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庆育 《今日重庆》2014,(11):92-93
(续接上期) 在后秦时期形成了新儒家的两个学派,其中程朱理学有相当位置,它是由程颐开创,朱熹来完成的学派。 程颐与帕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认识一样,认为世界上的万物如果存在,就一定要在某种材料中体现某种原理。有某物就必有这些物之理,但是有某理,则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相应的物。原理就是程说的“理”按程的认识,理是永恒的,不可能加减。程朱二人直接从《易传》发展出他们“理”的观念,《易传》的道则是“多”,它们是支配宇宙万物每个单独范畴的原则,正是从这个概念,程朱推导出“理”的观念。他们认为,宇宙不仅是气的产物,也是理的产物。事物有不同的类,是因为气聚时遵循不同的理。花是花,因为气聚时遵循花之理;叶是叶,因为气聚时遵循叶之理。  相似文献   

2.
仪卫国  卫鹏 《魅力中国》2011,(18):54-54
王符宇宙论是王符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宇宙论应分为宇宙生成论和宇宙本体论两个方面,王符的宇宙生成论和宇宙本体论存在着矛盾的地方和不彻底性,在生成论上他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而在本体论上他却认为“道”是高于“气”而存在的本体。  相似文献   

3.
北宋哲学家张载从太虚即气的本体论推出心性论,他说: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这段话是从太虚气化的过程讲心性的根源。天是包括天地在内的自然界,天地是阴阳刚柔,是太虚一物两体的分化,因此说  相似文献   

4.
周彦  钟华 《魅力中国》2014,(15):254-254
柏拉图认为“善”是真正快乐之源,“善”高于实在存在的东西,宇宙问各种事物和人类按既定的秩序运行时,就实现了“善”。而人通过求知来向“善”,智慧是“善”的最为重要组成部分。柏拉图关于“善”的观点,影响了包括亚里士多德在内的众多哲学家,后世关于“善”内涵的阐发,可以说与其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朱熹指出仁是“天地生物之心”,是“心之德”、“爱之理”,以“生”释“仁”,“仁”不仅是人所具有的恻隐之心,亦是天地之心;仁的境界不仅仅是自我与他人境界,亦是主体与客体、小我与大我、人类与万物相融的境界。朱熹生态哲学思想具有的强烈实践性和现实性,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庄子     
《安徽省情省力》2006,(3):45-45
庄子,约前369-前286著名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家贫,曾借粟于监河候(官名),但拒绝了楚周王的厚币礼聘。他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子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辨证法因素。  相似文献   

7.
程雪 《魅力中国》2010,(25):201-201
“真人”是庄子在描绘其哲学人生境界时,所建立的一种超越了凡人境界的存在。在庄子的文中,“真人”不受外物所控制,能够逍遥于天地之间。文章以养神和养神两个方面为视角,阐述了其“真人”之道。  相似文献   

8.
    
一个“和”字,道尽了宇宙间万事万物同兴共荣的真谛,提示了天地造化森罗万象同存共生的奥秘,展现了生命繁衍进行万世不绝的本质。孔子云:“忠恕行则仁德昌,仁德昌则天地和,天地和则万物兴。”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见一个“和”字,正是百川所归之大海.正是万物所依之根本,正是万民所寄之愿望。  相似文献   

9.
姜佩亚 《魅力中国》2013,(22):386-386
“统觉”一词最早是由莱布尼兹提出的,莱布尼兹认为统就是指人对其自身及其心灵状态的认识。康德不同意莱布尼茨对统觉概念的理解,认为他混同了感觉与理智认识的根本区别。康德认为统觉就是先天地“我思”.具有综合城一性,是使认识得以可能的先天根据,且在他看来,统觉的综合统一性原理是知性的一切运用的最高原则。本文主要探讨康德是如何阐明统觉的综合统一性功能及其客观有效性的,并且这个原理又是如何在知识构建以及范畴的先验演绎的过程中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英语中对于明喻概念的界定基本上是一致的,认为明喻中的本体和喻体是不同类的两种事物之间的比较。本文就这一问题尝试性地进行了探讨,分别从“人”比“人”和“物”比“物”两个层面举例说明,指出明喻中分别作为本体和喻体的两种事物可以是同类的,同时强调再次重新地、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明喻修辞对于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家电连锁企业中,几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五星电器以迅雷之势攻城掠池,引起了业界人士的关注。作为五星电器总裁的汪建国。如何在战火纷飞的家电连锁领域拼杀出自己的天地?很多人认为是智慧、精练和汗水。而他自己则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己的独特观点。”  相似文献   

12.
王兰香 《发展》2009,(9):83-83
一、荀子礼法论的理论依据 (一)在天与人的关系上,苟子提出:“明于天人之分”,即天和人各有自己的职责。从这一认识出发,他力图从人类社会本身来探求礼法等社会现象,而不诉诸于天命神权,从而改变以往儒家的“礼义出白天性”的观点。他认为,“天行有常”,即自然界的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在欠发达地区,一句十分流行的话是: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开放发展。何为“后发优势”?看了一场球赛,对此有了初步认识。这场由马琳对秦志戬的冠军争夺赛,扣人心弦。秦志戬凭借凶猛的扣球,连赢三局。第四局人们为马琳捏了一把汗,都在期待他使出高招、新招和绝活,绝处逢生。马琳临危不惧,只见他一会儿以短(球)克长(球),一会儿拉长抑短,用特有的、创新的优势(亦即笔者所指的后发优势),硬是连扳四局,战胜对手,获得冠军。这场球就是靠“后发优势”取胜的。后发优势,就是居后的暴发力、前冲力,就是后来居上的“力”的综合、“…  相似文献   

14.
4.“儒将”土肥原贤二土肥原为考察南方,曾走访西南派要人,访问过广东。白崇禧特意到广西宾阳迎接,西南要人举行盛大宴会以示欢迎。当时,李宗仁虽尽管听说中国人认为他是“土匪原”,但实际见过面之后,却认为他有‘“儒将”(相当于历史上的诸葛孔明)的风格。对于这个“神秘将军”,中国人却称其为“鬼才”、“土匪”、“满洲的劳伦斯①。以致使其臭名远扬,可见宣传鼓动之收效了。李宗仁认为,他是一个很识时务有远见的人物,表示很钦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5.长征的意义与中日事变1934年9月末至1935年10月,长达368天,中共经过漫…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形象是和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密不可分的。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古今中外名家多有论述。我国古代就曾有天地君系师的说法。“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荀子新注》第310-311页)北宋胡瑷说:“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材,成天下之材者在教化,职教化者在师儒。”(孙培育《教育名言集》第4页)在我国,“师如父母”的说法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外国学者加拿大沃尔雅尔大学珀金教授对教师的作用有一段生动的比喻:“教师是钥匙,可以打开知识宝库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产业》2009,(5):62-62
如果宇宙也有标志性“建筑物”的话,那么1995年美国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在天鹰座星云中用可见光拍摄到的“众生之柱”(PillarsofCreation)就是其中之一。该图片之壮观绚丽被誉为十大宇宙不可思议景象之首,亦是哈勃最声名显赫的杰作。但对于“众生之柱”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却一直是未解之谜。直到近日美国太空网载文称,  相似文献   

17.
20年前,社会流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人凭智商吃饭、历来人们认识到,人毕竟是社会的人,光有智商不行,还得有情商,甚至于认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进入21世纪,人的认识也提高了一步,光有智商、情商还不够,人还得有“财商”。 那么,什么是财商呢?(美)罗伯特·清崎第一次提出财商的概念,他认为,财商(FINACIALI.Q.)是指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是理财的智慧。也就是说,财商不是指你有多少钱,而是指你有多少理财赚钱的本领。没有赚钱的本领,你有多少钱也会慢慢花光的,所谓“富不过三代”就是指…  相似文献   

18.
汉字琐谈     
汉字的历史十分久远,如本世纪50年代从西安半坡遗址上发掘的陶器L就出现了简单的刻划符号(郭沫若认为“其为文字,殆无可疑”。于省吾则认为是“简单文字)算起,至今已有6000年的历史了。我们的先人,从“结绳记事”到使用文字,是经过了“观夫天地万象之端,人物器皿之状,鸟兽草木之文,日月星辰之章,云烟雨露之态”的过程而逐渐创造了文字的。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汉字在不断地发展演变,一方面是数量在逐渐增加;另一方面,是字的形态在逐渐变化,为f使用的方便,汉字在逐渐简化,由古文到大篆,再到小篆,由篆到隶,到楷,到草,…  相似文献   

19.
徐豪 《中国报道》2023,(7):28-33
<正>玉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正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时期。中国人爱玉崇玉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史前时代,玉器就已经成为贯通天地、沟通祖灵和神灵、彰显礼仪的核心物质载体。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释“礼”(禮)之初意为“以玉事神”,红山文化“唯玉为葬”的习俗恰好印证了这一阐释,在一定意义上见证着礼制文明的产生、发展和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情省力》2007,(4):45-46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一般人习惯认为,黄梅戏发源地是安徽,这是不确切的。黄梅(县)本身就在湖北,不过,是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地区。一百多年以前,这里流行“黄梅调”也叫“采茶戏”。这种小戏中的一个支派逐渐东移,在安徽安庆地区成了气候,形成了后来的黄梅戏。[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