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被覆盖度是重要的生态环境参数之一。文章以黄河三角洲为例,运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像元二分模型对黄河三角洲地区2004年和2010年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了估算,将黄河三角洲植被覆盖划分为4个等级:低植被覆盖区、中植被覆盖区、高植被覆盖区和全植被覆盖区,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低植被覆盖区面积最大,主要位于沿海、中部地区和黄河以南,中植被覆盖区主要位于北部沿海地区,全植被覆盖区主要位于黄河及其支流沿岸。从植被覆盖变化趋势看,2004-2010年间低植被覆盖区、中植被覆盖区和全植被覆盖区面积都有所减少,其中低植被覆盖区减少面积最大,达312.39km2,全植被覆盖区面积变化幅度最大,变化率为76.8%。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了352.31km2,变化率为30.6%。利用NDVI植被指数和像元二分模型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植被覆盖度进行遥感估算,可以快速有效地分析不同时期的植被覆盖变化,方法简单可行,结果可为黄河三角洲地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神木县2003-2013年总体植被状况及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文章利用2003,2008,2013年的MODIS/NDVI影像,计算了神木县2003,2008,2013年的植被覆盖度,从时间和空间上对神木县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做出了分析。结果发现:从时间上看,神木县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增长的趋势;微覆盖度类以很小的比例基本保持不变,低覆盖度类减少;中、高覆盖度类呈增长趋势;从空间上看,神木县植被覆盖度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态势;2003-2008年,东部的中植被覆盖度类面积向西扩张,使地势较平缓的西部的低覆盖度类减少;2008-2013年,东部、南部出现高覆盖度类,且基本沿河谷和山脊分布,中覆盖度类继续向西部扩张,使低覆盖度类进一步减少。  相似文献   

3.
植被覆盖度是衡量地表植被状况、指示生态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以延安市羊圈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以GF-1数据为数据源,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以及比值植被指数(RVI),通过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覆盖度(VC),与地面实测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合土地利用数据比较了四种不同植被指数估算VC的适用性。结果表明:GF影像可以用二分模型计算类似于羊圈沟小流域的植被破坏严重地区的植被覆盖度;在林地区域,EVI估算结果更高,但对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都出现低估现象,而SAVI估算耕地效果最好,NDVI估算的草地植被覆盖效果最好,四种指数对水体的估算效果都不理想;从整个羊圈沟小流域来看,NDVI的估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邢愿  代仁丽 《科技和产业》2024,24(13):196-201
探究2020年贵州省逐月植被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20年逐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辅以同期气象数据、相关分析及滞后性分析等方法,深入解析贵州省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机制。研究表明:2020年贵州省植被覆盖度良好,且非喀斯特地区高于喀斯特地区,其中喀斯特区域中等覆盖度及以上面积占全省面积的46.78%;贵州省的NDVI与同期降雨量、气温均呈现良好的相关性,而植被生长对气温变化敏感性高于降水变化;2020年贵州省植被变化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植被生长对降水存在滞后效应,滞后时间为1个月。  相似文献   

5.
基于MOD13A1数据,分析延安市近20年植被时空动态变化特征,探明影响植被指数变化的因素。利用最大值合成法获取延安市各年NDVI空间分布图,通过趋势线分析法获取植被指数的动态变化,结合气象数据分析降水与气温对植被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延安市2000~2019年植被指数在0.54~0.75之间,其空间分布呈现南高北低的特征,与延安市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相符,在时间分布上,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整体上升速率为0.095/10 a;2000~2019年,延安市79.83%的区域植被呈改善的趋势,主要分布在延安市北部和东部的黄土梁峁、沟壑区,退化的区域占延安市的0.34%,主要分布在延安市城区及县级城市的城郊区域,呈点状和条带状分布;2000~2012年,人类活动是决定植被指数状况的主导因素,2013~2019年影响延安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水热条件。综上所述,延安市植被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国家政策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取得了巨大成就,改善了延安市整体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为评估川滇生态屏障区的自然生态状况,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遥感的川滇生态屏障区生态监测技术。其间选取植被覆盖度、水土流失两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依据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生成植被覆盖度,同时结合遥感影像及气象、土壤专题资料,采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计算反映区域水土流失现状的土壤侵蚀强度。以川滇生态屏障区为例,本文评估了2015年、2016年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试验结果表明,遥感技术能够适用于区域自然生态监测领域。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土壤重金属含量反演精度,本研究以天府新区为例,采用遥感分区反演的方式,建立最佳反演模型。首先依据植被覆盖情况将研究区划分为植被区、裸地区及非反演区三类,然后利用WorldView-3多光谱影像数据提取的植被指数和单波段反射率,结合部分土壤样点实测重金属含量,使用主成分回归、多元逐步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三种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不同分区的两种土壤重金属(砷、钴)的反演模型,最后通过验证拟合度和精度两个指标获得最佳反演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遥感分区反演能有效提高整体反演精度,在大区域、大尺度上得到研究区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宏观上达到监测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黄冈市2006、2007、2009年三个时期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GIS技术,从研究背景、技术与数据支持入手,分析了黄冈市的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情况及其驱动机制。对黄冈地区的植被覆盖度变化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典型性,也为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建设及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基于非导向距离函数构建的低能源发展指数,对河南省18个地市2005—2013年的能源利用效率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河南省的低能源发展指数处于中上水平,但是没有明显的从高能源发展向低能源发展的转变的证据;河南省整体上的低能源发展指数有逐渐减小的趋势以及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从时间角度来说河南省各地市的低能源发展指数趋于稳定;从空间角度来说,低能源发展指数具有明显的"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10.
森林资源的变化与更新情况一直是我国自然资源监管的重要内容,是新阶段"森林资源一张图"与"森林督查"工程的工作重点之一。传统的工程林地变化检测方式主要是通过目视解译逐影像、逐区域的提取变化图斑,费时费力。通过2017与2018年两个时期的影像数据,文章提出了一种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Gamma图像变换的操作流程,便捷地提取了薛埠镇林地变化图斑的方法。经过对比验证与分析,方法可有效实现研究区变化林斑的辨识。该方法简单易操作,便于技术转化、普及与应用,在森林资源监测普查的相关项目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1996-2017年期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增长率年度数据,运用附加结构突变点的非线性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测度中国与沿线国家整体、各区域、各国双边贸易周期的阶段性差异和时变性特征。研究发现:(1)中国与沿线国家双边贸易周期在2008年前后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差异,在突变点后,中国与沿线国家整体、各区域的双边贸易平均增长率以及高、低平均增长率普遍大幅降低。(2)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各区域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欧盟区域遭受的冲击相对最深,亚洲非盟区域次之。此外,与联盟区域相比较,非联盟区域抵御双边贸易市场剧烈波动的能力更加有限。(3)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各区域、各国的双边贸易周期普遍表现出收缩惰性的“亚洲金融危机效应”(1996-2000年)、强势扩张的“WTO效应”(2001-2007年)、宽幅震荡的“全球金融危机效应”(2008-2012年)以及“V型”复苏发展的“‘一带一路’效应”(2013-2017年)。(4)沿线各国双边贸易的动态演化特征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同时,沿线各国经历双边贸易扩张以及收缩的时点、持续期、累计时间普遍存在差异。协同性程度指标进一步显示,沿线各国与整体双边贸易周期的协同度普遍较高,且突变点后沿线各国与整体的协同度普遍高于突变点前。  相似文献   

12.
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本文基于2006年、2011年和2017年的MODIS影像数据,采用分裂窗算法反演呼和浩特市主城区地表温度,研究了呼和浩特市主城区热岛效应与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从2006-2017年地表温度空间分布的演变过程来看,研究区内各个温度等级的面积都明显向外扩张,市区地表温度明显高于郊区地表温度,形成岛状分布的高温地区,边界清晰,证明该城市存在热岛效应;2006年、2011年以及2017年不同温度区均呈不规则的环状分布,呈现出地表温度从城市中心向郊区逐渐降低的热岛空间分布格局;LST-NDVI的散点分布整体呈现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不同遥感平台获取的NDVI时间序列数据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然而由于气溶胶、云及降雪等因素导致的数据噪音将会干扰分析结果,因此需要对原数据进行去噪重建。虽然目前已有多种NDVI时序数据的去噪重建方法,但很少有研究全面、系统地对这些方法在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去噪效果进行比较。文章以鄱阳湖平原为研究区域,基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比分析了最佳指数斜率提取法、小波变换、傅里叶变换法、中值滤波、迭代内插数据重建法、滤波(S-G)6种方法对SPOT和MODIS数据的去噪效果。结果表明:(1)不同重建方法均具有一定去噪效果,但基于不同数据、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存在一定差异;(2)相对于其他方法,S-G滤波在植被覆盖较高区域具有较好的去噪效果,BISE和傅里叶变换在整个研究区效果较差;(3)在去噪重建方法的选择上,应该同时注重研究目的以及噪音的特征,尤其是在提取植被相关生长特征的时候。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宁夏盐池县1989年、1999年、2006年、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基础,分别计算了盐池县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989—2010年间盐池县各种类型土地之间的转移较为明显,林草、水浇地和旱地面积呈波动变化,总体上林草和水浇地面积增加,旱地面积减少,低覆盖草地先减少后增加,未利用地先增加后减少;研究期内盐池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1989—1999年间呈增长趋势,而1999—2006年间呈下降趋势,2006—2010年间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林草和旱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最大;土地面积的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兰州生态环境与城区空气质量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鳌 《开发研究》2001,(3):41-43
兰州地处内陆黄土高原河谷盆地 ,气候干旱 ,降雨稀少 ,植被面积小 ,覆盖度低 ,能源结构以煤为主 ,经济欠发达等 ,造成兰州空气质量在省会城市中较差。虽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 ,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是仍然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16.
樊姗娜  彭鹏 《科技和产业》2022,22(5):307-313
数字经济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对区域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数字经济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2011—2018年长江经济带98个城市数字经济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空间相关性。研究表明:①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且数字经济水平增速大于经济发展水平;二者均存在空间差异性,下游城市的数字经济与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均相对较高,上、中游则与之相反。②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度呈现稳步上升态势,整体耦合协调水平实现了轻度失调向初级协调转变;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整体趋势。③耦合协调度呈现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但随时间推移,空间自相关性减弱;耦合协调度的“高-高”集聚区域整体变动不大,“高-低”集聚区域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分布状态,“低-低”集聚区域保持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地处中国黄土高原中部,水土流失严重,是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但全省范围内的土壤侵蚀状况研究少见。本文运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估算了陕西省2000~2015年的土壤侵蚀强度,分析了土壤侵蚀强度的转移特征以及土壤保持功能的空间分布,并结合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分析了不同用地类型下土壤保持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5年陕西省土壤侵蚀总量整体呈下降趋势,降幅高达78.27%。陕西省土壤侵蚀等级以微度侵蚀为主,16年共有10.04%面积的土地发生了侵蚀强度转移,整体侵蚀强度是由强度、极强度和剧烈侵蚀向轻度和微度侵蚀转变。2000~2015年陕西省土壤保持总量则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陕西省土壤保持强度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保持强度等级差异也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利用MODIS NDVI遥感数据和GIS技术,结合多种计算方法,从高到低划分红色、橙色、黄色三个预警区间对西藏自治区2005~2014年草地承载力开展监测预警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14年西藏自治区草地退化问题严重,2005、2006、2009、2012和2014年草地退化程度处于红色预警区间,其余监测年为橙色预警区间;2.区域草畜平衡指数由橙色预警区间降至无预警区间,草地载畜量趋于合理;3.研究期内西藏自治区草地承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提高草地覆被、遏制草地退化速度是提升区域生态承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三娘湾海水水质状况,人们于2017年在三娘湾中华白海豚活动区域布设12个站点,开展了8个航次的调查监测。结果显示,该海域水质状况良好,污染物浓度呈现远岸低、岸边高和西边低、东边高的分布趋势。无机氮是影响三娘湾海域富营养化的一大因素,主要来源于海水养殖、生活污水以及河流输入,最后,本研究提出相关保护措施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特点和变化趋势,以浙江省金衢盆地的东阳样区为例,收集当地1990年、2005年两个年份的土地利用情况、植被覆盖度、地面坡度、有效土层厚度等基本资料。文章通过对这两个年份土地利用和植被盖度的变化情况及其成因分析,了解20世纪90年代以来调查样区的水土流失特点及其变化趋势,并针对当地出现的水土流失新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