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天林 《会计之友》2008,(25):40-41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庄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及《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已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2.
《财会通讯》2007,(3):11-12
存货准则共4章22条,分别为总则、确认、计量和披露,系统规范了企业存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但是企业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和通过建造合同归集的存货成本不由存货准则规范,分别由《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规范。  相似文献   

3.
新修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的内容系统地比较了新存货准则与旧存货准则之间的差异,从而找出新存货准则所重新作出的一些修定,并具体分析了新存货准则对企业会计实务可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魏立 《企业导报》2012,(16):119-120
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或有事项作为企业若干不确定性事项之一,在会计处理中有很多主观性的操纵空间,对企业的经营成果以及对财务信息和决策的分析处理能力有重大的影响。对上市公司来说,不能完整如实的批露反映或有事项的相关信息,或隐瞒不批露,或批露不属实、及时,更极大地损害了证券市场的信息透明和公平竞争,进而影响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存货会计核算的正确与否,对于恰当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具有重要影响。鉴于存货在资产中的重要性,财政部早在1993年就将“存货”准则立项,并于1994年7月4日发布了征求意见稿,直至2001年11月9日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存货》(以下简称旧存货准则),该准则于2002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自2003年1月1日起其他企业也开始施行。《企业会计准则——存货》施行以来,为提高企业存货的相关信息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企业利用存货跌价准备操纵利润等。因…  相似文献   

6.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庄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及《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已基本完成。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认为,中国会计准则体系不仅给世界许多国家树立了典范,而且为实现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提供了经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表示,将根据中国的合理做法,修改或完善已发布的国际准则,这足以证明中国经济崛起在世界经济的地位,足以证明中国会计崛起在全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及《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一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要求上市公司自2007年起全部执行。烟台市国资委参照国务院国资委的做法.结合全市工作实际.推动18户市管企业及其195户子企业自2008年起全面执行了《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  相似文献   

8.
秦文娇 《审计月刊》2007,(12):27-28
1、存货成本构成发生了变化。旧存货准则成本不包括借款费用。而新存货成本包括了应计入存货的借款费用。这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将可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扩展到"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一、新存货准则的新旧之别  相似文献   

9.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存货会计核算的正确与否,对于恰当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具有重要影响。鉴于存货在资产中的重要性.财政部早在1993年就将“存货”准则立项.并于1994年7月4日发布了征求意见稿,直至2001年11月9日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存货》(以下简称旧存货准则),该准则于2002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自2003年1月1日起其他企业也开始施行.  相似文献   

10.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存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一)消耗性生物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二)通过建造合同归集的存货成本,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第二章确认第三条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第四条存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一)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该存货的…  相似文献   

11.
一"、资产减值损失"科目的核算内容问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规定,"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核算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笔者认为",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核算内容概括不全面,还应包括处置无价值存货发生的账面价值损失。理由如下:存货存在可变现净值为零的情形,如已霉烂变质的存货、已过期且无转让价  相似文献   

12.
作为高等财经院校教材的《外商投资企业会计》(修订本),以常勋为主编,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4月出版。今天读到这本修订本,首先使我深感喜悦,随后也给我带来几分忧虑,各举一例略述如下。跳出窠臼这本教材最令人感到喜悦的是,它以科学的态度改变了以往教材只是解说制度的旧习,敢于突破会计制度的框框,提出独立的见解。例如关于存货计价方法的会计术语,根据有关制度的规定,往往把“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平均法”并立起来。请看《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存货的核算,“可以采用先进先出、加权平均、移动平均、后…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就2006年2月15目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一存货》(以下简称新准则)与财政部于2001年11月9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一存货》(以下简称旧准则)的变化差异进行具体的比较,并指出了《存货》准则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喜英 《会计之友》2007,(10Z):87-88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已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本文通过解析新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的主要内容,分析了这一准则的主要变化,并阐述了新存货准则对企业盈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赵洪 《广西会计》2001,(12):27-28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是以《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及其补充规定为蓝本 ,借鉴国际会计的最新惯例制定的 ,体现了当前会计核算的鲜明特色。一、强调谨慎性原则 ,注重企业资产质量。《企业会计制度》最可圈可点的 ,当属谨慎性原则的贯彻实施。现行的会计制度不够稳健 ,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如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坏账准备的计提是由政府部门硬性规定 ,企业无法根据自身经营状况来确定折旧政策和计提比例 ,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又如对开办费、待处理财产损失这类无法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虚拟资产 ,在确认上失之宽泛 ;对存货、…  相似文献   

16.
《广东财会》2001,(2):8-8
为全面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颁在由了《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于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同时废止。《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2.存货减值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或者仍然处在生产过程,或者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消耗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库存的、加工中的、在途的各类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存货按照取得时的成本计量,期末时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以估计售价减去估计完工成本及销售所必须的估计费用后的价值。《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如由于存货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  相似文献   

18.
赵敏 《审计月刊》2004,(10):50-5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将逐渐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近来国家又颁布了《存货》和《固定资产》准则、《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企业处理暂行规定》。将企业制度与税法政策进行比较,找出其差异,对加深理解企业会计制度的理论和促进企业日常报税等实际工作都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9.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以下简称"新准则")对存货核算计量问题作了如下相关规定:第一,关于存货初始计量的规定。新准则规定,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会计改革又一新高潮的到来。它对规范我国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企业会计制度》是根据修订后的《会计法》要求,为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更突出会计的谨慎性原则的指导思想下制定的。新的《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无疑对进一步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纵观《企业会计制度》全文,针对目前我国乡镇企业现状,又使笔者心中产生诸多疑虑。一、“减值”准备难以准确把握《企业会计制度》较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