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法朋 《西部大开发》2018,(收录汇总):6-12
农村居民点用地是建设用地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可以为开展旧村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建设用地内部空间配置结构。本文以乳山市南黄镇为例,选取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模型,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汇总后得到各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度,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土地集约利用障碍度因子进行诊断。结果表明:大部分村庄处在适度利用和低度利用状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影响南黄镇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利用水平的主要障碍因素是公共空间面积比重、农村道路密度、单位面积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2.
农村居民点用地是建设用地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可以为开展旧村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建设用地内部空间配置结构。本文以乳山市南黄镇为例,选取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模型,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汇总后得到各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度,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土地集约利用障碍度因子进行诊断。结果表明:大部分村庄处在适度利用和低度利用状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影响南黄镇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利用水平的主要障碍因素是公共空间面积比重、农村道路密度、单位面积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构建城市土地利用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度模型和障碍诊断模型对广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系统进行评价及诊断,得到2008年影响广州市城市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有用地与投入增长弹性系数、单位建设用地产出增长率、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率、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和污水处理率六项指标,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广州市城市土地协调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效率评价及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两型社会"建设为目标,构建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效率评价体系,运用DEA法评价城市圈2002-2012年土地利用效率,并对其土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2-2012年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城市圈及其内部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变化趋势、周期、幅度及同期土地利用水平等都呈现出不同特征,但总体有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特点;城市圈土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是动态变化的:投入方面,能源投入一直是主要因素,劳动投入过多限制了城市圈早期土地利用效率,而土地投入冗余已经成为重要影响因素;产出方面,经济因素作用依然重要,但生态因素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开始凸显;城市圈土地利用过程中应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土地供应面积,着重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沈涛 《湖北经济管理》2013,(24):156-157
国外方面,本文对土地利用调查、土地集约利用、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国内方面,本文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相关研究、对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评价方法研究、对土地利用效率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对影响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诸多因素的研究等方面对其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文献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对近五年来马鞍山城市建设用地情况的趋势分析,总结当前建设用地利用现状.选取了建设用地率、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建设用地闲置率三个指标对土地的集约利用进行了评价,并运用定额指标法和实际用地过程中土地利用情况,分析建设用地的潜力,结合当前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及潜力研究,综合提出挖掘土地潜力和加强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以真正实现马鞍山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7.
工业集中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直接表现为单位面积的土地生产效益,也引起了建设用地最适标准的讨论。文章通过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周铁镇工业集中区土地进行综合效益分析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该区域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科尔沁左翼后旗2009-2017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以及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模型,分析了该旗将近九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9-2017年,科尔沁左翼后旗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草地及林地为主,其中耕地、城镇用地、交通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林地、草地及其他土地面积下降,而园地和水域用地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黔南州2005-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及黔南州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为依据,建立相关数理统计模型。通过查阅文献和数据分析,结合土地利用相关理论,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黔南州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黔南州第一产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与耕地面积变化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黔南州二三产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面积均呈正相关关系;黔南州建设用地面积与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以及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呈现出十分显著的相关性。针对黔南州土地利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笔者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黔南州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全要素土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使用土地存量、资本存量、劳动力就业人数作为投入要素,以城市国内生产总值作为产出变量,使用超效率DEA方法测算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全要素土地效率,并对中国城市全要素土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全要素土地利用效率普遍不高,产业结构和城市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张限制了土地效率的提高,人力资本和政府的作用有利于土地效率的提高,土地市场化改革促进了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但不显著。上述因素在不同地区的作用有所偏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西安市城市土地为研究对象,从生态适宜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3方面选取20个指标,采用熵值法对2007~2017年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运用障碍度模型对阻碍西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提升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7年西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由0.1577增加到0.829 2,可持续利用水平由不可持续提升到基本可持续;从准则层协调度来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2007~2010年,协调度逐步提高,2011~2013年呈波动态势,且在2012年协调度达到最高值,2014~2017年,协调度基本稳定且处于较高水平;2007~2014年,影响西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子主要为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2014年后障碍因子则主要集中在生态适宜性方面,主要包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工业废水处理率等,同时,从2016年开始,城市人口与用地弹性系数成为阻碍西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提升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SBM模型对比分析区域碳排放总量及效率的变化特征,构建土地低碳利用的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发现,建设用地是土地利用碳排放的主要来源;2014年,陕西省整体碳排放效率值较低;利用固定规模报酬下的SBM模型主要针对关中及陕北地区减少投入强度及非期望产出进行低碳优化。结果表明,陕西省碳排放总量将持续增加,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不足。  相似文献   

13.
为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以都匀市2010年和2020年两期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经遥感影像解译生成两期土地利用数据,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选定评价因子,构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LUS)模型确定指标权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对建设用地适宜性和后备资源潜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适宜区、较适宜区、一般适宜区、欠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分别占研究区土地总面积5.84%、15.76%、24.09 %、28.89 %、25.43%,适宜性等级以不适宜区为主;在空间分布上,适宜区分布在老城区中心区、匀东经济开发区中心区、甘塘工业园区的中心区和各乡镇的政府驻地,欠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分布在高程较高、坡度较大,林地、草地集中分布的山区;后备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为61982.1 hm2,适宜区、较适宜区、一般适宜区分别占后备适宜建设用地面积10.34%、34.6%、55.04%;适宜区规模最小,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建设用地适宜性等级的空间分布与研究区2020年土地利用现状实际分布相符,对区域的规划建设用地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努力走出一条土地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之路,切实把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对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针对内蒙古土地资源产出效益低、利用方式粗放等问题,建议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提升耕地产出水平;盘活城镇存量用地,促进土地高效利用;以“亩均论英雄”,提高开发区(园区)集约用地水平;优化土地资源要素配置,提高土地资源收益;加强土地资源储备,夯实价值转化基础。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所面临的挑战,结合广州市城市土地利用评价分析,从集约土地利用、完善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等方面提出了广州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这对于指导城市土地高效利用和土地资源保护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机制对于理解其变化特征及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比西安市2001、2016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从土地利用的结构变化、动态变化和程度变化三方面进行变化分析;利用SPSS 19.0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社会经济主要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6年西安市土地利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耕地、草地面积的下降,其中耕地和草地分别下降了16.96%和70.25%。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长15.12%和61.80%。2001~2016年西安市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升,西安市经济的发展与工业、房地产业、居民收入等息息相关,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驱动力分别是人口数量、经济发展、城市化。西安市应继续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保障重大战略用地的基础上,增加城市绿地、林地等具有较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土地的数量,推进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区域单位面积产出评价的主要指标——区域有效地均产出率这一概念内涵及评价意义,提出应按有效土地面积进行区域单位面积产出比较评价的观点及其计算方法,指出各种计算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应注意地形地貌的差异性、产业密度的可比性和区域面积的有效性等问题。并通过全国省区和沿海五省及长江三角洲十六城市的有效地均产出、政区单位面积产出分别与区域人均GDP相关数据分析,佐证了区域单位面积产出评价应按有效土地面积计算的有效地均产出率进行比较评价的合理性结论。  相似文献   

18.
在检讨以往土地利用及其与城市规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适应城市规划实施的三层次土地利用计划体系,即试图通过土地综合利用总体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开发供应操作以及土地(房地产)市场调控等由宏观到微观的三层次计划的调控,达到综合平衡各类用地关系、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效率、有效调控土地市场。  相似文献   

19.
以天水市近年四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指标与研究方法分析空间变化特征与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天水市生产空间缩减,生活、生态空间扩张;农业生产用地综合转移面积最大;工矿生产用地动态变化最为明显;土地利用程度各区县总体格局不变;人为因素中规划与社会政策、人口数量与分布和自然因素中高程坡度、水文气象、资源分布对空间格局、变化方向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促进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方式。基于因子分析方法,选取了泸州市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共19个指标,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体系,对2006—2017年土地利用效益水平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和综合效益增长趋势良好,经济效益波动相对较大。针对整体情况,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①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②城乡建设以点带面、轴状扩展;③扩大城市绿地面积;④因地制宜,区域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