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3.
基于DEA模型的中部六省环境治理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中部六省的环境污染治理相对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的环境污染治理相对有效性存在很大的差异,环境治理投入产出结构有待优化,环境污染治理效率有待提高。最后,本文通过"投影"分析得出各省份环境治理相对有效性调整后的投入产出规模,以期为各省份改进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商务成本是企业在投资决策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本文根据对商务成本内涵的理解,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商务成本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商务总成本、要素成本、交易成本等方面,对江西的商务成本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对如何进一步降低商务成本、改善投资环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科技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进行科技竞争力评价是提高科技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针对科技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基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与科技对社会经济的贡献3个维度,运用可拓学思想,结合信息熵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基于熵权可拓决策的科技竞争力评价模型.结合中部六省2009年的科技竞争力数据展开实证研究,分析了该模型在区域科技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9-2015年数据,采用Malmquist指数对中部六省产学研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利用灰色关联度探究中部六省产学研创新效率对省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河南、安徽和湖南地区产学研三大主体创新效率均得到提升,湖北、江西和山西三大主体创新效率并未全部得到提升。山西、安徽和湖北企业的创新效率对省域创新的影响大,属于企业主导型;湖南高校的创新效率对省域创新的影响大,属于高校主导型,河南和江西科研机构的创新效率对省域创新的影响大,属于科研机构主导型。此外,中部六省三大主体创新效率变动性和主导型之间存在不一致情形。研究结果有助于中部六省制定相应对策,促进产学研创新效率提升,进而推动省域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先进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即“双高”人才队伍建设对先进装备制造业“先进性”的提升至关重要。文章以中部六省先进装备制造业为出发点,从人才资源的配置、市场就业导向、人才合作与交流机制以及人事关系接续等方面,剖析了“双高”人才流动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省域城市旅游竞争力测度与评价——以湖南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显示性指标和分析性指标两个角度构建了适合地级城市的旅游竞争力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11—2012年期间湖南省14个地级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测度与评价。研究表明,旅游竞争力在城市间的差异性较为明显且总体上并不理想;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资源与区位条件的依赖性比较突出。进一步地,按照一定的评判标准将城市对象分为了4个等级并提出了提升旅游竞争力的相应对策。研究结果可为政府有关部门整合与优化旅游资源、改善城市管理决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技术进步对中部六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采用Panel-data模型对外商投资和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对中部六省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商投资对中部六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小于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专利申请授权量的影响大于东部和全国平均水平。在中部内部各省,外商投资和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极小。本文的政策结论是:技术进步政策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应该而且必须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县域产业协同发展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就业结构、资产结构与产值结构之间相互作用,不断变动。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资产结构的协同问题,构建了县域产业的协同发展模型,通过计算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固定资产形成额比重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对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做出判断,从而推进县域产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现场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对浙江省现有人才政策对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才安全政策、人才激励政策、人才选拔和使用政策以及人才评价政策属于"强势影响政策";人才吸引政策、人才流动政策和人才培养政策属于"中势影响政策"。最后提出了浙江省进一步有效实现区域人才集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估算了1995—2009年期间我国中部六省的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从产业、能源消费结构、城乡消费结构的角度,对碳排放结构进行了分析。利用LMDI分解方法将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分解为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以及碳排放系数,分析其具体影响,并进行省际比较。结果表明:1995—2009年期间中部六省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均呈增长趋势,且各省的差距较大;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碳排放情况看,各省的碳排放均来自第二产业和燃煤;经济规模的扩张是碳排放量增加的最主要因素,能源结构变化和碳排放系数变化对碳排放量变化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6,(1)
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是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目标。基于现阶段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在区域间、城乡间的差异化现实,本文分别采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变异系数,测度了2002~2013年中部六省四类卫生资源的均等化水平,考察了城镇化率和非农人口比例对中部地区卫生资源配置的影响。结果显示,四类卫生资源均等化水平的发展趋势具有异质性,卫生机构与病床数不均程度加剧,卫生人员和卫生经费的配置趋于均衡。进一步研究发现,城镇化建设提升了中部地区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其中非农人口的提高比城镇率的提高更能促进中部六省的卫生事业均衡发展。最后,提出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升的可行路径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破解区域中心城市创新生态圈创新力场强分布不均匀导致区域创新不平衡的问题,实现区域协同创新,基于断裂点模型、创新力场强模型和创新辐射力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创新生态圈辐射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创新力场强整体以“沪-苏-宁-合-杭-沪”为边界呈圆形网络分布,包括上海创新辐射带、苏州创新辐射带、杭州创新辐射圈、南京创新辐射带以及合肥创新辐射圈等五大核心辐射区;创新力场强分布不均匀,靠近核心辐射区的城市创新力场强密集,受到多重辐射效应,而边缘城市受到辐射效应微弱;周围城市创新要素量对创新力场强具有倍乘效应,可通过增加其创新要素量放大创新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中部六省吸引外资的影响因素: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引外资是中部六省实现"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途径.笔者在对中部六省吸引外资影响因素进行一般分析的基础上,采用1995年~2009年间的面板数据,对其吸引外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上一期的人均消费支出、外商投资总额、制造业职工人数及固定资产投资对本期外资流入具有正效应,而上一期的出口额及制造业平均工资对本期外资流入具有负效应. 相似文献
17.
《经济地理》2015,(10)
利用武汉城市圈2001—2012年39个县区的面板数据和拓展的C-D生产函数,对城市圈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估算,并结合要素贡献率和建设用地集约水平划分建设用地管控区,提出了总量控制和差别化调控的建设用地管理模式。结果表明:1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本、劳动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07%、17.68%、62.18%,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依然有着重要作用且暂时很难被资金和劳动有效替代;2城市圈各县区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存在明显差异,最高为50.36%,最低仅为0.66%;3按照要素贡献率和建设用地集约水平,可将城市圈建设用地划分为优先供给区、重点供给区、适度供给区、内涵挖潜区四个管控区;4建设用地差别化管理可在管控区的基础上进行设计,通过总量控制和差别化调控两方面实现。 相似文献
18.
基于投影寻踪分类模型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对于政府决策和企业投资环境选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基于2003-2006年的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截面数据,利用投影寻踪分类模型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并按综合创新能力大小,将全国分为三类地区.实证结果显示,江苏和广东是创新能力最强的两个省份,而宁夏则是创新能力最弱的地区,且陕西和海南是创新能力提升最快的两个省份,而河北和青海则是创新能力下降最快的两个地区.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科技创新产业要素、科技创新资源要素、科技创新环境要素3个维度26个指标,构建科技创新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多因子加权综合评价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域科技创新潜力进行实证分析,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科技创新潜力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科技创新潜力“核心─边缘”的空间分异特征显著。(2)城市群核心区内部“创新圈”逐渐凸显,目前已形成以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为策源、高新区孵化、多点应用的创新圈格局。(3)交通枢纽和环境优美地带是创新潜力高值地区,形成了两大创新潜力发展轴,呈南北两带集聚。(4)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科技创新潜力的空间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解释力最大的是代表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化率,其次是代表创新人才中每10万人拥有大学以上人口数量,代表产业结构的第二产业占比比第三产业占比的重要性突出,代表创新投入的人均公共预算支出的解释力最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