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研究系统采集毕节市4个典型农业园区的表层土壤样品和农作物样品,并对测定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为毕节市富硒土地的开发利用和富硒农业的发展提供指导。结果表明,4个农业园区土壤硒平均含量均达到《天然富硒土地划定与标识》(DZ/T 0380—2021)的富硒阈值(0.4 mg/kg),土壤类型是影响土壤硒含量的重要因素。4个农业园区种植的农作物中,茶叶、水稻、玉米和中药材均有发展富硒农产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地区土壤硒含量高。文章通过开展大田试验,研究5种不同配施方式对当地水稻土壤硒形态、土壤硒有效性、水稻硒含量等的影响。结果显示:5种处理后利川土壤硒形态变化不明显,土壤pH均有所提高,土壤有效硒含量和水稻籽粒硒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生石灰+小麦生物炭对水稻籽粒中硒含量的提高有极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对于恩施天然富硒土壤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际参考价值,对于当地富硒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选择5年、10年、20年林龄的华北落叶松林地为调查对象,确定其各个生育期林地土壤中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生育期林地土壤中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而对于相同土层不同林龄间,土壤有效磷含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下降。在40~60cm处,以20年林龄有机质含量在7月时最低,为4.17g·kg~(-1),显著低于其他土层。同时,5年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在7月时达到最大,平均为4.44mg·kg~(-1),高于5月和9月时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但三者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林龄林地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随土层深度而产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下降趋势。在落叶松林的新叶生长期内,5年落叶松林地在20~40cm和40~60cm处的铵态氮为13.47 mg·kg~(-1)和9.09 mg·kg~(-1),分别较0~20cm(25.36mg·kg~(-1))下降了46.9%和64.2%。而20年林龄的林地土壤硝态氮为19.24mg·kg~(-1),较10年的25.93mg·kg~(-1)下降了25.8%,且达到显著差异(P0.05)。土壤过氧化氢酶(CAT)、磷酸酶(ALP)和脲酶活性(Ure)随林龄的增加而下降,其中ALP下降趋势较缓,而CAT和Ure均显著下降。综合分析调查林龄范围内养分和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发现林地的地力随林龄的增加而衰退。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大量学者研究了土壤改良剂对重金属的修复效果,获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硒作为分散元素,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属稀有资源。安康地区作为我国天然富硒区,硒资源丰富,富硒土壤面积巨大,然而土壤偏酸性,土壤中有效硒含量不高。这一方面,国内研究报道较少。文章基于安康西部紫阳、汉阴两县开展的土地质量调查工作,在富硒区紫阳选取酸性富硒土壤,通过添加粉煤灰、生物炭、磷矿粉,改变土壤酸碱度,研究其对土壤中硒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种添加剂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土壤中硒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本文采用盆栽在温室内模拟研究不同重构材料对土体养分特征的影响,选取蛭石、珍珠岩、草木炭及其混合物作为原料来进行土体有机重构,采用黄土与重构材料3∶1的比例进行混合。研究结果表明:珍珠岩、草木灰、蛭石基质改良剂可以显著降低重构土的pH值。添加草木灰的重构土中电导率较高,添加珍珠岩和蛭石的重构土中电导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由于草木灰自身的特性,添加草木灰基质的处理重构土中有机质、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此为了提高重构土养分,可以添加草木灰。三种基质的添加均可以提高重构土中的硝态氮、速效钾含量;添加蛭石及其混合基质的处理铵态氮较高;添加珍珠岩和草木灰的混合基质可以显著提高重构土有效磷含量。综合考虑,草木灰对重构土的速效养分改良效果最高。总之,添加重构材料可以改良土体的理化性质,提高土体养分状况,进而促进生土熟化。  相似文献   

6.
以黄瓜为研究对象,通过小区试验,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对照、传统施肥和优化施肥,研究重构土体不同施肥模式对黄瓜农艺性状、产量及土壤微生物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Con、Opt处理显著增加了黄瓜的伸蔓高度,增幅分别为26.5%、32.4%。与Con相比,Opt处理黄瓜伸蔓高度显著增加,其增幅为4.6%。与CK相比,施肥能够显著增加黄瓜叶柄长度,Con、Opt处理叶柄长度增幅依次为31.5%、51.7%,与Con相比,Opt处理显著增加黄瓜的叶柄长度,其增幅为15.4%。与CK相比,Con、Opt处理黄瓜产量均显著增加(P0.05),其增幅分别为2.1、3.2倍。与CK相比,Con、Opt处理细菌总数增加显著(P0.05),其增幅分别为43%、50%。与CK相比,Con和Opt处理的真菌总数增幅依次为48%、184%,与Con相比,Opt处理的真菌总数增加显著(P0.05),增幅为47%。与CK相比,Con、Opt处理土壤中放线菌总数成倍增加,其增加倍数分别为5、13倍。对于重构土体,不同施肥处理对黄瓜产量、农艺性状及土壤微生物三大区系具有显著影响,Opt处理在保持总氮含量不变的同时,不仅使黄瓜产量显著增加,还使土壤中微生物三大区系数量显著增加,进而促进土壤熟化。因此,在重构土体中,增施微生物型土壤调理剂是一种快速提升土壤肥力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覆沙量改良陕北盐碱地效果,开展了表层盐碱土和沙土混合的小区试验,研究在表层盐碱土(0~30cm)掺入不同厚度沙土对0~60cm土层土壤结构、理化性质、黑麦草生长及产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覆沙压盐措施可以显著降低0~30cm土层土壤含盐量、土壤pH值和土壤容重,其中土壤含盐量降低1.16~2.22g·kg~(-1),pH下降0.05~0.94,容重降低0.03~0.10g·cm~(-3),盐碱地耕作层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结构得到显著改善。覆沙压盐对于盐碱地黑麦草的生长和产量也有显著提高,其中覆沙厚度为15cm的试验处理种植黑麦草的长势及土壤改良效果最为明显,黑麦草的干物质重为1.337 5kg·m~(-2),生长期内吸收土壤盐分量为810.53kg·hm~(-2),较空白对照增加了758.15kg·hm~(-2)。这说明在陕北地区采取"沙改盐碱"措施治理盐碱地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引发的宅基地复垦土壤快速熟化问题,试验采用熟化剂、有机肥、粉煤灰三种不同的培肥处理措施,按照不同的组合方案拌成混合生土,对土体进行有机重构。对比试验小区3季粮食产量发现,采用粉煤灰+有机肥处理的平均标准粮产量达7 798.07kg·hm~(-2),位居第一,比位居第二的有机肥处理标准粮产量多855.36kg·hm~(-2)。从土壤快速熟化和粮食产量角度来讲,将粉煤灰+有机肥与生土均匀混合进行土体有机重构作为耕作层,能够有效提高粮食产量,说明粉煤灰有助于加快土壤快速熟化。  相似文献   

9.
将HYDRUS-1D模型用于模拟土体有机重构中土壤容重对水分入渗的影响。试验和模拟结果表明,HYDRUS-1D软件构建出的一维水分运动数值模型能形象地表明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土壤质地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显著,相同入渗条件下,沙土湿润体土壤水分分布距离较黄绵土距离远,湿润体体积大,土壤中高含水量区(高于田间持水量)范围大,湿润体内的土壤水量也多。在相同入渗时间内,与表层覆黄绵土10cm和20cm相比,表层覆土厚度30cm和40cm下土壤水分入渗距离最小,且表层覆土厚度30cm和40cm下土壤水分入渗距离差异不大;表层覆土容重从1.2g·cm~(-3)到1.6g·cm~(-3),土壤水分入渗深度依次降低。表层覆土容重1.5g·cm~(-3)和1.6g·cm~(-3)下的土体水分分布差异不大。本文结果可为后期土体有机重构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在重金属复合污染区,应用隔离修复技术和土体剖面重构技术,通过土地工程手段,以重构土体剖面能够含蓄次最大降雨量和灌溉水量,满足所种植作物根系延伸的同时,又可以保护隔离层结构和功能为主要目的,对重构土体剖面构型进行构建和优化研究。在综合考虑研究区土壤类型、理化性质及水分入渗、累积能力的基础上,隔离层之上最优土体剖面构型为耕作土层厚度为30cm,土壤容重约1.3g·cm~(-3),净土层厚度不低于40cm,压实系数不小于0.83,即容重不低于1.42g·cm~(-3)。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复配型土体有机重构技术对土体改良作用的机理,本文选择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作为典型实例,设置不同砒砂岩与沙的复配比例(1:1、1:2、1:5)田间试验小区与沙地进行对照,于2010-2015年连续监测不同处理土体的质地、有机质、水稳定性团聚体、矿质氮以及玉米产量变化。结果表明:砒砂岩的加入能将沙地土体中的粉粒和粘粒含量分别从3.21%和2.73%提升到20%和5%以上,满足作物生长的颗粒需求,因此适宜于作为一种沙地土体有机重构的材料;在6年的耕作管理中,0-30 cm表层的粉粒和粘粒缓慢向下层迁移,增加30 cm以下沙地土体的粉粒和粘粒含量,复配土土体0-30 cm内有机质含量从0.5%以下提升到3.7%以上,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则从18%-28%提升到20%以上,0-120 cm深度土体内矿质氮储量提升4.5倍以上,玉米产量随种植季数稳步提升至11000 kg·hm~(-2);其中,1:2复配比例上经6季种植后玉米产量达到14234.4 kg·hm~(-2),最适宜玉米生长。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系统分析了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的机理,也为其它复配型土体有机重构技术的机制探讨和技术路线制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在小麦生育期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可以提高土壤酶活性,但在不同生育期不同措施对不同种类的酶活性影响有所差异。所有保护性耕作措施下,土壤碱性磷酸酶和纤维素酶的酶活均表现为收获期大于播前,说明在一个小麦生育期内保护性耕作可以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及纤维素酶的活性。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方式可以显著增加土壤总体酶活性,播前以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播种的效果最好,增幅达29.17%,收获期秸秆覆盖深松+旋+播种下土壤总体酶活性最大,增幅达到27.27%,总体来看覆盖深松、旋耕对增加土壤总体酶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陈海民 《老区建设》2022,(22):30-31
<正>万安县作为江西省的粮食主产区、农业大县,始终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着力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自觉把做好“三农”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放在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推进,以“干部创先”“三比一争”跨越赶超活动为抓手,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上作示范、勇争先。狠抓产业发展这个根本。用好用活“全国首个富硒示范县”金字招牌,利用全境120余万亩天然富硒土壤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以富硒大米、水果、茶叶为主的富硒系列农产品,打造了4条万亩富硒产业集聚示范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土体有机重构技术,对韩城市下峪口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土体剖面进行了重构。以容重为1.7g·cm~(-3)黄土构建5cm的人造犁底层,以容重为1.2g·cm~(-3)的黄土构建25cm厚耕作层,通过调整土壤粒径范围,并以《中国土壤养分分级标准》中的养分指标标准中不缺乏水平为设计目标,进行了第一季作物种植,长势良好。后期将结合当地耕作制度,实行轮作倒茬,多施有机肥,保证新增耕地养分平衡供给,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体剖面环境,使开发耕地逐步实现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黄土旱塬区农田长期免耕耕作对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影响,建立适宜的高产高效耕作技术体系。在陕西省长武县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选择连续3年进行免耕耕作的试验田,于2015年9月,在冬小麦播种前分别进行免耕、翻耕和旋耕3种耕作处理。2016年冬小麦收获后,分析了3种耕作方式下0~30cm土层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在0~30cm土层,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3种耕作方式下都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10~20、20~30cm土层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0~10cm土层分别减少了16.07%、32.74%和15.54%、27.08%,且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耕作方式下,0~10cm土层,翻耕方式下土壤有效磷含量比免耕显著减少了11.31%;翻耕、旋耕方式下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比免耕显著减少了6.16%、4.97%(p0.05)。20~30cm土层,翻耕方式下土壤有效磷含量比免耕显著增加了18.12%,翻耕方式下土壤速效钾含量比免耕、旋耕下分别显著增加了17.17%、9.22%(p0.05)。因此,在长期进行免耕的黄土旱塬上,需要进行适当的翻耕或旋耕。  相似文献   

16.
针对废弃宅基地复垦土壤结构性不良、养分等营养物质含量较低等问题,本文以熟化剂、有机肥、熟化剂+有机肥等作为改良材料,并采用小区试验,开展了不同改良材料对提升废弃宅基地复垦土壤养分的效应研究。通过种植3季作物后,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养分含量,结果发现:(1)施入改良材料后,土壤养分含量均有显著提升,土体养分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2)在0~60cm范围内土壤养分变化显著,60~105cm范围内土壤养分变化差异不大;(3)从耕作层来看,全氮含量在处理间变化规律为TFCTFTCTSFTSCTST0;有效磷含量的变化规律为TSFTFTSTFCTCTSCT0,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变化规律为TSFTFTSTFCTSCTCT0、有机质含量变化为TFTFCTSFTSCTCTST0。由此得出,通过有机肥与粉煤灰配合使用以及耕作种植等技术措施,能显著改善新增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尽管仅经过3个生育季表层土壤的培肥与改良,却能够获得0~60cm土层养分状况不同程度地提升效果,体现了作物根系对土壤养分空间分配与提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陕北风沙草滩区盐碱地整治改良效果,实施了盐碱地平整覆沙整治工程,本文以定边县白泥井镇北畔村盐碱地综合整治项目为例,对工程实施前、工程实施后以及种植玉米1a后覆沙对盐碱不同深度土层(0~10cm、10~20cm、20~40cm、40~60cm以及60~100cm)土壤结构和理化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覆沙工程实施,土壤pH值较工程实施前降低了6.57%,经过1a的玉米种植,土壤pH值较工程实施后降低3.40%;土壤含盐量在工程实施后和种植玉米1a后总体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种植玉米1a后的土壤平均含盐量高出工程实施后55.53%,但耕作层土壤含盐量仅比工程实施后增大了10.26%,因此覆沙工程对耕作层土壤质量的改善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有效磷含量增加幅度显著大于速效钾增加幅度,盐碱土覆沙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加作用更为明显。土壤全氮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不断降低,种植玉米1a后,全氮含量较工程实施前后分别提高了68.70%和104.63%,有机质含量比工程实施前后分别高出41.57%和121.70%。平整覆沙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原有盐碱土壤理化特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基于明溪县农业地质调查评价项目获得的土壤和农产品元素检测数据,本文分析了耕地土壤硒元素的分布特征.调查发现,水稻、淮山、百香果、猕猴桃、绿茶、鸡蛋和淡水鱼等农产品可食部位富硒.明溪县富硒耕地约有66.56 km2,划分为富硒土地Ⅰ类优先建设区和Ⅱ类重点建设区.在富硒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结合当地国土空间规划、农业产...  相似文献   

19.
以毛乌素沙地区域的"两害"砒砂岩与沙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1∶1、1∶2和1∶5三种比例进行复配成土,并种植适宜该地气候环境的作物——马铃薯。在马铃薯收获期于各小区垄上、垄下采集不同剖面深度土壤,并测定其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三种复配土垄上下土壤剖面0~140cm铵态氮的分布均较为均匀,均处于0.50mg·kg~(-1)左右,且规律基本一致;混合比例对垄上下硝态氮剖面分布均产生明显影响,垄上0~60cm土层内、垄下0~20cm土层内,表现为1∶11∶21∶5,其余土层内1∶5复配土始终具有较高的硝态氮含量;1∶1和1∶2复配土壤垄上、垄下硝态氮积累峰值均出现在0~20cm土壤剖面处,140cm深度仍有一定的积累,1∶5复配土壤出现在120~140cm土壤剖面处,且各复配土壤垄下硝态氮淋洗均深于垄上;同一土层深度,三种复配土壤垄下硝态氮含量明显高于垄上,且1∶5复配土壤垄上、下差异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井水灌溉条件下陕西沿黄盐碱地水稻种植不同生育期土壤盐度的动态变化,以灌溉频率、灌水深度为因素开展大规模水稻田间试验,测定不同生育期不同深度土壤的电导率和pH。结果表明:0~40cm土壤电导率有所下降,土壤盐度呈脱盐趋势;而40~60cm土壤电导率升高,土壤盐度呈积盐趋势;土壤层越浅,水稻种植的脱盐作用越明显。水稻种植后的土壤pH较种植前有所增高,且20cm以下土层pH增加比浅层明显。不同灌水深度和灌水频率对土壤盐分的影响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且灌水过勤、灌水量过大对土壤脱盐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水稻生育期中,土壤电导率和pH二者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在土壤浅层表现得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