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该文通过对横纵向整合战略机理和非市场战略行为的分析,指出在中国经济转型期,企业的非市场行为对于成功实施整合至关重要,并重点回答了三个问题:为什么整合战略中需要非市场行为、非市场行为的特征有哪些、非市场行为如何与市场行为共同作用于整合战略。  相似文献   

2.
产业链整合战略是企业降低交易成本、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有效途径。目前已经有许多企业纷纷开始进入产业链的上下游以扩大企业规模和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抢先占领市场。文章以广东榕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对企业的产业链整合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并获得了以下结论: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选择了实施产业链整合战略来获得新的市场势力和市场范围。因此,要获得垄断,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产业链的横纵向整合,以达到对产业价值链的控制,进而达到对整个行业市场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以市场参与者多元化、市场交易对象与交易方式多样化、市场规则制度化为基本内容的世界市场整合进程。世界市场整合。使得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迁与全球化进程的相关性进一步增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统筹国内外经济发展与国内外市场的整合过程.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成为中国经济对外开放战略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际经验,在经济步入工业化后期,只有完成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才能实现增长的可持续性.中国适时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但地方无序竞争、市场分割、资源分布失衡以及制度不完善等因素的存在,制约了中国创新驱动发展.要破除这些障碍,需要从完善制度、整合市场以及优化调控政策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思路由来已久。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中国加入WTO以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形成的经济运行的新环境。使得长江三角洲各省市面临着相同的压力,并产生了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共同要求。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使资源重新整合,具有一定的迫切性。在一体化进程中,要坚持市场为主导,中央协调、地方政府积极参与,按照互惠互利、先易后难的原则,建立一个使经济要素自由、合理流动的统一的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6.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势、更加主动地参与全球分工体系、在更加广泛的市场空间整合资源的战略措施,是推动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必然结果。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外部环境也在发生显著变化,一方面,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给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带来新的机遇;另一方面,快速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与各相关利益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贸》2003,(7):72-7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拓宽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而如何缩短中国企业与国际优秀企业的差距,提高企业的运营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能力,青岛海尔远程教育研究所将举办“海尔改革创新与企业化建设高层论坛”。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纵深推进,城市群竞争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表现形式。建设强大的城市群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关键所在,也是构筑我国新一轮财富集聚战略平台的迫切需要。城市群竞争力的强弱常常取决于城市群的资源聚集与整合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群竞争也是城市群经济整合能力的竞争。本文探讨了我国城市群经济整合机制及模式,寻求提升城市群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鉴于中国转型时期特有的制度因素,本文采用2004年中国地区行业层面的数据检验了市场分割制度安排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分割会通过一些行业特征抑制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其机制是要素的非自由流动导致企业不能获得足够的和最优的生产要素进而影响其规模化生产和生产效率甚至技术提升,导致竞争力和出口竞争力下降。而产品市场分割一方面也会通过此渠道抑制出口竞争力,但另一方面,严重的市场分割也可能迫使企业放弃国内市场而不得已以出口来获得规模经济和利润,两者相反的作用导致产品市场分割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邢厚媛 《中国经贸》2012,(15):50-52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势、更加主动地参与全球分工体系、在更加广泛的市场空间整合资源的战略措施,是推动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必然结果.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外部环境也在发生显著变化,一方面,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给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带来新的机遇;另一方面,快速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与各相关利益方的竞争、摩擦也在增多,加之境外各类外部风险陡增,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道路既充满机遇和希望,又面临风险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全球化竞争市场逐渐形成,企业管理模式开始从"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转变"从而使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采购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采购在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邢学杰 《特区经济》2008,235(8):222-224
随着我国市场的全面开放,我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不再是单一的国内市场,而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国外的跨国企业不断地进入国内市场来与国内的企业分享市场份额,国内的企业随着自身的壮大也不断地走出去寻找生存的空间。一个企业具备怎样的国际竞争力,已经不仅仅是靠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中拥有的设备、厂房、资本多少、销售额高低、利润多寡等"硬"实力指标,重要的是企业独具的社会公信力、品牌力和文化力等"软实力",它不断影响着人们对企业国际化的认知,从而影响到企业国际化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SCP框架视角,分析了我国光伏产业现状、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以及市场绩效,结果表明我国光伏产业结构不合理、进出壁垒过高、产能过剩、国外依存度过高、一体化程度过低等问题,从而国际竞争力不高,因此提出了自己的相关建议,政府应尽快完善金融体系,扩大企业融资规模,制定并完善市场进入、退出机制,开拓国内市场需求;企业应加快体制改革,构建产业垂直一体化,引进先进技术,加快技术革新,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等。  相似文献   

14.
肖利秋  许晶 《特区经济》2010,(9):220-222
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缓解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日益严重的国际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对于推进我国产业结构提升和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具有现实而长远的重要意义。伴随着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有条件的本土企业选择"走出去"投资战略。研究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可以为现阶段我国企业成功"走出去"提供战略投资和路径选择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基于"垂直专业化→层次国际竞争力"过程传导的研究视角,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VSS)、生产率(PR)、贸易竞争力(RCA)、产业利润(ACR)四者间传导关联的统计分布特征,并从"过程传导"的角度对中国制造业15个行业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定位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中能形成"垂直专业化→生产率→贸易竞争力→产业利润"过程传导良性循环的行业不多,产业发展驱动力过程传导中存在较为明显的递减、时滞甚至断裂效应。有效地进一步培育和提升中国制造业各行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在于克服现有"垂直专业化→层次国际竞争力"过程中的"传导短板"。  相似文献   

16.
肖扬 《特区经济》2011,(3):231-232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通过跨国并购扩大生产规模,开拓国际市场。但近年来,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屡屡受挫。究其原因,我国企业产权制度不明晰、缺乏核心竞争力和跨国并购战略、我国尚未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国外政治因素的干预是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廖利兵  曹标 《世界经济研究》2013,(3):66-72,86,89
与以往单独研究投资或贸易不同,本文在跨国投资理论基础上融入了国际贸易,用以研究多国(地区)制造业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通过梳理一般产业均衡模型分析企业选择出口还是水平型FDI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检验,并得出结论:工厂规模经济和运输成本对样本国家(地区)制造业企业以出口还是水平型FDI方式进入中国市场起重要作用,而关税壁垒、公司规模经济、税收对此没有显著影响;采用基尼系数和GDP衡量中国实际市场需求时发现,中国市场变化没有促使样本国家(地区)制造业企业由出口方式转向水平型FDI。  相似文献   

18.
李军  刘海云 《南方经济》2015,33(3):1-23
本文分析了Meltiz模型的情境条件,发现生产率异质性是与其三大前提假设紧密相关的。中国情境下,改革开放后不同阶段的不同类型的出口企业:与外商投资相关的企业、生而国际化的企业、先有本土市场而后国际化的企业,它们国际市场竞争力来源不只是生产率异质性,而是存在差异的企业区位、企业年龄、企业规模、创新、品牌、企业性质、企业级别、资本结构、人力资本、成长率等多重异质性。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本文实证检验发现,在多个细分行业存在生产率悖论,生产率差异不能有效解释出口企业竞争力,而多重异质性具有更强的解释力,是中国出口企业竞争力来源。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航空货运市场的不断开放,中国航空公司的国际货运市场份额大幅下降,已被边缘化,提高中国货运航空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已经迫在眉睫。文章以世界航空货运市场发展特点为背景,并着重分析了中国国际航空货运市场的竞争现状及趋势,在借鉴国内外已有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航空公司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模型,并以中国某货运航空公司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从战略、运营和政策三个层面提出了提高中国货运航空公司的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