崎岖指数存在较大差异。针对整治还田项目耕地灌溉条件差、土壤养分不足的问题,提出了提升空心村整治还田地块宜耕性的对策,为后期整治还田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起垄覆膜种植方式对冬小麦土壤含水率、叶面积指数、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不同生育期不同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存在显著差异。在苗期,传统平作的土壤含水量最低;在作物大量需水期的拔节期和抽穗期,起垄覆膜处理能有效促进小麦的生长,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不同处理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抽穗期达到最大;拔节期以普通地膜处理的LAI最高,为3.78,其次为液体地膜(T3)处理,LAI为3.71,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至抽穗期LAI显著提高,其中T3处理LAI最大,为6.79,较CK提高了15.28%。起垄覆膜处理的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高于CK,T3处理的穗粒数及千粒重为24.44粒和41.00g,分别较CK提高了19.3%和5.4%;起垄覆膜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T3处理的产量达4 098.25kg·hm~(-2),较CK提高了29.37%,与CK达到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起垄覆膜处理显著影响土壤含水量及小麦产量,其中以T3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政府经济作用的着力点有两个:第一,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来说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这个阶段。1、产权关系已基本明确;2、不同的利益主体已经形成;3、竞争的市场规则已经十分完善;4、公平的行为准则在社会价值观念上得到确认。以上是标志市场经济最基本的四个特征。这时,政府经济作用(干预)的用力点就不再以组织市场为主,而是以调控市场为主,即以协调和控制  相似文献   

13.
电热板消解法、全自动石墨消解法和微波消解法是3种常用的消解方式。本文采用3种消解方式对土壤样品进行前处理,然后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土壤样品中的6种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电热板消解法对Cr的正确度和Cd的精密度会产生一定影响,而全自动石墨消解法和微波消解法对6种重金属均表现出良好的正确度和精密度。3种消解方式下,ICP-MS测定土壤样品中的6种重金属,平行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15.
土壤饱和导水率是影响农田土壤入渗地重要因素,也影响着土壤水分再分布。研究农田灌溉下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空间变化规律,有助于定量估计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和设计农田的精准灌溉管理制度。为了探究不同连作年限下土壤性质(如土壤质地、容重、土壤含水量)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空间分布的影响,试验采用均匀网格10m×10m的方式,测定了0~40cm土层的土壤饱和导水率动态变化,分析了不同连作年限下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土壤物理性质与土壤饱和导水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土壤容重与田间持水量呈正相关;土壤饱和导水率与田间持水量呈显著负相关;饱和导水率与土壤容重之间则无明显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将为农田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空间变异规律以及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空间变异对农田水分渗漏的影响提供依据,同时会提高农田水分空间入渗量导致灌溉后土壤水分分布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秦岭北麓地区不适宜农业种植的条件,科学合理的布置替代性成土材料试验,可为土地工程和土体有机重构提供理论依据。选取蛭石(TI)、珍珠岩(T2)、页岩(T3)、陶砾(T4)、沙(T5)、砒砂岩(T6)等六种不同替代性成土材料,分别与土以0.5L·m-2和1L·m-2的比例混合,填充至2m×3m的试验田内,以油菜为显示植物,研究油菜的生长特征、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不同土体构造的各处理下,油菜各生长阶段平均株高大小依次为T6>T2> T1>T5>T4>T3,其中T6的砒砂岩与粘土复配最适宜植株生长;油菜收获后,分析不同土体构造下其油菜产量、根系重量等指标,T4陶砾与粘土复配后根重和产量最大,表现最佳。综合作物生理特性、农艺性状两大方面分析得出,砒砂岩与粘土和陶砾与粘土组合最适宜作为替代性成土材料用于土体有机重构。  相似文献   

17.
张艳 《重庆与世界》2012,(11):55-58
选用当前种植较广的云烟85、云烟87,K326为供试材料,通过对比研究烤烟氮磷钾吸收特性和土壤供应特性,研究烤烟大田生长期对氮、磷、钾的吸收利用及土壤氮磷钾供应,结果发现:不同品种氮、磷、钾吸收的主要吸收时期,最大吸收出现的时间存在明显差异,烤烟氮、磷、钾累积总量也因品种不同而异;烤烟大田生长期氮磷钾吸收曲线与土壤速效...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广东海洋大学不同树龄的桉树林的地下土壤碳汇功能。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桉树可以显著提升其林下土壤的碳汇功能,大大提高了土壤的碳汇经济价值,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就显得非常有实际意义。本文对桉树林下土壤进行采集并制成样本,再采用重铬酸钾法对样本进行处理从而得到相关数据,主要包括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密度,然后对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处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选择5年、10年、20年林龄的华北落叶松林地为调查对象,确定其各个生育期林地土壤中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生育期林地土壤中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而对于相同土层不同林龄间,土壤有效磷含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下降。在40~60cm处,以20年林龄有机质含量在7月时最低,为4.17g·kg~(-1),显著低于其他土层。同时,5年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在7月时达到最大,平均为4.44mg·kg~(-1),高于5月和9月时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但三者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林龄林地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随土层深度而产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下降趋势。在落叶松林的新叶生长期内,5年落叶松林地在20~40cm和40~60cm处的铵态氮为13.47 mg·kg~(-1)和9.09 mg·kg~(-1),分别较0~20cm(25.36mg·kg~(-1))下降了46.9%和64.2%。而20年林龄的林地土壤硝态氮为19.24mg·kg~(-1),较10年的25.93mg·kg~(-1)下降了25.8%,且达到显著差异(P0.05)。土壤过氧化氢酶(CAT)、磷酸酶(ALP)和脲酶活性(Ure)随林龄的增加而下降,其中ALP下降趋势较缓,而CAT和Ure均显著下降。综合分析调查林龄范围内养分和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发现林地的地力随林龄的增加而衰退。  相似文献   

20.
河套平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广泛存在土壤盐碱化现象。本文以河套平原为研究区,通过实地取样、室内模拟试验与理化分析,探究盐分在土壤中的垂向迁移规律。室内模拟试验以黄河水、地下水和纯水灌溉当地农用土壤,分析灌溉水质对土壤盐分分布与运移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长期采用黄河水、地下水灌溉会带入以Na+为主的盐分,盐分在灌溉过程中向下运移并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