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1990~2013年的统计数据,建立东中部城市群金融集聚测度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赋权法与区位熵结合计算各地区金融集聚指数,并利用断裂点模型对城市群的金融集聚辐射范围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六大城市群与中部地区两大城市群相比,金融集聚程度更高,金融集聚辐射的范围更广。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的金融集聚水平最高,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这三个城市群为中心的金融辐射格局。  相似文献   

2.
准确测度区域辐射中心人才集聚指数和辐射力水平并深入探讨二者相互关系,有助于检验各省份人才政策的实效性和为区域辐射中心建设提出路径建议。本文选取17个典型省份作为区域辐射中心研究样本,采用区位商法和回归分析法开展研究表明,区域辐射中心建设进程中存在明显的“人才政策—人才集聚指数—辐射力”交互推动关系,且区域辐射中心人才集聚指数与辐射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人才集聚指数提高1个百分点,区域辐射中心辐射力提升0936个百分点。相反,区域辐射中心辐射力提高1个百分点,人才集聚指数提高1068个百分点。区域中心辐射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二者对人才集聚指数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586和056。研究成果为区域辐射中心建设指明了路径:人才政策应聚焦集聚科技创新人才和金融服务人才,辐射中心应结合产业发展规划构建区域性、特色化产融合作平台,建立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与人才集聚的良性互动关系,通过提升科技创新辐射力和金融服务辐射力来提升区域辐射中心辐射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克鲁格曼CP模型的拓展,建立了两种要素、两个部门、两个区域的空间经济学模型,对政府财政补贴下资源产业集聚机理进行了公理化解释:政府对具有资源加工制造优势区域实施财政补贴政策将提升资源加工制造业在该区域的集聚水平。  相似文献   

4.
孙维峰  黄解宇 《技术经济》2015,34(2):61-67,76
利用2009—201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探讨了金融集聚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地区金融集聚程度与企业的R&D投资强度显著正相关;两者的正相关关系会受到企业所有权性质和企业规模的影响:金融集聚和R&D投资之间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仅存在于非国有控股企业样本组中;金融集聚对R&D投资的影响在小企业样本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孙辉 《时代经贸》2011,(18):13-14
测度了医药产业区域集聚水平,结合三大判别准则进行筛选,发现医药产业总体集聚程度较低,且主要集中于东部省份。构建医药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并测度竞争力水平,总体来看,呈现东部、中部和西部区域产业竞争力递减的格局。经实证研究得出,产业集聚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且作用明显。最后提出提升我国医药产业竞争力及集聚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跨国公司NPI转移的企业R&D知识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NPI(NewProductIntroduction,新产品导入)转移为代工企业R&D知识创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首先,在对跨国公司NPI转移阶段和企业代工模式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二者关系模型;其次,以知识为载体,依据技术创新模式,建立了基于跨国公司NPI转移的企业R&D知识创新模式结构图,提出了OEM、ODM和OBM模式下企业R&D知识创新的模式选择策略;进而,结合R&D知识属性,探讨了基于跨国公司NPI转移的企业R&D知识创新模式实现模型,提出了实现企业R&D知识升级的创新模式组合;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相应模型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应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我国28个省、直辖市1998—2005年期间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数据,对各地区吸引海外研发投资环境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吸引海外R&D投资的主要区位因素在于该地区的科技实力;通过比较各地区吸引FDI和吸引海外R&D投资的情况发现,海外R&D投资对东道国市场因素的关注程度要明显低于FDI;另外,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具有明显的集聚特性。  相似文献   

8.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2018年26个城市面板数据,对城市群内各城市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探究长三角城市群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创新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并考察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外商直接投资两个环境变量如何通过长三角城市群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创新产出产生直接影响,以及在空间溢出过程中如何发挥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各城市创新活动存在明显正向关联;城市高技术产业集聚对本城市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直接促进作用,而对邻近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外商直接投资在长三角城市群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创新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中均发挥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省域经济集聚性与污染集聚性趋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分别用Herfindahl指数、Gini指数、地理集中度指数测度了我国省级区域的经济集聚度水平与污染集聚度水平,通过空间相关性检验,证明了经济集聚度与污染集聚度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即经济的集聚加速了污染的集聚,并且污染的集聚态势趋同于经济的集聚态势。其次,应用空间误差模型分析了影响污染集聚的因素。经济集聚是引起污染集聚的首要决定因素,能源消费、城镇化进程、外商直接投资都会显著促进污染的集聚;技术创新则会显著降低污染的集聚;产业结构对污染集聚的作用不显著;人口的集聚性高则未必会引起污染的集聚性高,如我国的上海和北京等发达城市,尽管人口密度很大,但是由于污染处理及时得力,并没有引起污染的迅速集聚。  相似文献   

10.
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与金融集聚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区域经济中心金融活动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如何发展成为区域金融中心,这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建立总部经济发展能力与金融集聚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副省级以上城市连续三年的经济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横向与纵向两个角度对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与金融集聚程度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建立了汽车模型。这个模型作为波特钻石模型的一种衍生,引入了金融集聚程度,为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的可持续性提供了更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邱灵 《经济学家》2014,(5):97-104
基于文献检索与分析,从测度辨识、格局演变、影响因素、综合调控和研究方法等五个方面,对国内外大都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研究进展进行述评,认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但城市内部空间的系统研究薄弱,空间演化规律明显、但不同行业特性的过程研究薄弱,企业行为探究加强、但企业调查与数量模型研究薄弱,政府调控作用加强、但因地制宜的调控模式研究薄弱,信息技术影响加强、但传统区位理论和集聚测度模型亟待修正,进而提出"综合测度—格局演变—影响效应—形成机理—调控模式"的未来大都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2.
将企业技术创新项目R&D绩效测度的内容体系分为项目层面和企业层面,并分析了两个层面的区别以及视角转移的动因.根据测度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参数和权变因子,建立了包含项目层面和企业层面分析的测度与反馈系统,并提出了一个建议性的测度标准框架,为项目R&D绩效测度与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集聚可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本文在区域集聚视角下,从空间集聚、技术优势和市场集中三个角度出发,通过三类模型对吉林省2004—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位优势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的电子信息产业处于优势,空间集聚度较高;新能源业在金融危机以后发展很快,已有形成产业集聚和市场集中的趋势;生物医药业的专业化水平较高且市场集中的趋势明显;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提升很快;旅游业具有发展潜力。最后结合实际情况为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给出了具体的发展模式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制造业空间集聚水平测度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蔚 《经济地理》2012,32(7):74-80
利用区位商、空间基尼系数和产业共同集聚指数对福建省制造业空间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9地市现已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区域中心城市的行业发展相对均衡,外围城市的行业发展相对集中。单一制造业空间集聚程度与制造业共同集聚程度并不完全呈现一致性。传统的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两极化的空间集聚水平,而重化工业的集聚效应明显于扩散效应。最后,分别对基于资源禀赋、协作共生、规模经济和政府引导四种制造业集群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9—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各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并通过区位熵测度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最后利用面板计量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区域绿色创新效率整体不高,二者均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发展较为缓慢;高技术产业集聚有利于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技术创新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研发投入、劳动投入和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创新效率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产业集聚理论的发展,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研究已成为产业集聚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新方法的不断涌现不仅丰富了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的种类,同时也增加了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的选择。但是由于不同的方法假设条件和应用范围等各不相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正确地选择合适的测度方法是研究测度方法必须面临的问题。文章基于产业集聚理论,对产业集聚的测度方法区位熵、空间基尼系数、 E-G指数、 M-S指数、 K函数、 D-O指数、 M函数以及Moran's I指数进行了研究,将其归为三类:基于总体经济活动的集聚测度法、距离空间测度法和空间自相关法,并分别从原理、空间尺度、数据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对三类测度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三类测度方法各有优劣,都不具有普适的适用性,不可相互取代。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针对不同的研究目标进行互补选择或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集聚与扩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玉瑶  张虹鸥 《经济地理》2007,27(5):773-776
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①为研究对象,在改进"大都市均匀度指数"的基础上建立了空间集聚与扩散的量化指标,定量化测度了近10多年来该地区空间集聚的程度与动态趋向,进而分析了该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的表象与特征。其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目前正处于以集聚为主导的阶段,空间集聚表现出明显的轴线性、空间指向性(中心指向、道路指向、海洋指向)以及非完全集聚的特征。且珠三角城市群在以集聚为主导的空间发展过程中,区域发展趋向于均质化。具体表象为以中小城市增长为主的城市规模分布动态趋向以及大中城市的郊区化倾向。  相似文献   

18.
上海跨国公司总部的空间集聚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实地调查方法考察了上海市跨国公司总部的空间分布和集聚现象,对58家跨国公司总部的空间集聚、国别以及行业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上海跨国公司总部机构高度集中在五大地区:以陆家嘴为中心的浦东地区,外滩和人民广场地区,南京西路和淮海中路地区,虹桥古北地区,徐家汇地区。跨国公司总部均来自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的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部门包括通讯电气、化学制药、家居餐饮、炼油冶金和金融保险等领域。分析认为上海跨国公司总部的空间集聚是在交通、企业形象、商圈等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产生的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19.
测算了我国森林资源丰富的15个省2004—2013年间的林业产业集聚水平,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模型测度同一时期各省林业产业生态效率,并通过计量模型检验了产业集聚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林业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省份的产业集聚水平及生态效率在研究期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计量模型回归结果显示,产业集聚带来的外部性会促进林业产业生态效率提高。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的林业产业需要进一步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加大对林业产业基础设施投入、鼓励涉林企业进行生产和环保技术革新等。  相似文献   

20.
集聚水平测度是现代服务业集聚研究的关键,通过集聚指标和动态面板模型,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分析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的静态特征和动态机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程度总体较低,但有较高的区域集聚趋势和较弱的企业集聚趋势。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程度变化是回复效应和随机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回复效应的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