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部控制是效益审计必须关注和评价的要素之一。其重要性表现为,第一,内部控制中的成本控制、风险控制、程序效率和效果控制对被审计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有直接重大影响。第二,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而效益审计最终目标是促进被审计单位改进管理、提高效益,所以评价内部控制与发挥效益审计的增值效果密切相关。第三,责任机制是被审计单位接受审计建议,采取改进措施的着力点,而评价内部控制是落实责任机制的必要途径。所以,效益审计必须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检查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赵宾 《审计月刊》2004,(3):44-44
内部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及其经济活动事项的财务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漏报,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漏洞、缺陷或未被有效执行,内部审计人员经审计未能及时发现,且发表了不正确或不恰当的审计意见或结论的可能性。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当反映被审计单位及其经济活动事项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者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漏洞,缺陷或未被有效执行、或者经营管理存在重大舞弊时,内部审计人员经过审计未能发现或未报告,且发表不正确或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在新形势下,应当怎样防范内部审计风险呢?我们认为,应当:  相似文献   

4.
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当反映被审计单位及其经济活动事项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者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漏洞、缺陷或未被有效执行,或者经营管理存在重大舞弊时,内部审计人员经过审计未能发现或失察,且发表不正确或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造成审计对象和与之相关方面遭受损失或损害。并由此引起审计主体承担这种责任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一、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21世纪以来,风险成为高校经营活动中不可忽视的因素。高校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在反映高校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事项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者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漏洞、缺陷或未被有效执行,或者经营管理中存在重大舞弊时,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经过审计未能发现,且发表不正确或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2003年5月1日起施行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九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履行的职责中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评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也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6.
2002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的国际内部审计职业实务框架中,引人注目的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确定的内部审计新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一新的定义反映了内部审计向风险管理审计扩展的强烈倾向。对于现代企业来说,风险无处不在。内部审计的责任就在于找出企业的主要风险。为此,内部审计的目标被定义在为风险管理与控制、治理过程提供服务,这一目标强调了内部审…  相似文献   

7.
正一、引言200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内部审计实务准则》明确提出内部审计增加价值的概念,对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如下:"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通过IIA协会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可以看出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是组织进行内审工作的目标所在,它是内部审计  相似文献   

8.
2003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由此可以看出,内部审计本质上是一种监督和评价活动,其监督和评价对象是本单位的经营活动,以及为了保证相关目标的实现而设计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以帮助组织实现目标。  相似文献   

9.
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协会认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的职能被定位在“确认和咨询”两方面,主要针对所在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上,所有职能都是围绕组织目标来开展的。我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定义,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他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表达的是内部审计的职能被定位在“监督和评价”两个方面,主要针对的是所在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0.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财务报告、专项经济等业务审计后,对存在的一些重大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审计报告结论不当或不全面而导致存在的审计风险。控制其审计风险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及其审计人员的重要任务。为此.本文拟就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如何进一步控制其审计风险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运作,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其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目标.本文主要分析了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现状及成因,并对我国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功能与方法提出了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内部审计定义的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的国际内部审计职业实务框架于1999年6月通过,并将于2002年1月1日实施。在这一框架中,引人注目的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确定的内部审计新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相似文献   

13.
导言 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内部审计活动处于各种不同的法律和文化环境中,设立在各个目的、范围和结构不同的组织之内,由组织内部或外部的人员来执行。在这千差万别的环境中要完成内部审计师的职责,最根本的是要遵守《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以下简称本《准则》)。 本《准则》的宗旨是: 1、尽可能阐明内部审计的基本原理。 2、为内部审计增加价值的活动在最大范围内实行…  相似文献   

14.
1999年6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董事会通过了内部审计的新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和规范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1年在《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及《职责说明》中对内部审计给出的定义是:"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相似文献   

16.
王悦 《西部财会》2004,(11):57-58
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中英两国有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因而在内部审计的业务内容和组织形式等方面各有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7.
内部审计职能责任定位错位,导致内部审计效果不佳,影响内部审计实际效能,阻碍内部审计工作发展。树立“内部审计是强化内部管理控制效能帮手”的思想认识,把“保证组织目标实现、受托责任履行、为组织提供增值服务”作为内部职能责任定位的出发点,确保内部审计目标和组织目标一致,对组织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内部治理的有效性提供审计监督评价服务,充分关注组织宏观管理控制层面存在的重大问题和风险并提出建议,是内部审计应该履行的基本职能和责任。  相似文献   

18.
一、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基本理论审计风险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重大差异或缺陷而做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检查风险(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上是指审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从而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一种审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一、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的重要内容。200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其制定并修改的《内部审计实务准则》及《职责说明》中描述:“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经济监督和经济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中,怎样才能够使内部审计扬长而避短?如何加强和改进经济责任审计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