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家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创新政策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多部门推出的创新政策“组合拳”关乎国家创新能力的命脉。因此,实现多部门协同创新即跨部门协调合作显得至关重要。中美两国最初以不同方式组建了国家创新体系,美国以市场为导向,中国以政府为导向,其结果是美国形成了“官产学研用”创新模式,中国仍停留在“官产学研”阶段。在创新政策制定过程中,美国形成了“制衡-合作”的跨部门协调主导模式,中国形成了“等级-线性”的跨部门协调主导模式。对比研究发现,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存在创新转化能力弱的问题,而跨部门协调存在协调范围窄、协调方式单一、协调时效性滞后、协调不规范、主体间协调沟通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重视海洋创新系统建设,通过完善创新政策、搭建创新平台、促进合作等途径,构建了完善高效的国家海洋创新系统,促进了海洋科技发展及生态化海洋综合管理。借鉴加拿大的经验和做法,我国围绕海洋创新系统建设,应进一步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加强科技立法,夯实创新平台体系,牢固树立企业主体地位,建立国内外长效合作机制,为我国海洋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3.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在深刻分析我国经济、科技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着眼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民族地区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民族地区地方院校——宁夏大学为例,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探索性地建立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省部产学研合作、地方政府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校企产学研合作联盟等多种模式,提出了民族地区地方院校产学研合作的对策,以期为其它高校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产业集群是近年来特别受到关注的经济现象,产业集群为区域创新体系提供了创新网络,产业集群有利于知识扩散、企业合作、创新人才的聚集及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等;我国目前许多区域形成了一定数量的产业集群,但存在集群以中小型的非公有企业为主,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强,产业聚集基地的创新体系不健全,各地创新能力不平衡等问题;文章的最后提出了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些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国家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鲜有研究针对国家实验室体系构建进行理论阐述及体制机制探讨。以我国布局国家实验室体系为研究背景,探讨国家实验室体系构建的现实逻辑,结合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协同创新理论和合作博弈理论,剖析国家实验室制度创新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国家创新系统理论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行动指南,也是推动国家实验室发展的重要依据;(2)协同创新理论强调各类创新要素协调合作与相互作用,有助于国家实验室体系实现整体效应最大化;(3)合作博弈理论探讨决策主体均衡问题,对于实验室与外部单位建立良好互信决策机制大有裨益。基于理论分析,围绕政策引导、运行成长、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4个方面体制机制创新,提出国家实验室体系构建的政策建议。未来,国家实验室体系研究需要进一步围绕基础理论和实证研究(驱动因素、运行成效和科学评价)等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企业合作创新模式探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合作创新是企业主体间实现资源共事、优势互补,分散风险、降低成本、缩短创新时间、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竞争力的一种选择。分别运用企业资源和能力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阐明了合作创新的理论依据,并将企业合作创新归纳为3种模式,即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虚拟企业合作创新模式、战略联盟合作创新模式。最后针对我国企业合作创新的现状,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应开发适应其不同发展阶段的高影响力政策,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我国目前实施的政策多是着眼于税收减免、融资、政府采购等。法国“中小企业协约”围绕中小型企业的客户这一关键环节,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大型机构”开展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政策工具,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完善创新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专利交易是创新主体回收研发成本、形成创新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基于创新主体视角深入探讨专利交易差异及区域网络有利于不同创新主体制定差异化专利交易政策,从而加快实现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采用统计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2018年中国专利许可与转让数据为研究对象,探讨各类创新主体专利交易差异与专利区域流动网络。研究发现:①不同类型创新主体专利交易特征不同,创新主体类型不同,相关专利特征也不同;②不同类型创新主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不同,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主要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企业和个人则对多地甚至全国技术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因此,不同类型创新主体应整合内外部资源,通过合作研发扩大专利交易范围;政府应建立完善的专利交易评价体系和专利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研究结论有利于促进不同类型创新主体科技成果转化,为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作为宏观经济主体的国家实行 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及结构调整,是在新形势下的一种体系创新一样,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也应该,而且必须有自己的企业创新体系。企业创新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的主要要素不仅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也应该包括管理创新。 一、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管理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创新是管理的真正灵魂。所谓管理创新,就是按照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客观规律,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占有资源的各项职能在内容和形式上作出适当的调整和新的组合,并以此为手段促进效益最大化的实现。 管理之…  相似文献   

10.
关于集成创新内涵特点及推进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目前对集成创新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程度不同的理解,狭义的理解是从技术集成创新而言;广义集成创新是指以系统思想方法创造性地将不同创新主体的知识、技术、市场、管理、文化以及制度等要素进行综合集成而实现创新目的的实践过程。集成创新具有创造性、融合性、系统性的特点,能够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促进创新主体的有效合作以及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的融合,具有集成放大效应。由集成创新的内涵、特点所决定,集成创新是自主创新的基本实现形式。目前最适宜推行的集成创新模式主要有基于企业层面的集成创新、基于企业之间协同价值链的网络集成创新、基于产业层面的技术集成创新、基于创新系统各执行主体有效合作基础上的集成创新、基于产学研相结合的集成创新、基于区域创新体系和国家创新系统宏观层面的集成创新等。  相似文献   

11.
在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下,科技合作是推动两岸科技融合发展和祖国统一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入“知识场域”这一理论视角,构建基于结构性、关系性和实践性的两岸科技合作治理知识场域范式。从基本历程、空间特征、地区实践和共同叙事4个维度分析两岸科技合作治理的时空演进特征。讨论基础研究、专利合作与产业共通标准3类场景的实践效果,评估知识场域演化扰动因素。围绕两岸科技合作治理的内在规律和发展方向探讨现实挑战,对深化两岸科技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回顾开放式创新及创新合作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开放式创新的概念界定、研究领域和开放式创新合作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然后对开放式创新合作伙伴的选择与合作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分类和综述,最后对开放式创新合作伙伴关系治理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产学研合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通过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政策的梳理,总结中国产学研合作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提出将“产学研合作”政策提升为国策、设立国家产学研协作创新委员会、制定国家《产学研合作促进法》,提高中国产学研合作国际化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家创新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多层次性是其主要特征。本文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出发,用动态的观点探析国家创新系统的层级结构、功能及层次之间的作用机理。认为国家创新系统不仅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还应当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描述为小生境中创新的产生、社会技术体制对创新的选择和社会技术地景对创新的选择三个阶段。而后分别从企业、区域与国家三个层级进一步考察新技术的产生、发展、改进和扩散的演化过程,指出层级间个人或集体行为有机联系并相互作用,使国家创新系统有效运行。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国家应根据不同层次影响创新因素的特征进行有效政策定位,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动因、现状及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一项重要政策,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可以使合作各方获得利益最大化。在产学研合作的实践中,合作各方由于出发点不同,参与动机也各不相同,企业偏重于技术创新中的风险分担、应对技术及市场的快速变化和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需要,而高校和科研机构偏重于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和水平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现状,最后,加快产学研合作的制度建设,建立产学研合作法规体系;激励企业创新,加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分配机制;完善财政与金融支持体系,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提出了产学研合作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We seek to understand how nanotechnology can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more sustainable society in general, and to investigate Swedish nano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On the one hand, the research interest is on how nanoscience can be turned into used products, that is, innovation. On the other hand, we acknowledge that innovation itself is the main producer of risk in modern societies. Inspired by sociology and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we try to capture this by introducing the term 'reflexive system of innovation' to denote a system made up of heterogenous elements, such as discursive components (expressions of knowledge and normative and regulative stands) and organizational components (actors and knowledge), evolving in a non-linear way through external influences as well as self re-enforcing and self-regulating processes. We present the evolution of a Swedish nanotechnology system from the 1980s to the present, as it moves through phases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 kinds of discourse and organization. Evaluating the Swedish case against the concept of a reflexive system of innovation, we find advanced academic knowledge production but a lack of interconnectivity between actors, few actors outside the research community entering the system and a weak function of anticipation, guidance and risk handling. Broad national nanotechnology initiatives (NNIs) may be important for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desired processes, but because neither innovation nor risk can be fully contained, an NNI may only be part of the input to a fully fledged reflexive system of innovation in nano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7.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1991年独立以来,通过实施各项改革措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猛,建立起了国家新型科技管理体系,创新体系建设亦日趋完善。哈萨克斯坦教科部科学委员会下设5个学科科学委员会,统一管理其科教优先发展领域,确定科研经费、资助拨款方式及额度;哈萨克斯坦将国家创新体系视为系统工程,保证其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合作参与;哈萨克斯坦国家创新始终服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其创新政策的制定与国家总体发展方向相一致。哈萨克斯坦科教管理体系与创新体系相辅相成,助推其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Systems of innovation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link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manufacturing and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This paper aims to understand the systems and actors from a perspective of cooperative strategies, taking the case of a key emerging industry – nanotechnology. Longitudinal trends in R&D output worldwide and in select large countries were analysed based on bibliometrics. S-curves were adapted to detect the transitions for select countries. Tech mining was used to identify patterns of cooperation among countries. Academic research emerged to be the strength of Asia and India, but major challenges remain on several other elements of the system of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法国主要研究与创新政策、计划,国家创新体系改革进展。主要优势技术领域及国际科技合作等。长期以来,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等公共科研机构一直主导着法国的科研,大学在国家研究与创新决策中影响较小。推进高校自治改革旨在强化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加强大学和企业、公共科研机构的伙伴关系。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法国前瞻布局新兴战略领域,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法国政府持续强化研究与创新的积极政策和措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