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国外来看,信用评级对高收益债券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高收益债券已经正式启动,但科学的信用评级体系还未建立。通过介绍国外高收益债券的评级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建立科学的高收益债券信用评级方法所面临的困难,最后为我国高收益债券信用评级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我国高收益债券市场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国有土地有偿出让收入和分税制改革后的地方税体系等构建地方举债融资的自有财力支撑,以及新《预算法》赋予地方自主发债权利为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资本力量的日益壮大,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对应三种模式:集资和收费、借助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或发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以及与社会资本合作。伴随这一过程的是,地方政府主体地位及相关参与主体权责利的日益清晰化、中央对地方债务管理的日益规范化、举债融资手段的日益市场化、相关配套制度的日益完善化。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演变历程,总结各个阶段特点。在此基础上,阐释三个阶段的演化逻辑,并总结了相关经验及启示。  相似文献   

3.
美国市政债券信用风险管理的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美国市政债券运行中的违约问题,指出市政债券也存在着信用风险,然后介绍了美国市政债券信用风险管理的“三架马车”即信用评级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债券保险制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可能存在信用风险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我国市政债券信用风险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美国市政债券从发行策略、资金用途、偿债来源、举债控制和债务重组五个方面构建完备的偿债机制。我国地方政府应借鉴美国的经验,根据资金用途发行债券以减少偿债风险,开征房产税作为债券偿还的稳定来源,通过立法和社会监督建立地方政府发债的硬约束,通过地方政府破产程序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重组机制,把地方政府负债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抑制地方政府发债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5.
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第三方外部企业信用评级具有准公共物品特征。以江西第三方外部企业信用评级试点情况为例,分析在信用评级管理微观机制缺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因素在准公共物品供给运行机制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制约外部信用评级地方有效运行的障碍,提出几点改进企业信用评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税制的实施导致财政收入向中央倾斜,各级地方政府开始使用地方政府债券来解决融资问题。地方政府债券为福建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城市路网、污水管网建设和小型公益项目的运行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地方政府债券发展高涨的当下,要从地方政府债券相关制度寻找隐患,通过严格控制债券发行规模、完善报批和发债管理制度、实现债券发行的多样化等措施,保障地方政府债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方政府自行发债已开始试点,由于地方政府经验尚浅,必将面临许多问题,因此从发债规模的角度展开论述,运用适当改造后的KMV模型研究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安全规模是十分有必要的。以上海市为例,首先运用计量方法回归预测出2011年的上海市的地方财政收入,然后确定地方财政收入的担保比例,最后运用上述KMV模型,得出不同发债规模下所对应的违约率,并通过对违约率的定位得出上海市地方政府债券的安全发行规模。  相似文献   

8.
目前财政经济领域又掀起对是否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问题的讨论热潮。多数学者和专家都认为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时机和条件基本成熟,赞成的观点占据主流地位。本文主要从我国地方政府是否具备独立发债主体的能力和素质角度进行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尚不具备独立发债主体的能力和素质。因此,中央政府授权地方政府发债应该是时间早晚问题,但现在切忌操之过急。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举债不是一个简单、孤立的问题。从我国地方政府举债的历史可以窥见,地方政府举债与财政体制紧密相连,地方政府举债始于财政分权。从宏观层面,地方政府举债制度要与财政体制改革相结合,增强地方财政自主权。从微观层面,则要完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具体制度设计,防范风险。同时,地方债券的发行属于证券的发行,与资本市场密切相连,要满足资本市场的要求,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对地方政府来讲,约束和自主相结合是完善地方政府举债制度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统一发行集合债券或集合票据,成为当前拓宽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的一个重要模式,然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发债仍面临诸多困难。对此,应大力发挥各地政府在集合发债项目中的作用,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实现集合债券(票据)信用增级,建立多层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前,双评级制度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被普通采用。不同国家债券市场双评级制度的开展情况表明,该制度在推动力量、适用范围、实施效果三个方面对我国有重要启示。结合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现状及债券市场发展情况,应确立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评级监管主体地位,在债券市场上选取部分债券产品进行试点,尝试引入投资人付费模式的评级机构,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双评级制度在我国的推行。  相似文献   

12.
债券发行人为顺利进入资本市场,成功营销可转债,都自愿主动地向专业信用评级机构申请信用评级;市场投资者为规避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用风险,对发行人的资信状况有强烈的需求,债券评级市场潜力巨大.本文利用B-S期权定价模型原理对可转换债券的信用评级做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信用评级收费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评级报告作为公共产品,由政府免费提供其服务存在诸多弊端。研究“谁受益谁付费”原则、道德风险理论与监督机制,发现选择市场收费形式提供信用评级服务具有内在的理论基础。具体分析向谁收费、收费标准以及收费的事后监督制度,说明现阶段采用信用评级收费机制具有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2017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推出了基于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的项目收益债券,这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精细化改革过程中的一项探索尝试.目前改革选取了相对成熟的土地储备和收费公路两个项目作为试点,但是试点扩面仍有赖于管理制度完善.本文选取普通专项债券、美国市政债券和城投企业债券三个债券品种,在债券发行、监管、预算管理等方面与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项目收益债券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研究推动地方政府项目收益债券制度建设.本文在监管方面提出地方政府项目收益债券监管应中央财政监管与外部市场约束并重的思路,推动不同债券品种"共管共治";在发行环节提出完善信息披露、实现债券信用评级客观真实;在项目管理方面提出应该允许适度放宽债券存续期限限制,做实项目收益债券在内部"自求平衡";在配套建设方面提出推动项目收益债券市场化保险增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2015年新预算法出台,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新预算法施行后,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就成为地方政府举债的唯一合法途径。地方政府在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借的债务,都属于隐性债务。从举债主体上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主要包括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等替政府举借,由政府提供担保或财政资金支持偿还的债务;地方政府在设立政府投资基金、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购买服务等过程中,通过约定回购投资本金、承诺保底收益等形成的政府中长期支出事项债务。  相似文献   

16.
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方法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权评分法、模糊评估法、多变量信用风险二维判断分析法是目前国外评级机构普遍使用的三种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方法,这些方法相互交叉,各有特点。目前,我国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方法较为落后,今后应借鉴国际主流评级方法,加强信用评级方法的动态性,重视数学、统计在信用评级中的应用,统一债券信用评级的基本方法等。  相似文献   

17.
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后,地方政府债券尤其是专项债券已成为地方政府融资的主力军。作为有偿使用资金,发债资金的“借、用、管、还”全过程管理既要注重合规性,更要注重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2018年财政部发文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绩效管理机制后,以山东、安徽为代表的部分省份已开展专项债券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探索。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绩效管理已具备一定的制度基础和技术基础,但地方政府官员的绩效意识仍待加强,科学的债务预算机制与有效的债务绩效评价机制亟需建立,与绩效评价结果相匹配的奖惩机制必须强化。  相似文献   

18.
2009年,为扩大内需,降低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国务院同意地方政府发行2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地方政府债与美国的市政债券十分类似。在发行机制上,美国市政债券在监管机制、信息披露制度、信用评级制度及私人部门为市政债券提供信用增级等方面均具有丰富的经验,也正是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机制中需改进之处。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机制的改进目前应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地方债发行的长效保障制度、中央政府逐步退出对地方债所实施的显性或隐性担保等。  相似文献   

19.
万迈 《新智慧》2004,(1B):22-23
一、企业债券评级及其方法(一)企业债券评级企业债券评级 是指,专业化的信用评级机构对债券发行企业还本付息能力和可信任程度的综合评价并给出的相应等级。企业债券评级关注的对象是,债券本息偿还的可靠程度和风险程度,并用简单的符号表示出来。需要说明的是,企业债券评级并不是评价债券发行企业的整体实力,因为发行  相似文献   

20.
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对减轻中央财政负担,规范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增加地方财政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主体仍为中央政府,尚未形成合理的利率市场定价机制,债券发行规模偏小。期限结构有待优化,所以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制度可以在发债主体、利率区间、合理规模、使用方向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并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资主体、偿债基金、风险预警等辅助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