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e propose a two‐region two‐sector model of uneven development, where technological change benefits either the lagging or the leading region. In this framework interregional transfers may lead to persistent underdevelopment; by raising wages, transfers reduce the chance of the backward region adopting a new technology and taking off. Due to uncertainty about which region benefits from technological change, the backward region may rationally choose to remain underdeveloped, while the advanced region continues to pay transfers. The model provides a rationale for cases, such as Italy's Mezzogiorno, where the same rich region subsidizes the same poor region on a continuous basis.  相似文献   

2.
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估计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考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技术进步影响,并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区域金融发展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之间的因果关系做出检验。研究发现,1990年以来中国西北各省区的经济金融化程度均得到提高,但是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较弱,全要素生产率对金融规模的响应程度和显著性不高,西北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的淮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不利于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淮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应当遵循整体开发与各省开发相统一、经济开发与淮河治理相统一的原则,把徐州与蚌埠培育为区域经济增长极,把淮河干流沿岸打造为经济发展轴线。国家加快内河水运发展、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稳妥推进城镇化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有利于淮河流域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形成与开发轴线的构建。淮河流域应当把握机遇,壮大徐州与蚌埠的经济实力,提高淮河通航能力,促进人口与产业聚集并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近2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许月卿  贾秀丽 《经济地理》2005,25(5):600-603,628
选取人均GDP、人均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社会经济指标,通过计算其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威廉森系数、最大与最小系数,对中国1978-2002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进行了动态时序分析,定量评价,了近20年来中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程度;采用经济区位酶指标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990年以前中国经济区域差异程度在减小,1990年以后经济区域差异程度扩大,社会消费水平总体上呈扩大趋势。在空间格局上,经济发达区由过去的东北地区扩展到东部沿海地区,1970-1980年代区域差异表现为经济发达区、经济发展区、经济落后区之间的差异,而到1990年代主要表现为经济发达区和经济落后区之间的差异,两极化趋势明显,区域差异程度加大。  相似文献   

5.
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升级是皖江示范区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区际经济协同发展是皖江示范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外围因素。文章结合区域经济博弈论,运用比较、分析论证等方法,阐述示范区与外围区际政府间的关系,分析示范区区际经济协同发展的现状,探索示范区与长三角经济圈、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的重点路径。  相似文献   

6.
陈延彬 《经济与管理》2006,20(12):68-72
在市场经济下,金融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中国协调区域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实施区域金融政策是中国协调区域发展的现实选择。应尽快建立适应西部特点的新型金融组织体系,通过培育区域金融中心、健全区域金融协调机制,并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实行有针对性的金融政策。  相似文献   

7.
非均衡经济中区域中央银行金融调控与监管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我国区域经济、金融发展不平衡和地域特殊性较强的现实出发,分析了区域中央银行宏观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的尴尬境地,提出了应加强中央银行各级分支行,尤其是大区分行的相对独立性,充分调动其调控与监管的积极主动性,以适应我国的现实国情,在“掌握精神,灵活处理”的原则指导下积极监管、适当调控,全面提高金融调控与监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及其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锡尔系数分解法,借助SPSS16.0和arcgis9.3软件系统地分析了内蒙古自1987年以来区域经济的时空差异及其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在时间上内蒙古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都在逐渐扩大,2005年后呈急剧扩大趋势;在空间上蒙中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蒙东和蒙西;从分解分析来看,区内三大地带内和地带间差异都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地带间差异是构成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认为,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已经达到了限制经济发展的程度,形成差异原因包括资源、市场、政策和全球化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The main objective of our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direct impact of pro-growth economic policies on employment creation globally and regionally, as evidence has countered policy-makers’ expectation that output growth leads automatically to job creation. We innovate by using the ratio of employment to the population above 25 years as dependent variable instead of the customary employment elasticity. We apply generalized methods of moments’ econometrics on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s and find that growth stimulates employment creation on average across 76 countries. The policies promoting private sector credit, investments, openness, services, education spending, tertiary enrollment, and a fixed exchange rate are the ones that create employment. Larger government size undermines job creation, while policies promoting FDI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ail to stimulate employment. However, we establish that the effect of pro-growth policies on employment varies significantly across regions, with evidence of weaker links between economic policies and employment in Sub-Saharan Africa and the Middle East.  相似文献   

10.
论博弈分析在区域政策中的运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博弈研究为切入点 ,运用博弈分析的方法 ,将博弈理论与区域政策相结合 ,详细阐述了区域政策的博弈论基础与博弈方法 ,并以政府与企业行为博弈为案例 ,对政府与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深入地分析论证 ,为政府和企业进行理性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陈秧分  刘彦随  龙花楼 《经济地理》2009,29(7):1154-1159
基于东部沿海地区县域1980、1990、2000和2005年的农村发展数据,分析农村经济增长的差异特征,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进一步揭示了农村经济增长的差异成因.结果显示:东部沿海整体及各省市内部农村经济增长区域差异趋于收敛,但省际的差异逐年增大;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农村经济增长,区位条件影响经济增长的效应并不明显;农地资源丰度与农村经济增长水平存在负向关系,人力资本强化了农村经济增长差异;经济基础是决定农村发展地域差异的主要成因,产业非农化进一步扩大了区域差异;城市化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效应并不显著,政策等社会因素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空间知识溢出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托空间知识溢出修正模型,根据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揭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知识溢出盆地”现象;同时根据区域间知识溢出效应的差异和实证结果,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技术追赶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model we consider a federation consisting oftwo geographically separated Regional states withlocal taxing authority. The residents of thefederation are identical in preferences and haveexplicit tolerance to pollution. Pollution is local innature and is a by-product of production implying amore highly populated region would generate morepollution. Local authorities in the regions can andwill (in the interest of local residents) engage ingame theoretical taxation strategies. The model isused to illustrate that Nash Equilibrium can resultwherein the two regions have different levels ofenvironmental quality. The resulting Nash conditionsimply for instance that residents of the ``cleanregion' will subsidize those in the other region tostay in the more polluted environment (in order foreach to accomplish their preferred consumption andenvironmental quality pair).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一个命题已被普遍接受.然而,以往文献对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层原因却没有给出很好的解释.文章提出要素流动成本的概念,通过构建基于要素流动成本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经济发展运行机制和模型来研究二者关系.结论指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本质上就是要降低要素流动成本及其变动率,关键手段就是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区域发展角度看,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当地的经济发展环境。以中国山东省为例,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如下: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各要素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上存在差异;区域经济发展的快慢与要素流动性的强弱及要素流动成本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中国货币政策影响的区域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杨晓  杨开忠 《财经研究》2007,33(2):4-15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主要是统一的全国性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货币政策的不同需求。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货币政策对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的不同影响。其中,东部地区对货币政策最为敏感,中部、西部依次减弱。文章认为,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需求,可以在统一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实行某种程度的灵活的区域性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系统的数据和计量模型方法,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及其变迁,并对这种差异进行了地区分解,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内部的省际差异及东中西三大地区之间的区间差异是造成我国旅游业发展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以世界遗产、旅游区(点)以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基本指标,文章综合评价了我国旅游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发现其与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以此为基础,文章还实证分析了区域旅游资源对旅游业发展差异的影响,结论为旅游资源只是影响我国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的因素之一,区域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也是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论转型时期我国区域政策的目标取向及其调整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克瑜 《经济地理》1998,18(2):11-16
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区域经济政策体系的分析评价、认为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格局以及区域经济运行机制的相应变化。区域经济政策目标转型十分必要。协调发展、效率与公平兼顾将成为下一阶段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取向。为了实现这种目标转型、重新调整我国的区域经济政策思路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19.
    
Economic opportun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shaped by parental health and disability. We hypothesize that Disability Insurance (DI) may mitigate the observed pattern. Using linked survey and administrative data, we find children of work-limited parents have 4.1 percentiles less upward economic mobility and 4.3 percentiles more downward mobility relative to children of non-limited parents. Despite poorer health, children of parents initially awarded DI experience a negligible mobility gap relative to peers whose parents never apply to DI and 3.6 percentiles more upward mobility than peers of parents who are initially denied benefits—suggesting DI may moderate economic mobility.  相似文献   

20.
何雄浪 《财经研究》2007,33(2):16-25,89
文章扩展了贸易成本的范围,认为贸易成本不仅包括产品运输成本,而且也包括要素流动成本,并引入前后向产业联系,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可解的中心一外围模型,并探讨了在各种条件下相应的经济学含义,认为在推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对落后地区的技术支持必不可少,并应重视区域问产业发展的互动,否则,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将难以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